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外国语学校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检测卷初三社政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虞外国语学校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检测卷初三社政卷

资源简介

上虞外国语学校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检测卷
初三社政卷 2011年11月
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第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请把答案写在卷Ⅱ表格内)
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辉煌成就,去年我国GDP总量跃起居世界第二。这得益于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60多年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人均GDP仍排在世界100多位,这一数据提醒我们
①人口过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重
④控制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漫画“沉重的负担”回答3—4题。
3.漫画反映了 
①当前社会存在住房、就医、读书难等问题 
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未解决 
④解决了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就能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解决上图中反映的问题根本的途径是
A.开展扶贫救助 B.控制人口增长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减少消费需求
5.“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做好自己的事,就能做好社会的事
B.小事不重要,做国家大事才重要
C.要对自己责任,才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D.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别人不负责
6. 大陆熊猫“团团”“圆圆”已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D.全面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2010年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性辩论,发展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据此回答7-9题
7.符合一个真实中国的是
A.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我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D.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8.其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时间较短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有助于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避免失误与挫折的发生。20世纪50年代,因超越上述国情而发生的失误与挫折有
①大跃进  ②文化大革命  ③土地改革 ④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0.应朝鲜政府邀请,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10月4日出访朝鲜,双主就中朝关系和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发化达成重要共识。此次访问
①加强中朝联系与交流,促进南北对话
②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持续发展
④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联合国安理会10月4日就法、英国等提交的制裁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中国投反对票,印度等国弃权,美国、英国、法国等投赞成,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这表明:
①联合国能彻底解决叙利亚问题
②当今世界仍不安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艰巨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
④使用武力解决叙利亚当前危机是最佳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我市虞南山区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养生”为主的生态旅游品牌,“春赏桃花夏品葡萄,秋摘橘子冬品莓。”“四季仙果之旅”吸引了市内外大量游客。这表明虞南山区
① 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
② 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 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 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上题反映了我市在发展区域经济时遵循的原则是
A.可持续发展 B.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C.旅游兴市 D.先开发后保护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大了,但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据此回答14-15题
14.当今世界亟待解决 问题
A.发展 B.和平 C.温饱 D. 经济全球化
15.对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积极影响,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经济和人类的发展
D.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16.目前,我国固体垃圾堆存量近80亿吨,占地200多万亩。全国年排放废水近600亿吨。近1/3的地表水为劣五类水,一些地区几乎到了“有水皆污”的地步。这表明
A.我国资源形势相当乐观 B.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C.应该先治理后污染 D.应该先污染后治理
调查项目 爷爷奶奶那一辈 哥哥姐姐这一辈
1 兄弟姐妹数量 平均4人,最少3人 最多3人,大多是2人
2 文化程度 文盲占85% 初中55%.高中27%.大学6.2%
3 生育观念 不生儿子不罢休 男孩女孩都一样
4 生活条件 烧柴火、缺吃少穿 电气化,衣食无忧
17. 某地区人口状况调查记录表:
对上述4个调查项目的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第 1 项:计划生育取得明显成效
B.第 2 项:公民文化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C.第 3 项: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
D.第 4 项:实行计划生育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
18.中国向遭遇地震灾害的海地、日本提供紧急援助,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第四次高扬“中国声音”,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这些都表明
A.我国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C.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国际事务中起着决定作用
D.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开帷幕,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府员与代表出席大会,商讨共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据此回答19-20题
19.“我们的地球怎么了?”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体现其宗旨是
A、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B、解决地区冲突
C、维护世界和平 D、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20.“我们的家园怎么了?”2010年我国北涝南旱西地震。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有关。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协调好PRED的关系 ②遵循自然规律,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只注重经济发展速度 ④依靠科技,战胜一切自然灾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上虞外国语学校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检测卷
初三社政卷 2011年11月
卷Ⅱ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C C A A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B A D B D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14分)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都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以下称为A村)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以下是A村在不同时代的两个场景
请写出图一所反映的特定历史事件和图二所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2分)
图一:人民公社化运动
图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A村村民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息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该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等也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2)请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村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村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生活水平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改革开放)
(3)结合材料一、二,说说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
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开放),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正确领导。(4分,写出两点,每点2分。要注意每点表述的完整性,其它答案有理也可得分)
材料三:进入21世纪以来,该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蔬菜生产,其产品远销欧、美、亚等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材料表明这与我国实行了哪项基本国策有关?(4分)
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
22.(8分)2011年3月19日开始,美英法等西方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安全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时投了弃权票,主张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内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支持以武力干涉利比亚的内政和统一。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2分)
和平问题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怎样?(2分)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你认为要维护世界稳定,国际社会应该做怎样的努力?(至少两点,4分)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各国合作,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3.(16分)全球气候变化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减排目标,是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上有代表指出:“西方(指发达国家)……让非洲等大陆陷于贫困,所以西方应拿出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使用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1)你赞同该代表的说法吗?请结合非洲等大陆陷入贫困的原因加以说明。(5分)
赞同。历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他们长期的殖民掠夺。现实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公正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没有改变
材料二:
(2)请结合上图回答我国正采取哪些措拖努力实现低碳经济?(6分)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依靠科技发展新能源产业,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
村料三: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二氧化碳的排放,经测算:消耗1度电约排放0.785千克二氧化碳;自驾车每消耗1公斤油约排放2070千克二氧化碳。
(3)结合材料谈谈倡导低碳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对持,你准备怎样加入城市“低碳一族”?举一实例即可(5)
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护改善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行动:随手关灯;及时关掉电脑等
24.(8分)科技引领 再创辉煌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强国必先强救。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 才,建设一流国家。
材料二:2011年11月3日凌晨,中国自主研制的神 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交会成 功对接。这在中国的航天科技史上翻开了新的篇章。
(1)两则材料反映中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实施这 一战略的关键是什么?(3分)
科教兴国战略;新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强国必先强教”,为此必须把教育摆在什么战略地位?“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谈谈教育的重要性(3分)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科举的进步和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3)自主创新靠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你结合实际说说准备怎样使自已成为创新型人才?(2分)
青少年应该勇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责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5.(12分)[西部开发 民族和睦]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多项新举措,把西部大开发提高到新水平。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感悟。
[感受西部风情]材料一:最近10年是西部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蓝天、白云、雪山等美景生机盎然。各族兄弟姐妹辛勤耕作、相互扶持,充满活力地浇灌民族关系之鲜花,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1)联系材料,你认为西部地区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什么?划线部分表明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新关系?(2分)
改革开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促进边疆发展]材料二: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党的各项民族政策。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宣布建设“喀什经济特区”的决策。喀什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与我国邻国中五国相接壤,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分析为什么国家要设立喀什经济特区。(4分)
有利于加速新疆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行共同富裕;有利于更好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发挥喀什区域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结合图,从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角度为新疆加快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大力发展经济;
利用漫长边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多边贸易;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维护民族团结]材料三:在少数民族中,藏族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不少民族信仰原始宗教……
(4)联系材料三,谈谈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自觉履行怎样的责任和义务?(2分)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沉重的负担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