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二课第二框唐的盛衰人教版八年级上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新课导入该系列影视剧是以我国古代哪个朝代为背景的?唐朝第二课第二框唐的盛衰学习目标1.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2.通过史料分析,评析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影响,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3.通过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方面感受盛唐气象及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分析唐朝盛衰的原因及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新知讲解唐的建立2.时间617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下长安1.背景公元618年3.都城长安李唐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隋朝的战乱,使国家走向稳定,并开启了新型官僚政治,创造了历史新局面4.意义新知讲解玄武门事变1.时间公元626年7月2日2.性质由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立为新任皇太子,两个月后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3.结果中国人应该庆幸唐太宗李世民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柏杨新知讲解贞观之治1.政治措施“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处理君民关系“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新知讲解1.政治措施贞观之治——完善三省六部制优点:提高了行政效率;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太宗李世民时,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共掌朝政,唐朝之规章法典皆多为其所制。房氏多谋略,杜氏善“房谋杜断”。唐太宗时与之商谈国事时,房氏常出谋划策,但优柔寡断。而杜氏果断立决,取拾得当。二人齐心协力,搭配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作用:新知讲解贞观之治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2.经济措施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作用救灾恤贫隋末唐初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唐太宗招抚流亡回乡,授田给予耕作,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开仓赈济灾民,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新知讲解贞观之治2.经济措施——扶持商业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低,地位也因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背景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扬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凉州唐朝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在西域设立安西四镇,西部石国,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新知讲解贞观之治3.完善科举制度“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网络人才,扩大了唐朝统治阶级的基础,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作用措施影响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沿袭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使政治比较清明新知讲解启示:1.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3.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4.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2.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贞观之治新知讲解贞观遗风1.背景唐太宗去世以后,经过唐高宗时期的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立武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政治上: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任用酷吏2.施政措施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化上: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新知讲解2.施政措施贞观遗风军事上:武则天于西域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突厥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意义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退位新知讲解开元盛世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1.背景2.盛世表现手工业发达:唐朝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业技术高超,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三彩仕女三彩马三彩胡人牵骆驼俑新知讲解手工业发达:开元盛世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邢窑白瓷这首诗描述的是唐朝时期哪种瓷器?邢窑白瓷越窑青瓷新知讲解2.经济措施2.改进生产工具,使用曲辕犁和筒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1.伴随着大量荒地的开辟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各地修建了许多大型粮仓曲猿犁筒车曲辕犁通过犁盘或挂钩用绳套与牛轭相连。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用一牛挽拉,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开元盛世新知讲解开元盛世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商业城市繁荣:扬州,江苏省地级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长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最多时人口近100万新知讲解由盛转衰1.背景唐玄宗统治下,唐朝国力空前强盛逐渐步入盛世,史称“开元盛世”,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信重用奸臣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朝政日益败坏。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唐玄宗后期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安禄山最为著名。2.表现李林甫新知讲解安史之乱1.时间2.主要人物755年12月至763年2月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3.经过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安禄山则在东都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4.玄宗出逃新知讲解安史之乱5.转折公元757年,睢阳之战长达十个月之久,使唐朝反攻,收复两京。6.影响使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后,中央的权力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安史之乱战后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造成边防空虚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新知讲解走向灭亡1.时间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历时289年)2.过程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3.后梁五代是指:907-959年间,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称为十国。这一历史时期合称为五代十国。4.五代十国鼎盛开元盛世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755年618年907年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建立618年发展贞观之治衰弱安史之乱灭亡907年课堂小结唐的盛衰课堂小结国家要兴旺,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统治者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要善于纳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必须搞好与老百姓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有励精图治的开创精神,要居安思危,不要耽于享乐,要善于处理国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唐朝统治给我们的启示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要圆全民族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借鉴唐代兴盛的经验,我们该怎们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要发展和利用科技要坚持改革和创新要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以史为鉴课堂练习1.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小洪认为:长安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他能用以下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A.?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B.?宋元时期国际性大都市C.?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D.?西汉、唐朝都城所在此地CD课堂练习10.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分析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三省长官的地位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D.?分化相权以及加强皇权1.唐太宗告诫臣下:“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DA课堂练习材料一: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被爱之如一”,结果赢得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戴,被西北各部首领尊为“天可汗”。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材料二:近些年来,政府在全国农村废除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取消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党的“三农”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心。(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史称什么?唐朝出现的另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2)唐太宗的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存百姓”思想的认识,并分析指出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中央减轻农民负担和唐太宗轻徭薄赋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区别。因为社会制度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而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认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产生了积极作用,是“贞观之治”(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突出特点:开明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唐的盛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唐太宗告诫臣下:“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史称其统治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A.?唐高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中宗4.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是(???)A.?天宝危机???????????????????????????B.?朋党之争???????????????????????????C.?藩镇割据???????????????????????????D.?安史之乱5.“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小洪认为:长安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他能用以下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A.?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B.?宋元时期国际性大都市C.?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D.?西汉、唐朝都城所在此地6.下图生产工具反映了农业技术的发展。(???)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8.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都9.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10.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分析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三省长官的地位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D.?分化相权以及加强皇权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被爱之如一”,结果赢得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戴,被西北各部首领尊为“天可汗”。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材料二:近些年来,政府在全国农村废除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取消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党的“三农”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心。(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史称什么?唐朝出现的另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2)唐太宗的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存百姓”思想的认识,并分析指出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中央减轻农民负担和唐太宗轻徭薄赋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1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这与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一致?(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很快。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农业政策。(3)唐朝时期,国家体制进行了创新,下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并说明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两点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13.从诗文中寻找历史的印迹。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二: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1)《忆昔》和《垂老别》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2)上述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通过上述两段历史的对比,你有何感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C3.B4.D5.D6.C7.A8.A9.D10.D二、材料分析题11.(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认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产生了积极作用,是“贞观之治”(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突出特点:开明。(3)有区别。因为社会制度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而两者有本质的区别。12.(1)以民为本的思想;民贵君轻思想。(2)曲辕犁;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劳役。(3)三省六部制;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等。13.(1)《忆昔》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垂老别》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2)《忆昔》:一方面,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使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等都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垂老别》:唐玄宗后期,奸臣当道,朝政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3)略。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唐的盛衰 同步练习.doc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唐的盛衰.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