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册核心观点背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册核心观点背诵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踏上强国之路
【重点词句】
1.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高举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最大国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开辟了中国体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首要任务、首要工作、中心任务、中心工作;是兴国之要;是解决一切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8.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代表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9.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1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
12.新的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3.中国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
14.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 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
16.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7.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
19.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理念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20.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2.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23.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重点词句】
1.相关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 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6.创新驱动是国运所系.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该推进以 科技创新 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8.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9.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0.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1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13.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重点词句】
1.我国的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
2.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征:人民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公民参与
6.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 民主形式 和 民主制度 的建立
7.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具体国情;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 人民民主 的胜利。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是通过宪法得以体现的。
9.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0.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的民主;
11.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注意人民不能直接参与管理)
12.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13.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选举民主 和 协商民主
1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方式)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6.民主选举 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17.民主决策 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18.民主监督 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9.民主选举的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0.民主选举的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1.民主选举的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选举
22.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民主素养
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易错点】
建设法治中国
【重点词句】
1.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法治
2.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3.法治建立在 民主政治 的基础之上
4.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走法治道路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0.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11.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 行政权
13.政务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法律的 规范 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 教化 作用;法律对道德有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有支撑作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守望精神家园
【重点词句】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4.民族文化 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 是民族的“魂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6.中华传统美德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7.中华传统美德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9.中华民族精神以 爱国主义 为核心;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当代中国人评判 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12.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1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1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重要性】★
1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重要性】★
16.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易错点】★
17.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18.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19.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1.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科学精神、求知精神、服务精神、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治意识、自立意识
22、创建“文明城市”,青少年如何参与?
(1)养成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守公德的良好习惯;
(2)要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3)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4)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对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止;
(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
(6)不随地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随手关灯关水等等;
建设美丽中国
【重点词句】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面对我国的人口问题实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面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实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4.面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实施的相关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6.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全面二孩政策);
7.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都是:发展问题
8、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9.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0、.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危害】
1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13.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危害】
1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6.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7.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性】
18.要对自然怀有敬之心,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朋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要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做法】★
20.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关系】
2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做法】★
2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7.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8.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中华一家亲
【重点词句】
1.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 我国 新 型 民 族 关 系 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6.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8.国家安全 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 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0.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
1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青少年如何做?(青少年角度)
(1)努力学习、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积极拥护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3)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4)坚决同制造国家分裂,破环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中国人 中国梦
【重点词句】
1.中国梦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4.发展顺序:贫困—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强国
5.引领中国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7.“四个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提出)
9.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10.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中国力量是指: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
12.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做法】★
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易错点】★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易错点】★
16.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易错点】★
17、在改革开放、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梦”“ 强国梦”等中学生个人如何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提高)
(2)树立远大理想,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承担)
(4)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
(5)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继承、发扬)
(6)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道德、修养)
(7)宣传环保、法制知识,增强环保、法治意识(宣传、增强)
(8)反对破坏行为,与之作斗争 (反对、斗争)
(9)投身环保、法制、文化、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建设等等,为政府建言献策(投身、献策)
九年级下册
【重点词句】
1、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3.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4.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7.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8.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一带一路、亚投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大数据经济、互联网+等等
9.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 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0.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11.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12、国际社会时代的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
13、在哪些方面培育新动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
1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易错点】★
15.国际关系民主化、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16.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17.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18.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19、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
2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2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易错点】★
2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3.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做法】
2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25.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地位】★
26.青少年要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世界的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做法】★
27.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28.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9.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重要性】★
30.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重要性】★
31.养成终身学习理念需要:主动学习;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不懈;培养敏感性。【做法】
32.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做法】
3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少年应该如何参与?(个人角度)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远大理想,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4)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
(5)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又要心系祖国;
34、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设“一带一路”符合时代潮流的要求;
(2)也是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体现和要求;
(3)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4)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6)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