资源简介 课题 《信天游》 课型或模块 综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方民歌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点燃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信天游《赶牲灵》及《东方红》的学唱,以讲授、体验等手段感受学习信天游。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关于信天游的基本知识,探索信天游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信天游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并探索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信天游的学习体验活动中。 教学理念 信天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非常陌生,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的状态。中国民歌丰富多样,在信天游学习的一课时的有限时间内,对于信天游知识内容了解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感受西北风——走进信天游——感受信天游——体验信天游——探索信天游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中国民歌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分析 本课取材于粤教花城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赶牲灵》。以《黄土高坡》导入,学习陕北民歌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恢宏而壮观,深藏着苍凉与悲壮,饱含着浓郁与坎坷。它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衣服等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欣赏歌曲《黄土高坡》片段,思考: 1、歌曲里的“家”? 2、歌曲带给你的感受? 3、试说出此区域的民歌体裁? 欣赏《黄土高坡》 各抒已见 PPT展 示谱例 欣赏 探究 讨论 以欣赏歌曲《黄土高坡》导入,感受西北风的同时,引领学生进入黄土高原民歌之旅。 展 开 阶 段 简介信天游。 欣赏信天游《赶牲灵》,试着将歌曲内容用画笔展示。 学习信天游的特点。 欣赏信天游《兰花花》,回答: (1)、试说出歌曲内容? (2)歌曲体现了信天游的哪些特点? 思考、学习 现场听歌作画 师生讨论总结信天游的特点。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复习并巩固信天游的基本知识。 PPT展示学习资料 PPT展示视频资料 欣赏 探究 讨论 此阶段展开学习信天游。在感受信天游信天游的基础上,尝试听歌作画,发挥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与想象力。在欣赏、思考、讨论中学习信天游的特点,感受信天游的粗犷与苍凉。 拓展阶段 体验信天游:学唱《东方红》 邀请学生独唱信天游《东方红》。 探讨:信天游的形成原因? 现场学唱并展示 展示 思考讨论 PPT展示资料 衣服 欣赏 探究 讨论 实践 拓展阶段是以体验信天游为主,学唱并展示《东方红》。在学生与欣赏地道陕北人的演唱中体验并探索信天游的形成原因。 结束阶段 感受信天游的变迁。 讨论:通过这节课,能否谈谈你对信天游的了解或感受。 教师小结 欣赏 讨论交流 PPT展示资料 欣赏 讨论 交流 时代在发展,信天游也在变迁。在欣赏讨论中感受原生态信天游中的苍凉、悲壮坎坷是历史的产物。民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好的岁月见证。 课后反思 初二的学生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时间段,最大的特点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大愿意在同学面前大方展示。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担心拓展环节的互动,毕竟演唱信天游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大部分班级男孩子还是比女孩子稍大方与主动,所以在演唱过程中不管他们演唱成什么效果,我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与鼓励。而通过自身的演唱,对于大家反思探讨信天游的形成原因帮助很大。课后我及时找了一些学生聊天,问他们上了今天的音乐课有什么感想?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些民歌在平时我们肯定不会听的。”有的说:“老师,你不给我们介绍信天游我肯定不会主动去学。”还有的学生说:“以前对民歌总是敬而远之,想不到了解后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难接受的”……听了同学们的真心话,我的心也豁然明朗: 首先:要给孩子们提供接触民歌的机会。其实我们孩子们之所以不喜欢民歌,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民歌进课堂,虽然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机会,但并不表示孩子们就都会喜欢民歌,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第三:要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想要把课上到位,就需要我们自己在课堂下多揣摩和练习。 第四:学习感受民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权宜之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