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正确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正确理解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全球变暖的危害、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归纳、图表、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申请冬奥会视频资料,提醒学生观察召开的时间和主要的几大城市,创设学习情境。 读图:《历届冬奥会召开城市分布图》 提问:上面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 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课学习 活动探究: 出示历界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图 提问: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什么纬度带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几乎都在中、高纬度带上,原因是冬奥会有许多冰雪项目,首先就要保障一个较为寒冷的天气。 (一)气候与生产 1.气候对哪些生产部门产生影响?(学生回答) 明确:气候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有影响,其中对农业影响最为显著。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农业方面和影响吗?(学生发言) 明确:“植物连连看”,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热带地区的作物:咖啡、香蕉、芒果、榴莲 亚热带地区的作物:柑橘、茶 粮食作物: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北方地区为小麦,小麦性喜温凉;南方地区为水稻,水稻喜湿热。 作物熟制: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亚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暖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中温带寒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活动1:结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说出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地区种植?(学生回答) 明确: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高,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 活动2:说说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学生回答) 提问:说说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学生回答) 明确:水稻适宜在湿热的环境下种植。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南方地区。 2.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介绍新疆坎儿井:坎儿井是吐鲁番、哈密等荒漠地区的重要灌溉水源。当地人利用地形的优势,将山麓地带富集的地下水通过暗渠引出,灌溉农田。 播放视频:坎儿井 提问:影响人类活动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洪涝、干旱、寒潮 拓展延伸: 想一想:人类有哪些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学生回答) 明确: 良性影响: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灌溉工程 恶性影响:砍伐森林、排放温室气体 温室气候排放:工厂废气的排放、 温室效应后果:极地冰雪融化 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利用新能源。 展示图片: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 (二)气候与生活 提问: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回答) 明确: 衣: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气候严寒,毛皮可御寒;阿拉伯人生活在北非,气候炎热干燥。宽大的白袍可通风、反射阳光;青藏高原温差大,午热的时候可将一只袖子褪下来。 食:我国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我国南方地区以米饭为主;蒙古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 住:居住在加拿大北部寒冷地区的因纽特人,外出狩猎时用冰砖做成冰屋避寒;在气温高、雨水多的亚马孙地区,常能见到通风良好、能避潮湿的高架屋;秘鲁首都利马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只有29毫米,所以,利马居民建造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土坯房,厚实的墙壁可以抵御高温。 拓展延伸: 提问: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民居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小,有利于防寒保暖;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行:爱斯基摩人的出行工具——狗拉雪橇;沙漠地区的“代步工具”——骆驼;我国江南水乡以舟低步。 活动:从大西洋沿岸到俄罗斯,居民的墙壁厚度有什么规律?产生这种气候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墙壁越来越厚,原因是从大西洋沿岸到俄罗斯气候从温带海洋气候逐渐过渡到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1: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房屋建在地桩上,不贴冰面;墙壁多采用“夹心饼干”式,即两侧是耐低温的薄钢板,中间是致密的保温材料。请你根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试着解释为什么在该地区有这样的建房需求?(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多大风。南极地区房屋较矮,可以防止更多的大风灌入。墙体较厚,且采用“夹心式”的构造,是为了更好的保温。 明确: 1.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基本平行于纬线,但又有波动,主要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2. 北半球的冬季想要避寒,应该选择纬度较低的热带或亚热带;南半球的人们想去比较凉爽的地方避暑,可以选择海拔较高的山上或海边避暑。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气候在生产方面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人类生活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四、课堂练习 1.我国有些地方居民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楼”,由此判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炎热多雨 D.日照强烈 2.阿拉伯人喜欢佩戴白色的头巾,这与当地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起到保湿作用 B.主要起到防雨作用 C.主要起到遮阳作用 D.主要起到防风作用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气候影响较大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运输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4、下列地区人们的衣着随季节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寒带 C、沙漠地区 D、温带 五、作业布置 1.陕西八大怪与气候的关系,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呈现。 2.做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