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4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探究得到光的折射规律并会识别一些折射现象;3.学会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4.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与奇特,激发对物理规律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教学方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笔、光具盘、半圆玻璃砖、三角尺.学生用:壶盖、棋子、铅笔、矿泉水瓶、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同增同减。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观看视频:棋子重现[学生实验1]棋子放入壶盖中,眼睛移动至恰好看不到的位置,缓缓注入水后棋子重现。[学生实验2]把铅笔斜插到壶盖中,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铅笔好像向上弯折了.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注水后重现的棋子以及水中弯折的铅笔,这些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三、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1]激光通过半圆形玻璃后发生折射的实验。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折射图像并解释折射光线与折射角的概念:巩固练习: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角_______,折射角_______。四、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在光具盘表面上观察到光线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分居两侧)[提问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是向哪偏折了呢?怎样进行描述?结论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提问2]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如何变化?[演示实验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并让学生读出数据,进行前3组数据的记录。1234入射角折射角结论分析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同增同减)[提问3]如果光线垂直入射到玻璃表面时,情况会怎样?入射角和折射角多大?[演示实验3]让光线垂直射到玻璃表面,进行第4组数据的记录。结论分析3:光线垂直射到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垂直入射方向不变)[提问4]反射光路中具有可逆性,折射光路是否也具有可逆性?[演示实验4]取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数据进行反向测量,并画出光路图。结论分析4: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由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角大)总结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5.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6.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的可逆性分析)。五、巩固练习1、辨别下列光路图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说出答案的同时,指出错误的图违背了哪些折射规律)2、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界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85°,折射角为( ).六、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老师画出光路图解释硬币重现,学生思考为什么叉鱼不准并画出光路图。思考题: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水池的右边池壁上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左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若逐渐向池中加水,那么S点会向哪边移动?七、情感升华幻灯片展示出的人与吸管的错位,海市蜃楼神奇景观的形成,这些都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大自然等待着我们用物理知识揭开它神奇的面纱。八、板书设计4.4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2.基本概念:3.光的折射规律:1234入射角折射角●课后反思: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本着这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落脚于实验探究,力争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