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 理2011.11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内。共24分,每小题2分)1.在图1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 ( )2.在图2所示的生活用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3.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竖直向上托举的力对杠铃做了功B.人推汽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C.起重机吊着重物上升,钢绳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D.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足球受到的重力对足球做了功4.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5.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1与 L2串联的是( )6.如图5所示,这些用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7.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小,则图6所示的接法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8.图7是研究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实验装置,将接触面被磨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有空隙9.对于机械效率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B.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C.有用功相同,总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额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10.跳伞运动员受平衡力作用,在空中匀速降落。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11.学校实验室需要安装一个显示四个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状况的指示灯。要求:实验小组做好准备后就闭合本组的显示开关;只要实验小组中有一组没有做好准备,指示灯就会发光从而提醒老师。小明根据上述要求,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电路,其中可能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电路是( )12.如图9所示,质量为70kg的小刚站在高台上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第一次提升货物的质量为100kg,第二次提升货物的质量为200kg。小刚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为220W。已知滑轮A、B的质量均为4kg,滑轮C的质量为8kg,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关于小刚提升货物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提升货物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500NB.第一次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C.第二次提升货物时,货物上升的速度为0.4m/sD.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800N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共12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3.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水 4.2×103 冰 2.1×103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煤油 2.1×103 铝 0.88×103水银 0.14×103 铜 0.39×103A.不同种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B.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能不同C.有些“暖气”用水作工作物质,其原因之一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14.关于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其内能一定为零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含有的热量增多C.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改变D.物体的内能减少了,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15.如图10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S4闭合,S3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当开关S1、S3闭合,S2、S4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 ,电流表A1的示数为I3,电流表A2的示数为I4。关于这个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U1>U2,I1<I2 B.U1=U2,I1<I2C.U1>U2,I3=I4 D.U1<U2,I3>I416.如图11所示,工人通过滑轮组提升货物,第一次匀速提升货物的速度为v1,工人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匀速提升货物的速度为v2,工人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两次货物被提升的高度相同,第一次工人对机械做功为W1,功率为P1;第二次工人对机械做功为W2,功率为P2。已知N1大于N2,v1小于v2,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关于上述工作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W1一定大于W2,P1可能大于P2B.W1可能大于W2,P1一定大于P2C.W1一定大于W2,η1一定小于η2D.P1可能小于P2,η1一定大于η2三、填空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7.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完全燃烧2kg的酒精能放出 J热量。18.2011年9月29日,“天宫1号”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成功发射升空。火箭喷气式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________能。19.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20.人们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发明了各种变阻器,其中实验室使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________,来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电阻大小的。21.如图12所示是用道钉撬撬起道钉的示意图,作用在道钉撬手柄上竖直向下的动力F1=200N,动力臂L1=1.2m,阻力臂L2=0.06m。若道钉撬保持在此状态下平衡,且不计道钉撬所受重力,则道钉对道钉撬的阻力大小为________N。22.在图13所示电路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电压表或电流表,如果①③显示的数值是1.5V,②显示的数值是0.3A,则④显示的数值是________。23.图14甲是某种健身器材局部结构示意图,滑轮组下端被提升的重物A置于竖直滑道内。在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1,A重物恰能沿竖直滑道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2,重物A恰能以0.25m/s的速度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在重物A下加挂一个重物B(重物B不与滑道相接触),在滑轮组绳子的自由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3,则重物A和B恰能以0.205m/s的速度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图14乙是F2所做的功与重物A上升高度间的关系,由图像可知当F2做82J的功时,重物A升高了0.2m。已知重物A所受重力GA=355N,F1: F2=40:41,η1:η2=81:82。若重物A沿滑道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且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则拉力F2的功率与拉力F3的功率之比是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4~32每题2分,33~35每题3分,36题7分)24.图15中电阻箱两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是 Ω。25.图16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 V,电流表的示数是 A。26.工人站在地面上,利用如图17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7.根据图18所示的实物电路图,在右侧的虚线框内画出与它对应的电路图。28.根据图19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20补充完整。29.如图21所示,有一可绕中点转轴转动的轻质细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B刻线处挂2个钩码,在A刻线处竖直向上拉杆,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若去掉弹簧测力计,改用一段细绳沿图中虚线方向斜向上拉杆,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时,绳的拉力将_______2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如图22甲所示,将两滴相同的红墨水分别同时缓慢滴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热水中的红墨水先变得均匀,如图22乙所示。这个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31.图23是研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被举高度关系的实验装置。为研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物体 相同。32.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小芳设计了如图24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电阻箱,R2是定值电阻。电压表V1测量的是R1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V2测量的是R2两端的电压U2。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归纳出在串联电路中, R2两端的电压U2与R1两端的电压U1的关系式为 。U1/V 4.5 5.0 5.5 6.0 6.5 7.0U2/V 5.5 5.0 4.5 4.0 3.5 3.033.小明用图25所示装置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序号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0.3 1.0 0.1 0.5 0.3 67%2 0.3 1.5 0.1 0.7 0.3 71%3 0.3 2.0 0.1 0.8 0.3(1)实验时,应将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 拉动。(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第3次实验的额外功为__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___。34.某中学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他们由电影院电影散场时门越窄、通道越长,人流越难通过,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他们决定首先探究导体长度对其电阻的影响,于是他们找来了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都为2mm2的几种长度不同的导体,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各导体的电阻,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成如图26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1)导体长度为4m时,其电阻值为 Ω。(2)由该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为2mm2的导体,其电阻值R与长度L的关系式为 R= 。35.如图27所示,有一可绕中点O转动的轻质细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小刚用这套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他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A刻线处挂了2个钩码后,在杆的B刻线处也挂了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他在B刻线处改挂1个钩码后,杆失去了平衡。小刚由此得出结论:只有施加在杆中点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时,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利用上述器材通过实验说明小刚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36.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开关各1个,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一块,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R1的阻值保持不变,则电路中总电流I与通过支路电阻R2的电流I2的关系为:I = I2 + b(b为常量)。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五、计算题(共16分,37题3分,38题6分,39题7分)计算题要求:(1)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依据的主要公式;(2)代入数据;(3)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单位。37.100kg的水从10℃加热到6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38.一个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图28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他将重为48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起的过程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300N。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的摩擦, g 取10N/kg。求:(1)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提升物体A时,工人做功的功率;(3)假定绳子足够结实,则该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39.如图29甲所示,某工地用固定在水平工作台上的卷扬机(其内部有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为监测卷扬机的工作情况,将固定卷扬机的工作台置于水平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连接有配重C,其下方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杠杆A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当卷扬机提升G1=1450N的重物以速度v1匀速上升时,卷扬机的拉力为F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压力传感器显示其对配重C的支持力为N1;当卷扬机提升重为G2的重物以速度v2匀速上升时,卷扬机的拉力为F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压力传感器显示其对配重C的支持力为N2。拉力F1、F2做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29乙中①、②所示。已知卷扬机及其工作台的总重为500N,配重C所受的重力为200N,4υ1=3υ2,88η1=87η2,5AO=2OB。杠杆AB所受的重力、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求:(1)卷扬机提升重物G2时的功率;(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3)N1与N2的比值。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 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1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A C B D C A A D B D 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题号 13 14 15 16答案 BCD CD AC AD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17 6×107 18 机械(动) 19 内 20 长度21 4000 22 0.3A 23 10:9(说明:22题不写单位扣1分。)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4~32、34~35每题2分,33题4分,36题3分,37题5分)24.4638 ----------2分25.2.5,0.5 ----------2分26.如答图1所示 ----------2分27.如答图2所示 ----------2分(说明:不要求电路元件一一对应,电路结构正确即可得分) 分28.如答图3所示----2分(说明:只要连接滑动变阻器下端接线柱,无论哪端同样得分;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连接各1分)29.大于 ----------2分30.剧烈 ----------2分31.被举高度(高度,下落高度) ----------2分32.U2=10V﹣U1 ----------2分33.(1)匀速(缓慢) ----1分(2)0.04;83% (83.3% ) --------- 2分34.(1)2Ω --------1分(2) --------2分35.主要实验步骤和现象:--------2分(1)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中点O左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O右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杆的中点O左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O右侧距O点2格处挂1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分析:--------1分杆中点两侧施加的力大小不等,杆在水平位置也平衡了,说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说明:实验步骤中不写(1)不扣分)36.实验电路图如答图4所示。………………(2分)(说明:电流表画在干路上也得2分;电流表画在R1支路上得1分)实验步骤:(方法一)(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1分)(2)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为适当的阻值。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I,将I、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1分)(3)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I,将I、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1分)(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并分别将各次的I 、I2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1分)实验步骤:(方法二)(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1分)(2)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I,将I、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分)(3)仿照步骤(2),再做5次实验,并分别将各次的I 、I2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1分)实验数据记录表: ………………(1分)I2 / AI / A五、计算题(共16分,37题3分,38题6分,39题7分)37.解:Q =cm(t2- t1) ---------- 1分= 4.2×103J/(kg·℃)×100 kg ×(60℃-10℃) ---------- 1分=2.1×107J ---------- 1分38.解: (1)匀速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分(2)A上升速度v=0.2m/s,此时工人做功的功率P= F2v=300N×2×0.2m/s=120W-----2分(3)以动滑轮和A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5则G动=2F-GA=2×300N-480N=120N-------------------------------------------------- 1分工人施加在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F最大= G人= m人g=60kg×10N/kg=60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1分(其他方法正确均可得分)39.解:(1)由题中W-t图像可知P2==1800W ----------- 2分(2)设动滑轮所受重力为G动,卷扬机及其工作平台所受重力为G。根据图像可知t=1.0s内,拉力F1、F2做功分别为W1=900J,W2=1800J= = = , = = ,4v1=3v2,解得== ×= ,G1=1450N,解得G2=2200N----------- 1分提升重物G1的过程中,重物和动滑轮受力分析如答图6所示,卷扬机及其工作平台受力分析如答图7所示,杠杆AB受力分析如答图8所示,配重C受力分析如答图9所示。提升重物G2的过程中,重物和动滑轮受力分析如答图10所示,卷扬机及其工作平台受力分析如答图11所示,杠杆AB受力分析如答图12所示,配重C受力分析如答图13所示。------ 1分由受力分析可知5F1= G1+G动 5F2= G2+G动 ,解得G动=50N ----------- 1分(3)F1===300N, NA1= G-F1=500N-300N= 200N,N′A1= NA1,5AO=2OB, F′B1== =80N----------- 1分FB1= F′B1,N1=GC- FB1=200N-80N=120NF2===450N, NA2= G-F2=500N-450N=50N,N′A2= NA2,5AO=2OB, F′B2== =20NFB2= F′B2,N2=GC- FB1=200N-80N=120N= = ----------- 1分(其他方法正确均可得分)图1瓦特A焦 耳B安 培C欧 姆D图2A.不锈钢勺子B.木制锅铲C.塑料收纳盒D.橡胶保洁手套图3A.迅速下压活塞,压燃器管内气体温度升高D.从滑梯上滑下,屁股感觉发热C.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B.用火炉炒菜,铁锅烫手图4S1S2SL1L2AS1SS2L1L2BS1SL1L2CSL1L2D图5A.起瓶器B.核桃夹C.镊子D.天平ABCDPPPP图6图7图8BDAC图9ABCS1R1R2A1图10S3S2S4A2图11货物工作台L2L1F1O图12图131234R2R1F1甲A乙50W/J1001502000h/m0.20.40.10.3图14×1000图15×100×10×1图170.63153图16图18L1L2A2A10.630.63SS图20P图19ARPSVab图21AB甲图22乙冷水热水冷水热水图23R1SR2图24V1V2F图25R/ΩL/m3.02.52.01.51.00.501.2.3.4.5.6.图26图27ABO图21图28A甲CAOB图29乙900W/J1800270036000t/s1.02.00.51.5②答图1F答图2A1A2L1L2SS答图3PR2R1AS答图4答图52FGA+G动图6G动5F1G1NA1F1G图7图8ABDOFB1N1GC图9图10G动5F2G2NA2F2G图11图12ABDOFB2N2GC图13《2011-2012年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数学》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纵观本次海淀区期中统考试卷,试题难度适宜,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20分。主要考察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与对称及圆等相关知识点。对二次根式的考查重在基础。试卷第1、9、13、15题对二次根式作了全面考查,约18分,试题难度不大,都是应该熟练掌握的基础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方程之一,也是解答数学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当然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试卷第3、4、6、12、14、17、20、24题覆盖了二次方程的所有知识点,约40分。旋转和对称都是重要的几何变换,试卷中两者均有涉及。试卷第5、10、22都涉及旋转,23题隐含了对称的知识,约19分,这部分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集中在: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弧长、扇形面积计算等方面上。试卷第2、7、8、11、18、19、21、25主要考查圆的知识,约40分。二、卷面考点分析大题号 小题号 分值 难度 考点 考查内容一 1 4 易 二次根式的概念 开方运算2 4 易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圆的半径长度,通过圆心距来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 4 易 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4 4 易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表达式的确定5 4 中 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确定6 4 易 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7 4 中 圆的相关知识 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大小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 4 中 圆的相关知识 弦长与弦心距的关系二 9 4 易 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10 4 易 对称 求已知点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11 4 易 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的性质12 4 中 一元二次方程、找规律 通过观察找出递推规律,然后解一元二次方程三 13 5 易 二次根式的加减、指数运算 二次根式的化简及加减运算14 5 易 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5 5 易 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次根式的乘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16 5 中 三角形全等 通过证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17 5 易 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方程根的情况,通过判别式,求得一元二次方程表达式中的未知系数18 5 易 圆的相关知识 已知圆心距、弦长、半径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四 19 5 中 尺规作图 用尺规作图法做圆的内接正六边形20 5 中 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1 5 中 圆的相关知识及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弧长相等的条件、切线的证明22 5 中 图形的旋转 用尺规作图法找出旋转中心五 23 6 难 角平分线的性质 从特殊到一般,探究性题目24 8 难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25 8 难 圆的相关知识 与圆有关的动点问题,考察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三、试题答案及典型题目分析1. B 2. A 3. C 4. C 5. D 6. A 7. B 8. B 9. a3 10. (2, -5)11. 2 12. 17x2 +16x -1=0; (2n+1)x2 + 2nx -1=0; x1=-1,13.解: 原式==.14.解法一:a=1, b=2, c=-15,>0.∴x1 = 3, x2 = -5.解法二:( x -3 )( x+5 )=0,∴x1 = 3, x2 = -5.解法三:x2+2x=15,x2+2x+1=15+1.(x+1)2=42.x+1=4.∴x1 = 3, x2 = -5.15.解: 原式==.16.证明:∵ AE=FC,∴ AE+EF=FC+EF.即AF=CE.在△ABF和△CDE中,∴ △ABF≌△CDE.∴ BF=DE.17.解:∵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3=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0.即 16-4k>0.解得 k<4 .∴ k的取值范围为k<4.18.解:过点O作OCAB于C, 连接OA.∴ AC=AB, OC=3.∵ AB= 8,∴ AC=4.在Rt△AOC中, 由勾股定理得AO=(cm).∴ ⊙O的半径为 5cm.19. (1)此问共2分, 未保留作图痕迹扣1分.(2)此问共3分,只对一种分割扣1分.参考答案如右图所示.说明: 其中有一个图保留作图痕迹即可.20. 解:设共有x名同学参加了聚会.依题意,得 x(x-1)=90.解得x1=-9, x2=10.x=-9不符合实际意义,舍去.∴ x=10.答: 共有10人参加了聚会.21. 解:(1)证明:连接OD.∵ AD∥OC,∴ ∠BOC=∠OAD, ∠COD =∠ODA.∵ OA=OD,∴ ∠OAD=∠ODA.∴ ∠BOC=∠COD.∴ .(2)由(1)∠BOC=∠OAD, ∠OAD=∠ODA.∴ ∠BOC=∠ODA.∵ BOC+ADF=90.∴ ∠ODA +ADF=90.即 ∠ODF=90.∵ OD是⊙O的半径,∴ CD是⊙O的切线.22.此题的第一小问考察的是怎样找旋转中心 做法:先找到原图像和旋转图形的两个对称点。连接对应两点,然后就会出现两条线段,分别作这两条线段的中垂线,两条中垂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旋转中心。原理:能这样做是因为一个图形在发生旋转时,某一个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是不会变的,而中垂线上的一点到两点距离也相等。(1)参考下图:(2)a ;23.解答此题要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一小问比较容易;第二问让判断两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有前面第一问的答案,我们可以猜想两条线段相等,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把它们放到两个三角形中,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边相等;第三问是个探究性题目,由特殊情况推测出一般情况下结论成立的适用条件。详解:(1)结论: CF=CG, OF=OG.(2)法一:过点C作CM OA于M, CN OB于N.∵ OC平分AOB,∴ CM=CN, CMF=CNG=90,AOC=BOC.∵ AOB=120,∴ AOC=BOC=60,MCN =360-AOB-CMF-CNO =60.∴ DCE=AOC =60.∴ MCN=FCG.∴ MCN -FCN =FCG -FCN.即 1 =2.由 得△CMF≌△CNG.∴ CF=CG.法二:在OB上截取一点H, 使得OH=OC.∵ OP平分AOB, AOB=120,∴ 1=2=60, DCE=1=60..∵ OH=OC,∴ △OCH是等边三角形.∴ CO=CH, 2=3 .∴ 1=3 .∴ 4+5=180.又 5+6=180,∴ 4=6.由 得△CFO≌△CGH.∴ CF=CG.(3) DCE=180- .24.本题是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题,根据方程根的情况,列出关于判别式的等式或不等式,进而求出方程系数中的未知量取值情况。题目中还涉及了代数式求值问题,代数式求值问题是历年中考试题中一种极为常见的题型,它除了按常规直接代入求值外,还要根据其形式多样,思路多变的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本题运用的是整体代入的方法。详解:(1)∵方程①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由③得k + 2 0,由④得 (k + 2) (k+4) =0.∵ k + 20,∴ k=-4.当k=-4时, 方程②为: .解得(2)由方程②得 2= .法一 2- 1=-(k + 2) (k+4) =3k2+6k+5 =3(k+1)2+2>0.∴ 2> 1.∵ 方程①、②只有一个有实数根,∴ 2>0> 1.∴ 此时方程①没有实数根.由得 (k + 2) (k+4)<0..∵ (k + 2) (k+4)<0,∴ .法二: ∵ 2=>0.因此无论k为何值时, 方程②总有实数根.∵ 方程①、②只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此时方程①没有实数根.下同解法一.( 3) 法一: ∵ a 是方程①和②的公共根,∴ ; .∴ , .=2+3=5.法二: ∵ a 是方程①和②的公共根,∴ ; ③ . ④∴(③-④)2得 ⑤由④得 ⑥将⑤、⑥代入原式,得原式===5.25. 本题是与圆有关的动态型问题,解答此类问题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还需注意的一点就是:动态型问题往往出现分类讨论的情况,即答案不唯一。详解:(1)由OA OB, ∠OAB=30°, OA=,可得AB=2OB.在Rt△AOB中, 由勾股定理得OB=12,AB=24.∴ B(0, 12).∵ OA=,∴ A (,0).可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2)法一:连接CD, 过F作FM⊥x轴于点M,则CB=CD.∵ ∠OBA=90°-∠A=60°,∴ △CBD是等边三角形.∴ BD=CB=OB=6,∠BCD=60°, ∠OCD=120°.∵ OB是直径,OA OB,∴ OA切⊙C于O.∵ DE切⊙C于D,∴ ∠COE=∠CDE=90°, ∠OEC=∠DEC.∴ ∠OED=360° -∠COE-∠CDE -∠OCD = 60°.∴ ∠OEC=∠DEC=30°.∴ CE=2 CO=12.∴ 在Rt△COE中, 由勾股定理OE=.∵ BGEC于F,∴ ∠GFE=90°.∵ ∠GBO +∠BGO=∠OEC +∠BGO ,∴ ∠GBO=∠OEC =30°.故可得FC=BC=3, EF=FC+CE=15,FM=EF=, ME=FM=∴ MO=∴ F(,).法二:连接OD, 过D作DH OB于H.∵ OB是直径,∴ ∠BDO=90°.∵∠BOD +∠DOA=∠A +∠DOA,∴ ∠BOD=∠A =30°.由(1)OB=12,∴在Rt△DOB中, 由勾股定理得 OD=.在Rt△DOH中, 由勾股定理得 HD=, OH=9.∴ D(, 9).可得直线 OD的解析式为由BG//DO, B(0, 12),可得直线BG的解析式为∵ OB是直径,OA OB,∴ OA切⊙C于O.∵ DE切⊙C于D,∴ EO=ED.∵ ∠DOE=∠BOA -∠BOD =60°,∴ △ODE是等边三角形.∴ .∴ EA=OA- OE=.∵ OC=CB=6, OE=EA=,∴ C(0, 6), CE//BA.∴ 直线CE的解析式为由∴ F(,).(3)设点Q移动的速度为vcm/s .(ⅰ)当点P运动到AB中点,点Q运动到AO中点时,PQ∥BC,且PQ=BC,此时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 点Q与点E重合.∴(cm/s).(ⅱ) 当点P运动到BG中点,点Q运动到OG中点时,PQ∥BC,PQ=BC, 此时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G= 从而PB=,OQ=∴∴ (cm/s)∴ 点Q的速度为cm/s或 cm/s.四、期中考试体现的中考命题趋势在代数方面,注重数与式的变形。北京市的中考试题一般把方程型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系关系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为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几何方面,北京市的中考试题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几何变换作为考察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但象统计初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扇形、弓形的面积,圆锥,圆柱的表面积等知识是必考内容,但不作为重点。整体上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一定要把复习重点放在基础题和中档试题上。抓住重点,全面把握考点,所有中考考点一个都不能放过! 正式考试时,如果把前面的基础题都做对,后面大题做对第一问,那么120分的试卷考105分左右是没问题的。③④MGFyOxABECD《2011-2012年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物理》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试卷共五道大题,39道小题,满分100分。试题类型及分值分布如下:选择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24分;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2分;共计36分。填空题:第三大题14分。实验与探究题:第四大题34分。计算题:第五大题16分。与历年类似,每学年上学期的期中考试紧跟当年的中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中考试题,熟悉中考试题的特点。今年的物理卷试题涵盖了中考的部分考点,比较有难度,“计算量大,知识点综合性强”是这次考试的最大特点。比如第12题和16题,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综合考查。第15题,考查对复杂实物的分析,要做出此题,就一定要具备实物图和电路图互相转化的技巧,并且也要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第23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中考层面上的综合题,题干很长,虽然只是一道填空题,但既有函数图象,又有组合机械图,计算量特别大,要求的未知量特别多,各步骤环环相扣,一步算错,后面就会全部求错。第39题,这是一道力学计算题,是滑轮组和杠杆相结合的组合机械综合题;并且涉及到三处受力分析,两个状态,计算量很大。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到,函数图象和组合机械相结合的题型,在考试中呈越来越多的趋势。二、卷面考点分析从试卷整体来看,与北京中考的试题难易程度的分布情况相同:比较容易的基础试题分值约为60分(0.8~0.9),稍有难度和区分度的中等试题为约20分(0.7),具有较高难度的拉分试题约为20分(0.5~0.6),基本上保持了6:2:2的分配比例。将试卷从以下各方面进行考查:大题号 小题号 分值 难度系数 知识模块 知识点对应一 1 2 0.9 电学 物理量的单位2 2 0.9 电学 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3 2 0.8 功和功率 力做功与不做功的判断4 2 0.8 机械能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5 2 0.8 电学 串联电路的连接6 2 0.9 简单机械 杠杆的分类7 2 0.7 电学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8 2 0.8 机械能内能 分子间的作用力9 2 0.8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10 2 0.9 机械能内能 能的转化11 2 0.7 电学 电路设计12 2 0.6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使用;受力分析;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二 13 3 0.7 机械能内能 比热容14 3 0.7 机械能内能 热量,内能15 3 0.6 电学 电路分析;电流、电压的大小比较16 3 0.6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使用;功和功率、机械效率三 17 2 0.8 机械能内能 热量的计算18 2 0.7 机械能内能 能的转化19 2 0.7 机械能内能 能的转化20 2 0.8 电学 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21 2 0.8 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22 2 0.7 电学 电路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23 2 0.5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使用;功和功率、机械效率四 24 2 0.9 电学 电阻箱的读数25 2 0.8 电学 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26 2 0.8 简单机械 滑轮组绕线的作图27 2 0.8 电学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28 2 0.8 电学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29 2 0.7 简单机械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30 2 0.8 机械能内能 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31 2 0.8 机械能内能 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32 2 0.6 电学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33 3 0.7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4 3 0.7 电学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35 3 0.7 简单机械 杠杆的平衡条件36 7 0.6 电学 根据要求设计电路五 37 3 0.8 机械能内能 热量的计算38 6 0.6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使用;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39 7 0.5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第一大题1、答案:D解析:瓦特是功率的单位;焦耳是功和能量的单位;欧姆是电阻的单位。物理量与它的单位要弄清楚,不能混淆。2、答案:A解析:选项B、C、D中的生活用具,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3、答案:C解析:做功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力,二是必须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4、答案:B解析: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5、答案:D解析:考查电路的连接方式。开关全部闭合后,选项A和B中两灯泡为并联;选项C中的灯泡L2被短路。6、答案:C解析:考查杠杆的分类。费力杠杆是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选项A和B为省力杠杆;选项D为等臂杠杆。7、答案:A解析:滑动变阻器共有四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的使用方法是:“一上一下”。选项B和D不符合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首先排除。根据题意滑片P向左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变小,排除选项C,正确答案为A。8、答案:A解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题中的实验说明的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9、答案:D解析: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有用功相同,总功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故选项C错。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不一定高,选项A错。机械做功快,只能说明功率大,机械效率不一定高,选项B错。10、答案:B解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以地面做为参考面)。根据题意得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表明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不变,距离地面的高度变小;则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11、答案:D解析:电路设计题。题目出在选择题中,可采用排除法解题。选项A,不论四小组的开关闭合与否,指示灯都会发光。选项B,只要有一个小组准备好后闭合开关,指示灯被短路而熄灭。选项C,开关闭合与否,指示灯都会发光。12、答案:B解析:由图可得滑轮组由定滑轮A和动滑轮C和B组成。该滑轮组可分解为由A和C组成的滑轮组,再和动滑轮B连接。人站在高台上匀速提升货物,以小刚为研究对象,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人、绳子对他竖直向下的拉力T、高台对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他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小刚对高台的压力和高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一次提升货物:以小刚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N=G人+T;根据滑轮组的绕法,求得;联立以上式子求得高台对小刚的支持力为900N,则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也为900N。机械效率:。第二次提升货物:以小刚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N’=G人+T’;,联立两式求得高台对小刚的支持力为,则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1067N。已知提升货物时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为220W,,得,这是绳子自由端的速度;根据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得货物上升的速度为0.1m/s。第二大题13、答案:BCD解析:从表中煤油和冰的比热容可知,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故选项A错误。14、答案:CD解析:0℃的物体,内能不为零。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多。15、答案:AC解析:按电流的流向分析电路,画出电路图。当开关S1、S2、S4闭合,S3断开时,电路是R1和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流过电阻R1的电流(I1),电压表V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电流表A2测量干路上的电流(I2)。又因为电源电压为U,根据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特点得:U1=U, I1< I2。当开关S1、S3闭合,S2、S4断开时,电路是电阻R1和R2串联,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测量的是电流中的电流(I3、I4),电压表V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U2)。电源电压为U,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特点得:U2综上两种情况得:U1> U2,I1< I2,I3=I4。16、答案:AD解析:根据题意得工人站在工作台上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两次货物被提升的高度相同。由图可得,动滑轮上承担着5段绳子,人拉绳子的力等于(G货物+G动滑轮)的1/5。以工人为研究对象,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人、竖直向下的绳子对他的拉力T,竖直向上的工作台对他的支持力N。列平衡方程得:N=G人+T工作台对工人的支持力和工人对工作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次提升货物,已知N1>N2,v1由N1>N2和N=G人+T得T1>T2,即第一次提升货物时工人拉绳子的力大于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工人拉绳子的力。由于货物上升高度相同,则工人对机械做功W1>W2。功率P=Tv,因为T1>T2,v1机械效率η=W有/W总=G货物/(G货物+G轮),因为T1>T2,说明货物的重力G货物1>G货物2,可得η1>η2。综上可得,选项A和D正确。第三大题17、答案:6×107解析:Q=mq=2kg×3.0×107J/kg=6×107J。18、答案:机械(动)解析:“天宫1号”成功发射升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动)能。19、答案:内解析: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0、答案:长度解析: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电阻大小的。21、答案:4000解析: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将数据F1=200N,L1=1.2m,L2=0.06m代入公式中求得F2=4000N。22、答案:0.3A解析: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压表并联被测电路的两端。经分析该电路为串联电路,图中④是电流表;电压表①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③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故④显示的数值为0.3A。23、答案:10:9解析:滑轮组由一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组成。根据题意得用三个不同的拉力拉绳子,物体均做匀速运动,都是平衡状态。以A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可列三个平衡状态的方程。(注意摩擦力的方向:第一次是竖直向上;第二、三次为竖直向下)题中已知F2做的功为82J时,A上升了h=0.2m,GA=355N,得此时有用功为GA×h=71J,则η1=71/82。又因为η1:η2=81:82,得η2=71/81;将公式联立求得F1=200N、F2=205N、G轮=50N、摩擦力f=5N。最后利用公式P=Fv求得结果。第四大题24、答案:4638解析:电阻箱的读数,认清楚档位。4×1000+6×100+3×10+8×1=4638(Ω)。25、答案:2.5, 0.5解析:电压表、电流表读数时,首先要确定量程,进而确定分度值。图中电压表选择的是0~3V的量程,则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2.5V。图中电流表选择的是0~0.6A的量程,则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5A。26、答案:解析:采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货物,绳子有两种绕法:一种是动滑轮上承担2根绳子;一种是动滑轮上承担3根绳子。根据题意工人站在地上提升重物,故绳子的自由端应该是向下的,则该题选择动滑轮上承担2根绳子的绕法。27、答案:解析:由电路的实物图可得,灯泡L1和L2并联,电流表A2测量流过灯泡L2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上的电流,开关安装在干路上。28、答案:解析:由电路图可得,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到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压表接入到电路中时,注意电流的应该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29、答案:大于解析: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根据题意当用一段细绳沿虚线方向斜向上拉杆,并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因为F2和L2不变,L1变小,则F1变大。30、答案:剧烈解析: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1、答案:被举高度(高度,下落高度)解析:为研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被举高度不变。这种实验研究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32、答案:U2=10V-U1解析: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U1和U2的和为定值10V。33、答案:(1)匀速(缓慢) (2)0.04; 83%(83.3%)解析: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根据表中第3次实验的数据得:有用功为2.0N×0.1m=0.2J;总功为0.8N×0.3m=0.24J;则额外功为0.24J-0.2J=0.04J。机械效率η=0.2J/0.24J=83%(或83.3%)。34、答案:(1)2Ω (2)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导体长度为4m时,电阻值为2Ω。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则R/L=2Ω/4m,整理得。35、答案:主要实验步骤和现象: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中点O左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O右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杆的中点O左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O右侧距O点2格处挂1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分析:杆中点两侧施加的力大小不等,杆在水平位置也平衡了,说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36、答案:实验电路图如答图4所示。实验步骤:(方法一)(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为适当的阻值。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流过干路的电流I,将I、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3)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流过干路的电流I,将I、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并分别将各次的I、I2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实验步骤:(方法二)(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R2的阻值。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I2;断开开关S,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A测量流过干路的电流I,将I、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3)仿照步骤(2),再做5次实验,并分别将各次的I、I2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实验数据记录表:I2/AI/A第五大题37、答案:2.1×107J解:Q=cm(t2-t1)=4.2×103J/(kg ℃)×100kg×(60℃-10℃)=2.1×107J。38、答案:(1)80% (2)120W (3)90%解:(1)匀速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A上升速度v=0.2m/s,此时工人做功的功率P=F2v=300N×2×0.2m/s=120W(3)以动滑轮和A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题5则G动=2F-GA=2×300N-480N=120N工人施加在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m人g=60kg×10N/kg=60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39、答案:(1)1800W (2)50N (3)2/3解:(1)由题中W-t图像可知(2)设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卷扬机及其工作平台所受重力为G。根据图像可知 t=1.0s内,拉力F1、F2做功分别为W1=900J、W2=1800J提升重物G1的过程中,重物和动滑轮受力分析如答图6所示,卷扬机及其工作平台受力分析如答图7所示,杠杆AB受力分析如答图8所示,配重C受力分析如答图9所示。提升重物G2的过程中,重物和动滑轮受力分析如答图10所示,卷扬机及其工作平台受力分析如答图11所示,杠杆AB受力分析如答图12所示,配重C受力分析如答图13所示。由受力分析可知5F1=G1+G动 5F2=G2+G动 解得 G动=50N(3)三、补充说明由于到目前只学习了基础的电学知识,如电路图、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的电流电压特点等,还没有涉及到电学的计算部分,因此本次期中考试的高档题全部都是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部分。由于未进入系统复习阶段,试卷未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压力压强等等。诸如力学电学的综合题目,简单机械和浮力压强的综合题目,后续都会出现。希望同学们在其后的学新知识阶段和复习阶段,夯实基础,归纳总结。考出好成绩。《2011-2012年北京海淀区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卷分析一、试题基本特点1、紧扣初中化学核心观念,突出化学基础性。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象分析能力、综合计算能力等。整张试卷的知识点基本覆盖九年级上册1-4单元的知识点,化学试题重视对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重点考查,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都比较基础。比如试题中有关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元素,身边的化学物质里的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考查等等,都是最基本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能认真学习,要考到及格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2、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为了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现在的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比较重视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的联系和应用,很多试题情境都是学生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如第4题、26题,31题。3、难易较适中 试卷整体题型与北京中考题型一致,偏题,怪题基本没有,有个别题有一定难度,及格容易,但想考满分也很难。4、注重科学探究,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系到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如试卷中13、30、31题,在重视学生对基础实验能力的考查的基础上,也注重对实验的探究能力的考查,如31题,以课本中重要信息出现,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并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化学学科语言规范表达二、考试内容及考点分析考试内容 涉及考题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1、3、4、5、6、7、8、9、15、16、18、19、20、21、22、23、24、25、26、27、28、29身边的化学物质 2、10、14、17、18、26、27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11、12、13、30、31化学计算 32三、试题题型及分数分配试题题型 分数分配 合计选择题 25分 80分填空题 30分实验题 19分计算题 6分四、答卷中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一大题,整体比较简单,引起错误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比如对基本概念不清楚,对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能准确理解等等。第二大题,错题主要在28题,引起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图形理解能力不够,图象与题意联系不起来。第三大题是实验题,31题较为简单,失分主要在于实验基本技能差。32题是实验探究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差,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差,缺乏条理性。第四大题是计算题,考生出错主要表现在:计算能力差,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以及列式计算没有掌握。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2011.11试卷说明:本试卷共8页,共32道小题,满分8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选择题非选择题(1~25)26总分273132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Fe56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稀有气体3.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B.2H2C 2HD H,O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翻A矿泉水B苏打水C白醋D蒸馏水5.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空气B.可乐D.液氧6.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 KMnOC H20D CO7.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如下内容:K(1.0~27.0)mg/L;C1(1.0~24.0)mg/L。这里的K、Cl是指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九年级化学试题第1页(共8页29.(8分)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91)上述原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有(2)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3)硫酸镁的化学式为已知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水中的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实验题(共2个小题,共19分)30.(11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E(1)仪器a的名称为(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其选择原因是验满方法是若收集较纯的氧气最好选装置,待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反应的操作是(3)已知:①将氯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均匀加热,可以制得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②将亚硫酸固体与1:1的硫酸溶液混合,即可制得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空气重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九年级化学试题第6页(共8页)31.(8分)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猜想: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实验步骤①准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气,B为1瓶空气,C瓶中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弹夹空气②在C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③将大小相同的苹果块用细线悬挂,依次迅速放入集气瓶A、B和C中,塞紧瓶塞,记录苹果的变色时间。AC放入苹果起始时间下午2:00下午2:00下午2:00下午2:03下午2:09下午2:19实验现象苹果变色苹果变色苹果未变色(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小红为了探査集气瓶A、B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瓶中萍果块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在表格中填写B瓶消耗气体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42 mI萍果块消耗气体的体积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九年级化学试题第7页(共8页)《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英语》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试卷共分为:听力理解、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四大部分,共计十道大题,75道小题,基本覆盖了中考的大部分考点考查项目。作为初三的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试卷考虑了海淀区整体教学进度、大部分学生水平、刚进入初三的适应情况等因素,总体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本试卷能够从教材出发,强调学好课内知识,打好基础,才能保住基础分数,进而挑战课外题、能力题;又能够从形式上向中考靠拢,大部分考点均有所体现,提醒考生此时已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在试卷结构、题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试卷难度会逐渐加大,直至中考。本试卷中的试题,考查内容偏易;中考考点中对能力要求较高的考点也未曾涉及。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听力理解:共24分。第一大题听对话选图片4分;第二大题听对话短文选择12分;第三大题听对话填空8分。知识运用:共27分。第四大题单项选择15分;第五大题完形填空12分;阅读理解:共44分。第六大题ABCD四篇短文26分;第七大题阅读短文五选四8分;第八大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书面表达:共25分。第九大题完成句子10分;第十大题文段表达15分;其中听力理解单项填空应该尽量一分不扣,这部分分值的取得需要考生加强平时课内外积累、训练实现。第五大题完形填空,需要学生加强综合知识、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通过反复规范训练,争取取得满分。阅读理解,需要学生加强综合知识、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书面表达,作文题目保持接近北京市中考英语作文题目的一贯出题风格 --- 形式灵活、内容生活化。目的仍然注重考察学生的逻辑表达,也就是文章只要要点齐全,逻辑通顺,语义连贯,句式灵活多变,所表达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所得分数就不会低。试卷结构如下图所示:结构 内容和题型 题量 分值听力理解 一、听对话选图 4 4二、听对话或独白选择答案 12 12三、听对话或独白记录信息 4 8知识运用 四、单项填空 15 15五、完形填空 12 12阅读理解 六、阅读短文选择最佳选项 13 26七、阅读短文还原句子 4 8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 10书面表达 九、完成句子 5 10十、文段表达 1 15总计 10 75 120二、单项填空及阅读考点分析下表是重点对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方面的分析。题型 题号 分值 能力等级 考点 考查内容单项选择 21 1 掌握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用法 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22 1 掌握 常用介词的基本用法 日期前用介词on23 1 熟练掌握 形容词最高级 准确使用形容词最高级的句型和用法the best24 1 熟练掌握 疑问代词的基本用法 根据语境正确选用合适的疑问代词25 1 掌握 常见不定代词的基本用法 在语境中选择正确的不定代词26 1 掌握 并列连词的基本用法 根据语境正确判断使用转折连词but27 1 理解、掌握 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补 熟练使用动词固定搭配want sb. to do及be的用法28 1 掌握 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情态动词。本题易错。29 1 掌握 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和基本用法 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过去进行时30 1 理解、掌握 介词短语 能正确使用“be+形容词+介词”短语,be in favor of doing sth.31 1 熟练掌握 一般将来时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能熟练使用if 引导的条件句“主将从现”32 1 理解、掌握 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补 能够熟练使用make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注意词组中的do 是省略了to 的不定式33 1 掌握 状语从句与持续性动词和瞬间动词基本用法 Since引导状语从句谓语是终止性动词,主句表示的时间是“从动作开始的那一刻起”34 1 掌握 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构成的基本用法 能正确选择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35 1 熟练掌握 宾语从句的构成和用法 宾语从句中选择正确时态语序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能力要求 考查内容阅读理解A 48 2 获取文章的具体信息 锁定文章具体时间信息49 2 获取文章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判断 上下文联系判断具体信息50 2 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锁定相关段落并根据内容判断阅读理解B 51 2 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锁定相关段落并根据文章中心内容进行正确判断52 2 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意图 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者的感受;并能正确使用表达该感受的词汇53 2 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 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作者的主要意图阅读理解 C 54 2 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相关具体内容归纳并判断55 2 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推理56 2 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要义,为文章选定合适的题目 正确归纳主旨并确定适合文章的标题阅读理解D 57 2 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通过文章中的信息词推断出生词58 2 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理解故事的逻辑关系 通过文章信息归纳并作出正确的推理59 2 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通过文章信息归纳并作出正确的判断60 2 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要义;理解故事的逻辑关系 文章主要内容中心试题答案解析听力部分略知识运用(共27分)四、单项填空(共15分,每小题1分)21、答案:B解析:考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根据前句中的Mary,可以选择her。答案为B.22、答案:A解析:考查介词的用法,具体日期September 29th 前使用介词on。答案为A。23、答案:D解析:考查形容词最高级使用定冠词的用法,选择the best。答案D。24、答案:D解析:考查疑问代词的用法。根据答语It’s Nina’s可以判断问句是在问“谁的”。答案为D。25、答案:B解析:考查不定代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根据前句be quiet的提示,故选择something。答案为B。26、答案:C解析:考查连词的基本用法。根据句意判断应选择but。故答案为C。27、答案:A解析:考查动词不定式,want to + 动词原形,故选择动词原形be。答案为A。28、答案:C解析:考查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根据后句he doesn’t like such fashionable clothes可以确认选择否定含义的词。故选择can’t。答案为C。29、答案:D解析:考查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当我看到他时,他….”,应该用进行时态;从句中看见saw为过去式,所以主句应该用过去进行时was reading。答案为D。30、答案:B解析:考查介词短语,be afraid of doing,应选择speaking。答案为B。31、答案:C解析:考查“主将从现”。主句“He’ll be…”,if 引导的条件从句的时态用现在时,从句中的主语是he,所以选cares。答案为C。32、答案:D解析: make sb. do, 故选D。33、答案:C解析:Since引导状语从句谓语是终止性动词,主句表示的时间是“从动作开始的那一刻起”,用现在完成时态。也就是“现在完成时since一般过去时“34、答案:A解析:考查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的基本用法should be+动词过去分词;根据句意可判断应该使用被动,故选择be allowed。35、答案:B解析:考查宾语从句的基本用法。这里主要注意时态和语序。从前一句:“他的生日马上就到了”得知他将要举办个聚会,应该用将来时;同时从句注意要用陈述语序。故答案为B。五、完形填空。短文讲述了一个名为Serafina的小女孩儿打破了家里祖传下来的陶壶(罐子),奶奶没有责怪却给她讲述了陶壶上那些裂纹的来历。体现了家的温馨和亲人间的爱。36、答案:B解析:文章讲述的是家庭中的事情。所以选择family。37、答案:C解析: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推断出“your mother”将会把“it” (陶壶)传给“you”。38、答案:A解析:通过后面的句子,“She stepped backward”可以推断出“The sofa”在她后面。故选择behind。39、答案:C解析:通过上下文逻辑关系及意义,这里选择“Unluckily”最为适合。40、答案:D解析:根据后面的提示“up into the air”可知,这里flew为正确答案。41、答案:A解析:根据后面的一句话“…You can repair the pot”来推断这个空应该选择“bad”。42、答案:B解析:通过下文的讲述可以判断这个空应该填“story”。43、答案:D解析: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判断以前Serafina 从来没有注意过pot上面的其他裂纹。44、答案:A解析:grandma 讲述那个裂纹,是在拿回来的路上时掉在地上而留下的。…的时候,使用when。45、答案:B解析:根据后句“so she got all wet”可以推断选择“water”。46、答案:C解析:讲述另一道像树杈的裂痕的来历。动词选择“came”。47、答案:D解析:通过整个故事的讲述可以看出Pot 上面的每一道裂痕都有故事,都像彩色的图案。六、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A 有关乔布斯和Apple的简介。48、答案:B解析:考查获取文章的具体信息的能力。从“The iMac”标题下的介绍可以很快锁定答案。选择“In 1998”,答案B。49、答案:A解析:考查获取文章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归纳判断的能力。从“Apple II”标题下的介绍“This production was the world’s first ...”可以判断答案是“The Apple II”,答案为A。50、答案:D解析:考查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锁定“The iPad”标题,然后找出相关句子“…that would be great for watching movies and playing games”判断出答案为D。B 本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单眼失明的母亲与儿子间的故事。51、答案:C解析:考查锁定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通过文章第三自然段中“I decided to live far from her, so I studied very hard. 可以明确判断答案为C。52、答案:B解析:考查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讲述的儿子对待自己单眼失明的母亲的行为和感受,以及最后“a piece of paper”的内容解释了母亲单眼失明的原因,作者的感觉一定是sorry难过的。故选择答案B。53、答案:C解析: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作者的主要意图的能力。作者讲述的故事其实想告诉读者母亲对儿子无法比拟的爱。C 本文以介绍一个名为Chester Greenwood的孩子发明earmuff为例,说明很多孩子也是发明者。54、答案:B解析:考查了根据文章相关具体内容归纳并判断的能力。题目要求找出对Chester Greenwood描述正确的选项,可以使用排除法,将文中没有提到或描述不正确的剔除,可以得到答案B。55、答案:B解析:考查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出对文章的正确推断描述,可以用排除法剔除错误或没提及的推断选项。56、答案:C解析:考查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要义,为文章选定合适的题目的能力。根据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首尾段落的强调,最佳答案应该是C。D 文章简述了新法律——动物法的起始和发展。57、答案:A解析:考查通过文章中的信息词推断出生词的能力。根据这个词附近句子的提示…never allowed to spend time together; …very lonely; …were forced to live alone; 可以判断A 选项是正确的。58、答案:D解析:考查通过文章信息归纳并做出正确的推理以及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的能力。题目中的“Why”是要求找出选项中描述正确的原因。文章的第二段讲述了这些lawyers(律师们)起诉黑猩猩的动物园管理者的原因,…must protect their psychological as well as their physical health. 因此正确答案为D。59、答案:D解析:考查通过文章信息归纳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题目要求找出针对文章描述正确的选项。可以通过使用排除法剔除与文章无关和错误的描述。故答案为D。60、答案:C解析:考查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要义的能力。整篇文章从描述黑猩猩的处境,律师起诉动物管理者到制定相关动物保护法的过程,可以归纳并判断出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答案为C。七、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五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该题即为我们平常说的还原句子。)本题属于考查阅读的综合能力,包括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归纳、推理、判断;理解故事的逻辑关系等。本篇短文主要讲述了第一个发现彗星的女天文学家Maria。61、答案:D解析:空格的前一句讲述了“The telescope made the stars look bigger.通过望远镜可以让星星看起来大些”,接下来自然可以想到“可以看得更清楚”。故选择答案D “So she could see them better.”。62、答案:E解析:空格前面一句“There were no women astronomers.当时没有女天文学家”以及空格后面一句“It did not stop Maria’s father from helping her, either. 也没有阻止Maria的父亲帮助她” 这句话的提示,可以判断“But that did not stop Maria” 应为正确答案。63、答案:C解析:空格前面一句“She knew that area had been dark before. 她知道那儿以前是黑暗的(也就是那片天空什么也没有)”,以及空格后面的句子“It was a comet—a bright star. Maria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know it!” 可以推断出该空处应该填“She was excited to see something special. 她发现特殊的东西特别激动。”故答案为C。64、答案:A解析:空格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空格前一句“Maria became famous for discovering the new comet. Maria 因发现新彗星而成名。”从备选答案剩余的两个选项中,选出含有与前句提示词famous接近的句子,“She was also known as America’s first woman astronomer! 她也是美国第一位著名”故选择A。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10分,每小题2分)65、答案:Yes, it is.解析:考查锁定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根据短文第一段第三句话,“Traveling with birds is a very unusual experience.”可以写出答案。66、答案: What cage your birds will use.解析:考查锁定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根据短文中第一个tips的首句话“The first thing you have to decide is what cage your birds will use.” 可以得到正确答案。67、答案:With seatbelts.解析:考查锁定具体信息的能力。根据短文中第二个tips的最后一句“The cage should be held in the car with seatbelts.”可以得到答案。68、答案:Because newspapers can help control the rubbish.解析:考查锁定具体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的能力。题目用why问,回答应该用because。短文第三个tips结尾处“…you must put lots of newspapers under the cage to help control the rubbish.” 可以找到原型,然后做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完整答案。69、答案:It is mainly about how to travel with birds.(或者:It is mainly about some good tips of travelling with birds.)解析:考查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要义的能力。短文的首尾句很明显地提到“travelling with birds”中间段落花了大量笔墨给出了travelling with birds的一些tips(技巧,提示)。所以短文的主要内容很容易便归纳成型。九、完成句子。(共10分,每小题2分)70、答案:listening to解析:需要填写的部分“通过听”考查介词+动名词的用法以及短语listen to。71、答案:used to解析:需要填写的部分“过去”在句中作谓语,且空格部分的后面是动词,则可以考虑used to+动词这个短语,表示“过去常常”。72、答案:be strict with解析:考查 be strict with 短语与情态动词should的使用。情态动词should后接动词原形。73、答案:too tired to sleep/ so tired that she couldn’t sleep解析:“太累没睡好”使用“too…to”或者“so…that”的用法;其结构为“主语+be动词的适当形式+too+形容词+to+动词原形”,或者“主语+so+形容词+that+主语+can’t(或couldn’t)+动词原形”,两个句型都表示“太…以至于不能….”。74、答案:necessary for teenagers to spend as much time as possible talking with their parents. (或者: necessary for teenagers to spend time talking with their parents as much as possible)解析:考查“It’s +形容词+for sb. +to do sth.”结构;同时考查“spend time doing sth.花费时间做某事”以及talk with (交谈) 和as much as possible(尽可能多的)这些内容。十、文段表达75、根据中文和英文提示,写一篇意思连贯、符合逻辑、不少于60词的短文。本次作文题目保持了北京市中考英语作文题目的一贯出题风格—— 形式灵活、内容生活化。参考答案:I have changed a lo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Grade Nine, both in my daily life and in my personality.As for my daily life, I am much busier than before. I used to have lots of free time, so I spent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or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after school. However, now I have to go right home and do my homework. I am not allowed to play games any more.As for my personality, I am more confident and more outgoing than before. I used to be afraid of speaking in front of the class because I thought my classmates might laugh at me. Now 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Not only do I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in class, but also I take part in many activities.Life in Grade Nine is stressful, but I enjoy it because I have gained a lot of experience. I have learnt how to regard problems as challenges and face them bravely, which will prepare me for the future.三、重点补充本试卷整体来看属于初三适应性训练,以考查基础为主,形式上贴近中考。考查点还是比较全面的。目前对于考生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想在最后中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同学们还需加紧巩固和训练,熟练掌握各考点考查要点及备考技巧,强化积累记忆各种备考资料,各种题型的熟练训练,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来提升应考能力。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评数 学 试 卷 2011.11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2. 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 且O1 O2 = 8cm,则⊙O1与⊙O2 的位置关系是( )A. 外离 B. 相交 C. 相切 D. 内含3.一元二次方程2x2 + 3x +5=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 D. 无法判断4. 已知x=1是方程 x2 -3x+c =0的一个根, 则c的值为 ( )A. - 4 B. - 2 C. 2 D. 45.如图,△ABC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到△DEF的位置,则旋转中心及旋转角分别是( )A. 点B, ABO B. 点O, AOBC. 点B, BOE D. 点 O, AOD6. 用配方法解方程x2 - 4x +3=0,应该先变形为( )A.(x -2)2 =1 B.(x -2)2 = -3 C.(x-2)2=7 D.(x +2)2 =17.如图,点O为优弧所在圆的圆心,∠AOC=108°,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BD=BC, 则∠D的度数为( )A.20° B.27°C.30° D.54°8.如图,AB为半圆所在⊙O的直径,弦CD为定长且小于⊙O的半径(点C与点A不重合),CF⊥CD交AB于F,DE⊥CD交AB于E, G为半圆中点, 当点C在上运动时,设的长为,CF+DE= 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9. 已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2, 5) 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 .11. 如图, AB为⊙O的直径, 点C在AB的延长线上, CD、CE分别与⊙O相切于点D、E, 若AD=2, DAC=DCA, 则CE= .12. 已知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第1个方程: 3x2 + 2x -1=0;第2个方程: 5x2 + 4x -1=0;第3个方程: 7x2 + 6x -1=0;按照上述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排列规律,则第8个方程为 ;第n(n为正整数)个方程为 ,其两个实数根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3.计算:解:14.解方程:x2+2x-15=0.解:15.计算:.解:16. 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C,AB=CD,AE=CF.求证:BF=DE.证明:1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求k的取值范围.解:18. 如图, 在⊙O中, 弦AB的长为8cm, 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 求⊙O的半径.解: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 每小题5分)19. 如图, 已知⊙O.(1)用尺规作正六边形, 使得⊙O是这个正六边形的外接圆, 并保留作图痕迹;(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所做的正六边形分割成六个全等的三角形.解:20.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每两名同学之间都互送了一件礼物,所有同学共送了90件礼物,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聚会 2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 OC∥AD交⊙O于E, 点F在CD延长线上, 且BOC+ADF=90.(1)求证: ;(2)求证:CD是⊙O的切线.证明:如图, 已知正方形ABCD, 点E在BC边上, 将△DCE绕某点G旋转得到△CBF, 点F恰好在AB边上.(1)请画出旋转中心G (保留画图痕迹) , 并连接GF, GE;(2)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a, 当CE= 时, 当CE= 时,.解: (1)画图:(2)CE= 时,CE= 时,.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3题6分, 第24题8分,第25题8分)23.已知△DCE的顶点C在AOB的平分线OP上,CD交OA于F, CE交OB于G.(1)如图1,若CD OA, CE OB, 则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 若AOB=120, DCE =AOC, 试判断线段CF与线段CG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AOB=,当DCE满足什么条件时,你在(2)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 请直接写出DCE满足的条件.解:(1)结论: .(2)图1图2(3) .备用图24.已知关于x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方程①: ; 方程②: .(1)若方程①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解方程②;(2)若方程①和②中只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请说明此时哪个方程没有实数根, 并化简;(3)若方程①和②有一个公共根a, 求代数式的值.解:2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 以OB为直径的⊙C与AB交于点D, DE与⊙C相切交x轴于点E, 且 OA=cm,∠OAB=30°.(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AB的解析式;(2)过点B作BGEC于 F, 交x轴于点G, 求BD的长及点F的坐标;(3)设点P从点A开始沿ABG的方向以4cm/s的速度匀速向点G移动,点Q同时从点A开始沿AG匀速向点G移动, 当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时, 求点Q的移动速度.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数学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1.11说明: 与参考答案不同, 但解答正确相应给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1. B 2. A 3. C 4. C 5. D 6. A 7. B 8. B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9. a3 10. (2, -5) 11. 2 12. 17x2 +16x -1=0; (1分) (2n+1)x2 + 2nx -1=0; (1分)x1=-1, (2分)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3.解: 原式= …………………………………………4分=. …………………………………………5分14.解法一:a=1, b=2, c=-15,>0. …………………………………………2分…………………………………………3分∴x1 = 3, x2 = -5. …………………………………………5分解法二:( x -3 )( x+5 )=0, …………………………………………3分∴x1 = 3, x2 = -5. …………………………………………5分解法三:x2+2x=15,x2+2x+1=15+1. …………………………………………2分(x+1)2=42. …………………………………………3分x+1=4.∴x1 = 3, x2 = -5. …………………………………………5分15.解: 原式= …………………………………………4分=. …………………………………………5分16.证明:∵ AE=FC,∴ AE+EF=FC+EF.即AF=CE. ……………………………1分在△ABF和△CDE中,∴ △ABF≌△CDE. ………………………………………………………4分∴ BF=DE. ………………………………………………………………5分17.解:∵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3=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0. …………………………………………3分即 16-4k>0. …………………………………………4分解得 k<4 . …………………………………………5分∴ k的取值范围为k<4.18.解:过点O作OC︿AB于C, 连接OA. ………………1分∴ AC=AB, OC=3. ……………………………………3分∵ AB= 8,∴ AC=4.在Rt△AOC中, 由勾股定理得AO=(cm).∴ ⊙O的半径为 5cm. …………………………………………5分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 每小题5分)19. (1)此问共2分, 未保留作图痕迹扣1分.(2)此问共3分,只对一种分割扣1分.参考答案如右图所示.说明: 其中有一个图保留作图痕迹即可.20. 解:设共有x名同学参加了聚会. …………………………………………1分依题意,得 x(x-1)=90. …………………………………………2分解得x1=-9, x2=10. …………………………………………3分x=-9不符合实际意义,舍去. …………………………………………4分∴ x=10.答: 共有10人参加了聚会. …………………………………………5分21. 解:(1)证明:连接OD.∵ AD∥OC,∴ ∠BOC=∠OAD, ∠COD =∠ODA. ………………1分∵ OA=OD,∴ ∠OAD=∠ODA.∴ ∠BOC=∠COD. …………………2分∴ . ……………………………3分(2)由(1)∠BOC=∠OAD, ∠OAD=∠ODA.∴ ∠BOC=∠ODA.∵ BOC+ADF=90.∴ ∠ODA +ADF=90. …………………………………………4分即 ∠ODF=90.∵ OD是⊙O的半径,∴ CD是⊙O的切线. …………………………………………5分22.(1)参考下图:………………2分(2)a ; …………………………………………5分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3题6分、第24题8分,第25题8分)23.解:(1)结论: CF=CG, OF=OG. ……………1分(2)法一:过点C作CM ︿ OA于M, CN︿ OB于N.∵ OC平分AOB,∴ CM=CN, CMF=CNG=90, …………2分AOC=BOC.∵ AOB=120,∴ AOC=BOC=60,MCN =360-AOB-CMF-CNO =60.∴ DCE=AOC =60.∴ MCN=FCG. …………………………………………3分∴ MCN -FCN =FCG -FCN.即 1 =2. …………………………………………4分由 得△CMF≌△CNG.∴ CF=CG. …………………………………………5分法二:在OB上截取一点H, 使得OH=OC.∵ OP平分AOB, AOB=120,∴ 1=2=60, DCE=1=60..∵ OH=OC,∴ △OCH是等边三角形.∴ CO=CH, 2=3 .∴ 1=3 . ……………………3分∴ 4+5=180.又 5+6=180,∴ 4=6. …………………………………………4分由 得△CFO≌△CGH.∴ CF=CG. …………………………………………5分(3) DCE=180- . …………………………………………6分24.(1)∵方程①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由③得k + 2 0,由④得 (k + 2) (k+4) =0.∵ k + 20,∴ k=-4. …………………………1分当k=-4时, 方程②为: .解得 …………………………2分(2)由方程②得 2= .法一 2- 1=-(k + 2) (k+4) =3k2+6k+5 =3(k+1)2+2>0.∴ 2> 1. …………………………………………………3分∵ 方程①、②只有一个有实数根,∴ 2>0> 1.∴ 此时方程①没有实数根. ………………………………4分由得 (k + 2) (k+4)<0. ………………………………5分.∵ (k + 2) (k+4)<0,∴ . ………………………………6分法二: ∵ 2=>0.因此无论k为何值时, 方程②总有实数根. …………………………………3分∵ 方程①、②只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此时方程①没有实数根. …………………………………4分下同解法一.( 3) 法一: ∵ a 是方程①和②的公共根,∴ ; .∴ , .=2+3=5. ……………………………………………8分法二: ∵ a 是方程①和②的公共根,∴ ; ③ . ④∴(③-④)2得 ⑤由④得 ⑥ …………………………7分将⑤、⑥代入原式,得原式===5. ……………………………………………8分25. 解:(1)由OA︿ OB, ∠OAB=30°, OA=,可得AB=2OB.在Rt△AOB中, 由勾股定理得OB=12,AB=24.∴ B(0, 12). …………………………………………1分∵ OA=,∴ A (,0).可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 ……………………2分(2)法一:连接CD, 过F作FM⊥x轴于点M,则CB=CD.∵ ∠OBA=90°-∠A=60°,∴ △CBD是等边三角形.∴ BD=CB=OB=6, ……………………3分∠BCD=60°, ∠OCD=120°.∵ OB是直径,OA︿ OB,∴ OA切⊙C于O.∵ DE切⊙C于D,∴ ∠COE=∠CDE=90°, ∠OEC=∠DEC.∴ ∠OED=360° -∠COE-∠CDE -∠OCD = 60°.∴ ∠OEC=∠DEC=30°.∴ CE=2 CO=12.∴ 在Rt△COE中, 由勾股定理OE=. ……………………4分∵ BG︿EC于F,∴ ∠GFE=90°.∵ ∠GBO +∠BGO=∠OEC +∠BGO ,∴ ∠GBO=∠OEC =30°.故可得FC=BC=3, EF=FC+CE=15,FM=EF=, ME=FM= ………………………………………5分∴ MO=∴ F(,). ………………………………………6分法二:连接OD, 过D作DH︿ OB于H.∵ OB是直径,∴ ∠BDO=90°.∵∠BOD +∠DOA=∠A +∠DOA,∴ ∠BOD=∠A =30°.由(1)OB=12,∴ ……………………………………………………3分在Rt△DOB中, 由勾股定理得 OD=.在Rt△DOH中, 由勾股定理得 HD=, OH=9.∴ D(, 9).可得直线 OD的解析式为由BG//DO, B(0, 12),可得直线BG的解析式为 ……………………………………4分∵ OB是直径,OA︿ OB,∴ OA切⊙C于O.∵ DE切⊙C于D,∴ EO=ED.∵ ∠DOE=∠BOA -∠BOD =60°,∴ △ODE是等边三角形.∴ .∴ EA=OA- OE=.∵ OC=CB=6, OE=EA=,∴ C(0, 6), CE//BA.∴ 直线CE的解析式为 ………………………………………5分由∴ F(,). ……………………………………………………6分(3)设点Q移动的速度为vcm/s .(ⅰ)当点P运动到AB中点,点Q运动到AO中点时,PQ∥BC,且PQ=BC,此时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 点Q与点E重合.∴(cm/s). ………………………………………7分(ⅱ) 当点P运动到BG中点,点Q运动到OG中点时,PQ∥BC,PQ=BC, 此时四边形CBPQ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G= 从而PB=,OQ=∴∴ (cm/s). (分母未有理化不扣分) ………8分∴ 点Q的速度为cm/s或 cm/s.EDOCBAFOABCDOyxOOOxxxyyyCOABDEFABDCEOABOOFCAOEBDFCBEDAPDOAFCBGEEGBCFAODPOABCPDCEBAxOy③④…………………7分MGFyOxABECD《2011-2012年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覆盖了中考部分的考点考查项目。作为初三的第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试卷考虑了海淀区整体教学进度、大部分学生水平、刚进入初三的适应情况等因素,总体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本试卷能够从课本出发,强调学好课内知识,打好基础,才能保住基础分数,进而挑战课外题、能力题;又能够从形式上向中考靠拢,一部分典型考点有所体现,提醒考生此时已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在试卷结构、题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试卷难度会逐渐加大,直至中考。本试卷中的试题,考查内容偏易;中考考点中对能力要求较高的考点也未曾涉及。本试卷满分120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一大题12分;第二大题8分;第三大题11分,共31分。古诗文阅读:第四大题8分。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记叙文15分;说明文8分;议论文8分。作文:第六大题50分。其中第一大题、第二大题作为基础题,应该尽量一分不扣,这部分分值的取得需要考生加强课内外记忆、理解知识的掌握,通过加强练习、背诵可以实现。第三大题综合性学习,需要考生加强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通过反复规范训练,争取取得满分。第四大题古诗文阅读,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文言文、古诗词曲的基本篇目、基础知识、考纲要求,在此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训练解题能力。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需要考生熟练掌握课内篇目、各文体知识、考纲要求,在此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训练解题能力。第六大题作文,考生可以从掌握文体知识、熟悉篇章结构、积累素材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二、卷面考点分析本试卷分别从以下各方面进行考查。大题号 小题号 分值 能力等级 考点 考查内容一 1 2 识记 字音的拼读与识记 对字音的识记及字音拼写。2 2 识记 汉字的书写与识记 能够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整体把握。能辨别特定语境中的别字,能根据字音准确写出字形。3 2 理解;表达应用。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词语的理解能力,即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揣摩词语的含义。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即根据词语的意义、色彩、范围等,准确地将词语用到具体的语言中去。4 2 表达应用。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能准确辨析病因,并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5 2 表达应用。 语言运用 连贯。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内容表达连贯,合理。6 2 识记 文学常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二 7 5 识记;理解。 名篇名句积累与运用 课内、课外诗文、名句名篇。8 3 识记;理解。 名著导读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三 9 4 表达应用。 综合性学习 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10 4 表达应用。 综合性学习 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11 3 表达应用。 综合性学习 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四 12 2 理解。 文言实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13 2 理解。 理解并翻译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14 4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 (一)15 4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16 4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17 7 分析综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18 3 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二)19 5 分析综合。 提炼内容,分析材料 提炼内容,分析材料。(三)20 3 分析综合。 对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认识、分析。 对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认识、分析。(三)21 2 分析综合。 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仿写。 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仿写。(三)22 3 表达应用。 语言运用 连贯。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内容表达连贯,合理。六 23 50 表达应用第一大题1、答案:C解析:A.称心如意(chèn) B.畸形(jī) C.庇护(bì)汉语拼音的复习,可以从读准、写对两方面来着手。“读准”包括:重要生字读音;多音多义字读音;形似字读音;常用但习惯误读字读音;声母、韵母的细微差别字的读音。“写对”包括:声母、韵母的细微差别的注音;三拼音节的注音;声调的标写位置。备考此考点可以对相应语音整理表单进行加强记忆实现不丢分。2、答案:D解析: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此题属于单纯考查字形,如果结合字义考查,难度会加大。文字部分复习包括辨析、释义、书写三个方面。“辨析”包括:同音字的辨析;形似字的辨析。“释义”包括:理解字的基本义;理解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书写”包括:字的笔顺特点;字的间架结构。考生要对上列考查范围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积累,每日进行记忆;同时,掌握区分错别字的方法。3、答案:B解析: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为贬义词,用在本句中不合适,可以用“再接再厉”。此考点中,对字词义考查的具体要求是解释词语、成语中的重点字;辨清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考查的具体要求是能依据词性、感彩、使用范围、对象、语义轻重等区别开近义(同义)词。对关联词运用的考查具体要求为:能正确使用关联词组,不出现搭配错误,不出现位置顺序错误。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的具体要求为:了解常用成语的出处、成语的结构类型、感彩,熟练掌握成语的意义。备考此类考点需要考生加强积累,熟练记忆、并能够运用。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病句中的成分残缺。C项中“共夺得75块金牌”前缺少主语,应改为“…,中国体育健儿经过奋力拼搏,…”这样,“中国体育健儿”就成为“共夺得75块金牌”的主语。本题中考考查的要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别病句的方法:“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可判别一个复杂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对于句中含有动词词组的句子,往往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对于介词当头的句子(句中又使用了“使”“让”等词),常有主语残缺的语病。本题就适用。备考此类试题首先要掌握有关句子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分析句子结构、成分,这对判断并举至关重要;其次要掌握各类病句类型,通过训练达到此题不扣分。5、答案:A解析:②主语为“汉字”,与本句中“它”一致,内容也相符。①此处应注意先后顺序,即书写中、落笔后。③此处前半句为个体美,后半句为布局美。此题无论从内容、句式繁复上,还是上下衔接上,都比较简单、易于理解。相信中考此类题会难上许多。在中考考纲中,连贯就是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对连贯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句子的衔接,二是句子顺序的调整。句子衔接要做到:话题保持同一;内容要合乎事理;语句要前后照应。6、答案:B解析:柳宗元,唐朝人。本题考查内容为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对课内出现的知识的整理、记忆。第二大题7、答案:(1)老骥伏枥 (2)风掣红旗冻不翻 (3)马作的卢飞快 (4)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解析:此题涉及的考查范围包括: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课标规定的古诗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段落;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加强积累记忆。8、答案:①孙悟空 ②三调(三借)芭蕉扇 ③除恶务尽(或:嫉恶如仇)解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且在附录中对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目作了重点推荐。考查范围包括: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与写作目的。第三大题“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获取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并且能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解答此类题应注意:多参与各类活动,培养积累对各种活动的能力;多读书、思考,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要注重思维训练,培养找规律善归纳的能力。9、答案示例: (1)条件:①具备了休闲旅游的经济能力与需求;②居民(百姓)拥有了更多可供自主支配的休闲时间。 (2)障碍:①带薪休假得不到保障(或:许多单位对带薪休假态度不积极);②许多人的休闲意识还很淡薄。解析:此题类型为专题材料探究式。本题提供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专题材料,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探究观点或规律,并能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探究结果。专题材料呈现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画、徽标等。10、答案示例: (1)休闲生活可以排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 (2)休闲生活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或:可以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①休闲生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或:解决(再)就业。〕②增加人们的收入(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析:此题类型为活动情境式。本题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来创设某一活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中,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达到考查学生语言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创设活动情境试题包括: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推广普通话、纪念日、语言规范、保护野生动物、文化文学常识、地方风物人情调查等。11、答案示例一:放下繁忙,走近山水,换一种心境,添几分精神。答案示例二:与我们共同登高赏景欢歌,放松您的身心,感受久违的青春。答案示例三:登高赏景可以让您乐而忘忧,放松身心。答案示例四:暂且放下工作,拥抱自然,定会让您有意外的收获。解析:此题类型为语言表达式。语言表达类题包括:劝说词、演讲稿、开场白、串联词、计划书、活动总结以及标语、赠语、广告词的拟定等。第四大题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具体包括: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12、答案:(1)情趣 (2)昏暗 (3)摆放,陈列 (4)遮盖解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对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仍在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上,在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偏义复词。其中考查的重点是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13、答案:(1)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2)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解析: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 翻译文言句子,实际上主要是翻译句子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准确把握文言句式,再注意句子是否通顺、连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检查校正。 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14、答案示例一:赏山水之乐;感受滁人平和生活之乐;与众宾朋游宴之乐(或:宴酣之乐)。答案示例二:赏山水之乐;与民同乐。解析: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理、情等信息,明确文章的具体内容或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其中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和由把握文章引伸出的现实教育意义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答此类试题要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 考生只有立足全文内容,明辨具体材料,从总体上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才能做也有效的归纳概括。明确题旨要求,领悟隐含信息。文言文中有许多寓言、典故,需要考生把握、领悟其中的寓意。第五大题(一)叙事性散文是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物抒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包括新闻类作品、文学类作品等,内容样式丰富,而且多取自课外。考查范围包括:对记叙要素、详略、顺序的分析理解;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层次结构的分析;对文章表达方式的辨别、比较分析;对特殊词句含义的理解;对文章思想情感的体会揣摩。15、答案示例: ①山高谷深,奇石林立 ②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③领悟到生命的完结与更生 ④云雾雄奇,峡梯险要,孤石奇特,云蒸雾裹。要点:云雾多,险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掌握与概括。直接让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此类题强调考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解答此题应在阅读相应段落过程中注意用笔标注重要信息,进而整理总结。16、答案示例一: 作者在这个语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节节如笋”写出了山势的峭拔(山石的高耸), “斜卧如虎豹,周身斑驳有纹”写出了山石和纹理的奇特;“大如房”写出了山石的巨大,用语形象,使读者增加了直观的感受,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所具有的鬼斧神工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答案示例二: 作者在这个语句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芽山的山峰、山石形状多样奇特、石体巨大的特征,从而突出了芦芽山不凡的气势,整齐的句式与这些内容相得益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所具有的鬼斧神工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解析:“句子的含意”,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意,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抓关键词语。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意。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17、答案示例: 作者在雨天游览芦芽山,他写出了阴雨天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芦芽山的美:在第④段中以动写静,用雨声衬托出山林的静,写出了山林的幽静之美;在第⑤段中突出描写了山上的云雾奇观,写出了山顶云海的飘渺空灵之美,在第⑥段中又描写了细雨使树林挂上瀑布的奇景、雨水跌落石上的趣景,写出了山林谷底的轻灵之美,而这一切美景都是阴雨天这样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美,从而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芦芽山不同于其它名山的本真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及中心的概括,为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解答此类题应掌握对内容概括的方法:可以从文章标题获得部分信息;或者运用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或者运用一线串珠法、六要素法等。(二)新课标对说明文的考查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考查;对说明顺序和方法的考查;对说明语言的考查;对句子作用的考查;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创造的考查。18、答案示例: ①形成多姿多彩的景色,使天空明亮 ②带来雨水 ③阻挡各种有害辐射解析:科技文阅读涉及的知识面极广,但中考命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信息的把握和理解,并不要求对材料所介绍的知识有很深的了解。也就是说,一切以文本为基础,不要求考生进行联想发散。材料多来自于课外,内容多注重于自然奥秘、生态与保护、前沿科技以及身边的人文环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中,关于原理功能、特征、作用的介绍,考查学生的筛选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一般可直接找出关于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位置一般在题目、首段、关键词句。如果不易看出,可对说明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比如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19、答案示例: 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经常被灰尘带着到处飞扬,直接被人吸入肺部,在肺泡内沉积,进入血液输往全身,在身体各部分累积,引起呼吸道疾病,导致人体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解析:此类题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往往要求写一句或一段话,并有字数要求。主要考查方面有:课内外知识的迁移、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知识阅读后的感悟与创新、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品析鉴赏与自主探究等。解答这些题目应注意结合实际,结合材料,结合原文,根据答题技巧,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三)课程标准对议论文的要求是,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正确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学习议论文要学会举一反三;积累论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联系实际。议论文注重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对议论文三要素的辨析与运用,对精美文句、重点文句的理解,对局部内容的分析品评,注重读写结合,或补充论点、论据或过渡句,或仿写,或写一段启发体会,关注读者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态度。20、答案示例: 本文是从放下别人的过错,有利于自己保持快乐;放下一时的分歧,有利于获得最终的双赢;放下个人的恩怨与面子,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来论证的。解析: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论据内容的概括总结。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即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本题属于“横式”结构。21、答案示例一: 正是因为福特“放下”自己的坚持,同意下属研制“水冷”引擎的设想,从而使公司获益,产品研发者也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福特的“放下”,换来了分歧双方的双赢。答案示例二: 试想,如果福特在分歧中固执已见,坚持研究“气冷”技术,即使他成功了,结果会与下属关系紧张,使公司的利益蒙受损失,在这样的坚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而现在因为福特放下一时的分歧,双方都笑到了最后。解析: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解答此类试题应从整体上把握,通读了全文之后,读懂了再解题。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此题可在掌握中心论点和参照前两段结尾写法基础上进行仿写。22、答案:【甲】① 【乙】③ 【丙】②解析:连贯,就是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对连贯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句子的衔接,二是句子顺序的调整。句子衔接要做到:话题保持同一;内容要合乎事理;语句要前后照应。此题从前后句子内容、情景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较简单。第六大题23、作文题目“用心走好每一步”含义丰富,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本题提示信息较多,能很好的提示考生思考的角度方向及内容。当然,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积累从更多角度作文。备考作文之前,考生需从几个方面进行积累训练。1、积累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2、掌握结构。考生应该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几种常用结构,根据考题选取最佳方案。3、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作答。4、立意。结合题目确定中心。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5、选材。围绕中心,选择适当材料,丰富多彩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门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需要强有力的材料支撑。三、重点补充本试卷整体来看属于初三适应性训练,以考查基础为主,形式上贴近中考。目前对于考生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此次考试并不能真正体现中考的难度。考生还需加紧训练,熟练掌握各考点考查要点及备考技巧,强化积累记忆各种备考资料,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来提升应考能力。本试卷未考查到的重要考点摘录如下,希望考生从全局出发,有效备考。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虚词;标点符号;修辞;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然、压缩语段;口语交际等。2、古代诗文阅读:古诗词曲鉴赏;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3、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概括信息、文段作用、补写相关语句、中心句等。议论文:(相关文体知识)4、文学作品阅读(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九年级语文(2011.11)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解剖(pōu) 联袂(mèi) 步骤(zhòu) 称心如意(chèng)B.提防(dī) 倔强(jiàng) 畸形(qí) 分道扬镳(biāo)C.静谧(m) 教诲(hu) 笨拙(zhu) 满载而归(zi)D.庇护(pì) 干涸(hé) 褴褛(lán) 明眸善睐(móu)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怠 (慢 漫)判断:“慢”有“态度冷淡,没有礼貌”的意思,“漫”有“不受约束”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慢”。B. 刻(雕 凋)判断:“雕”有“在竹木、玉石等上面刻画”的意思。“凋”是“凋谢”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雕”。C.买 还珠(牍 椟)判断:“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片”的意思,“椟”是“匣子”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椟”。D.变幻莫 (测 恻)判断:“测”有“推想”的意思,“恻”是“悲伤”的意思,所以横残处应填“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金秋时节,香山的红叶如火似霞,前去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B.我们班在学校篮球比赛中连胜两场,同学们得陇望蜀,加紧训练,盼望再创佳绩。C.我们要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坚定不移地搞好经济建设,沿着强国富民之路走下去。D.凭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他只身一人潜入敌人指挥部,获取了十分珍贵的情报。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B.阅读《哈利·波特》这样的魔幻小说,能够培养青少年读者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力。C.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经过中国体育健儿的奋力拼搏,共夺得75块金牌。D.多年来,首都图书馆利用周六日举办内容丰富的讲座,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局限成为一门艺术,不仅因为汉字构成的特点及其书写工具和载体等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崇尚的和谐思想,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通过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在韧性强、质柔软的安徽宣州纸上的书写,它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随着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创造出极尽变化的线条造型; 。整幅作品通过书写者巧借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等艺术手段的运用, ,达到了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①落笔之后浓淡、枯润的墨色在宣纸上的交融渗化,则于黑白之间显现出多样的情趣②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③在注重单字个体美的同时,兼顾整体的布局美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陶渊明——东晋B.《捕蛇者说》《小石潭记》——柳宗元——南宋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北宋D.《绿》《春》《背影》——朱自清——现代二、填空(共8分)7.默写(5分)(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5)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 , ”一联写出了塞外开阔平旷、气势雄浑的景象。8.名著阅读(3分)《西游记》中的 (人名)天不怕地不怕,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路过火焰山时, (情节)表现了他的有勇有谋;三打白骨精表现了他的 (特点),他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西天取经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享受休闲生活。“休闲生活”渐成时尚。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所认识,班级准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我国具备了进入休闲经济时代的哪些条件,进一步发展休闲经济还有哪些障碍。(4分)【材料一】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旅游需求。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2280美元,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7.83亿人次,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9万亿人民币。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61美元,全年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1.57万亿人民币。可以说我国目前已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史开始实施长假方案,即所谓“黄金周”。对于中国公民来说,一年中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不少于100天,也就是说有接近1/3的休息及休假时间。【材料二】据《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对北京居民休假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6.90%的人曾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人没有固定双休日。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少单位对职工带薪休假态度不够积极。针对“休闲与工作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68%的人选“两个都很重要”,23%的人觉得“工作更重要”,只有9%的人选择“休闲更重要”。实际上多数人更重视工作,而忽略了休闲。可见,人们的休闲意识还很淡薄。(1)条件:(2)障碍:10.在活动中,同学们为了探究休闲生活的意义,对几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了采访。下面是采访记录。请你依据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休闲生活的意义。(4分)(1)银行职员:每做一个项目我们都天天加班,忙得没日没夜。所以一旦项目结束,有一些空闲时间了,我就会去健身、看电影、找朋友聊天儿,让自己换一种心情,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排解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不顺心。(2)机关司机:从前一到休息日,我就和哥们儿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结果时间一长身体就出问题了,后来休息时经常和家人到公园玩儿,到郊外钓鱼、爬山,现在身体比以前强多了,越来越感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健康。(3)个体经营者:我原来是石景山区一家企业的职工,2006年下岗后就在郊区的农村开起了农家菜馆。这两年城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就连一些外地来京旅游的人也喜欢到我们这里来坐坐。所以一年下来能挣十多万呢。11.为了师生的身心健康,校学生会准备组织同学们开展秋季登山活动,并邀请老师们参加。请你写一条邀请老师参加活动的宣传语。(25字以内)(3分)答: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14题。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2)云归而岩穴暝 暝:(3)杂然而前陈者 陈:(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14.作者在第④段中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对“太守之乐”中“乐”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4分)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芦芽山记》,完成第15-17题。(共15分)芦芽山记梁衡①山西多山,令人骄傲。太行、吕梁纵贯南北,分卧东西,全省境内几乎没有平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历代皇帝封禅祭祀的北岳恒山,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身的首阳山,有介子推不受晋文公之封而焚身的介休绵山。但因这些名山历史掌敌太多,倒常常使游人忘记了它们本身的美。所以,如果真要游山,还是选择没有名气的好。于是,在山西,我们便选中了吕粱山北梢自然保护区的主峰——芦芽山。②十一日晨,天微阴。我们备足干粮、水,出了五寨县城,乘车向东南方向走了十多分钟。便没入大峡谷中。谷底乱石如斗,两侧峰崖急扑而下,遮天蔽日。车在谷底颠簸前行,似浪中行舟,又紧贴山根爬行。缓缓如一豆甲虫。离县城才十数里,便顿如隔世。放眼窗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那山有的整石以为峰,拔地而起,节节如笋;有的斜卧如虎豹,周身斑驳有纹;更有其大如房的卵石,以一细尖立于山巅,成危卵之势,仿佛一推即可滚落。山少树,石青黑,多水痕。可以想见,史前时期,这里曾是洪水浩荡,这些巨石被飘举如豆丸,山谷被切割如腐乳。后来水退石出,山高谷深,奇石林立,悄然至今。③再走,山坡多灌木绿草,葱郁如棕毡,一些松树散立其间。以后松杉渐浙增多,密密匝匝,不得深视。这山正如其名,峰多峭拔如出土芦芽,这时一律为绿树所覆,你前我后。纷沓相迭,正是旧县志上说的“芦芽迭翠”。举目越过层峦望开去,满山满野的林子,近处墨绿,稍远深绿,再远浅绿,最后只剩下一层朦胧的绿意溶入天穹。绿意怡悦心神,让人看到蓬勃的生命演绎出的绝妙风景。车子像一叶扁舟,在这片绿海的波峰浪谷中穿行。④约九时半,我们来到主峰下,这时云已阴得沉沉欲坠了。山脚几个看林人说,怕有雨,今天是万万不可登山了。远远而来的我们,岂肯失意而去,大家每人折了一根枯木枝。便一头扎进黑林子里。头上云来云往,林中忽明忽暗,落叶积地盈尺,一踏一个虚坑。这里本少人迹,现在又下着细雨,四周淅淅沥沥,唯闻雨打松枝与风弄树叶之声,林中越发寂静。脚下不时横着倒地的枯木,庞然身躯,用杖一捅就是一个窟窿。两边立着被雷劈死的大树,或中心炸裂,或齐眉削去,皆断躯残肢。然而朽黑的树身上又生出寸厚的绿苔,仿佛喻示着生命在静寂的时光中悄然地完结与更生。领路的老杨说,他上这山已有十一次了,倒有九次走错了路,但愿今天不再犯第十次错误。⑤爬了约一小时,我们将近峰顶。偶尔驻足,俯视脚下,则山川无形,天地不分。白云一片,滚滚如大海波涛,风强林梢,又隐隐传来千军万马之声;接着前行,路过两山谷口,则浓雾滚滚,喷涌而出,若山下激战,硝烟冲天却又寒气逼人。云雾雄奇,激发出心灵深处跃动的生命力量,促使我们向峰顶攀登。将凌绝顶时要过一个短峡,仅仅容一人单行,曰束身峡;要过一梯,横杠九节,梯担两峰间,下临深渊,曰九杠梯。这是全峰最险之处,虽然两边加了护栏,但仍叫人目眩。过了九杠梯便是芦芽绝顶了。这是一块巨大的孤石,下细上大,状如蘑菇,探伸在半空之中。石上有一座小庙,曰太子殿,是过去求雨人表示虔诚的所在。这时云蒸雾裹,飘渺空灵,使人不辨天上人间。殿宇的檐角时隐时现,云中探出几株古松,使我确信自己还未离地而去。⑥雨还在下,我们拄杖下山了,当钻出密林时衣服早已湿透,鞋上满是星星点点的野花瓣,早已成为绣鞋一双。看林人笑道,还从未见过你们这般有兴致的人,忙招呼我们回屋烤火。这时我们心头贮满了愉快,哪管什么鞋湿衣凉,连忙辞谢,驱车下山。山下雨小。回看林间已挂上了无数条细亮的瀑布,轻柔柔的,从水绿的林梢垂下来,跌在石上汇入谷底。谷底的水比来时已大了很多,只是不见半点泥沙,还是原来的清,不禁感慨,今天真的领略到了大自然本真的美。⑦在别人不愿出门的时候,去游人迹少至的地方,让我们的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骄傲。(有删改)15.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芦芽山的经过。阅读②-⑤段,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作者游踪 大峡谷中 山坡上 主峰下 将近峰顶至峰顶景物特征 ① 芦芽迭翠 林中寂静树枯躯残生出绿苔 ④内心感受 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② ③ 激发出心灵深处跃动的生命力量16.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对第②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4分)答:17.作者是在“阴雨天”游芦芽山的,结合文章第④-⑥段内容,具体说明作者怎样写出了“阴雨天”的芦芽山“本真的美”。(7分)答:(二)阅读《尘埃的自述》,完成第18-19题。(共8分)尘埃的自述戈忠恕①天地六合之内,最卑微而不足道者,莫过于我了,无依无靠,无形无体。殊不知,以我之卑微,也不乏装点河山、泽被人世之大用。我,就是令人类又喜又忧的“尘埃”。②的确如此,若是空气中没有我的存在,就不会有天上缤纷遨游的云朵和日落时西天醉人的景象;也不会有山头悦目的雾霭和绿叶柔和的倩影。幸亏有细微的我与大气一道,为人类挽留了阳光中蓝色的精灵,使天空变得明亮起来。③雨水也有赖于我的促成,因为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此时,若没有我作为核心,水汽就无法凝结。我是吸湿性微粒,能使周围的水汽向我靠拢,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雨(雪)降落大地,使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润。④大气中若没有我的存在,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高得不得了,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无法存活。而当太阳落山时,气温又会急速下降,冷得使人受不了。有了我,地面的上空就多了一层保护膜。我,可以吸收、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而使地面的气温不至于太高或太低。同时,宇宙中许多有害辐射都被我阻挡在地球表面之外。人类和各种生物也就免遭致命的辐射威胁。⑤然而,我能默默地给人类造福,也给人类带来不少麻烦。有人说,我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为许多细茵、病毒和虫卵经常被我带着到处飞扬,传播疾病。这些东西可直接吸入肺部,在肺泡内沉积,并可能进入血液输往全身,在身体各部分累积,引起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或因眼鼻黏膜组织受到刺激而生病。我还携带许多致癌物质,如工业粉尘,铬、砷等重金属粉末,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甚至癌症。⑥特剐是在生产计算机等一些高科技“智能”装置中的硅片时,我的存在会让它出现短路。火山爆发时我还会使各种飞机仪器失灵,使发动机受腐蚀或堵塞,使飞机无法起降,迫使机场关闭。⑦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是这个奇妙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我有功,也有过。我想,只要人类科学地对待我,让我发挥长处,我就能为人类社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有删改)18.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尘埃都有哪些作用。(3分)尘埃有装点河山之用,可以 ① (不超过18个字)。尘埃有泽被人世之用,可以 ② (不超过8个字);可以吸收、反射太阳辐射,保持地面较适宜的气温;还可以 ③ (不超过10个字)。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夏季一些人因使用积存大量灰尘的空调而致病的原因。(5分)【材料】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道疾病研究所陈所长告诉记者,今年入夏以来,由于“贪”空调引起感冒发烧前来求诊的患者,每月达300多例。陈所长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空调环境下空气湿度、温度的改变,二是空调长期不清洗而积存了大量的灰尘、污垢。答:(三)阅读《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完成第20-22题。(共8分)放得下,才能拿得起①后汉时,有一个叫孟敏的人。一天,他扛着瓦罐去集市,一不小心,瓦罐摔落在地,他头也没回,径直向前走去,旁观者无不奇怪。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孟敏说:“瓦罐从肩上掉下去肯定会摔碎,我看它又有何用。我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②前几天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我让护士拿一支体温计来。护士答应后十多分钟却还不见身影,我不免有些生气,就按了床头的铃。护士来了。见其空着手,我更加恼火,就大声地呵斥护士。而朋友却始终哼着小曲,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说:“为了这样的小事生气,你的生活还会快乐吗?你管不住别人的错误,但是你管得住自己是否快乐。”我很佩服他这种心态。[甲]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别人无意中的一个小错而大动肝火,不仅破坏了与他人的关系。也让自己陷入不快乐的境地。所以说放下别人的过错,有利于自己保持快乐。③工作中,人们经常会出现分歧,我觉得放下一时的分歧,有利于获得最终的双赢。一次,在福特公司技术研究所内部,大家因汽车内燃机是采用“水冷”还是“气冷”而产生了分歧。“气冷”的支持者福特,与支持“水冷”的几位主要技术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矛盾越来越深,几名主要技术人员甚至打算退出福特公司。后来,在副总经理的提醒下,福特认识到“水冷”的优势,也意识到[乙]于是同意他们搞“水冷”引擎的设想。最终几名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使公司产品销量大增,他们也因此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④对于位高权重者来说,放下个人的恩怨与仇恨,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蔺相如“完璧归赵”保全了赵国的利益,“渑池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而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傲,屡次挑衅。蔺相如深知将相不和,赵国危矣![丙]因此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使廉颇幡然悔悟,与相如合力辅佐赵王,让赵国在战乱频仍之际仍能保有一席之地。李世民称帝后,面对曾经强烈反对过他的魏征,不计前嫌重用了他,并一再谅解他因直谏给自己带来的难堪,最终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辉煌。蔺相如和唐太宗“放下”的是个人的面子,“拿起”的则是国家的前途!正是因为他们识大体、顾大局的“放下”,才换来了朝臣一心、君臣和睦地致力于国事,最终成就了国家的安定与富强。⑤“放得下”方能“拿得起”,我想告诉那些在做人做事方面“放不下”的人,当放则放,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精彩!20.阅读全文,说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的。(3分)答:21.阅读本文第③段,在段末处的横线上补写几句话,建立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2分)答: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人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①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③如果想要消除意见分歧,就应当抛弃固执己见与意气用事。[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六、作文(50分)23.我们对“用心”这个词都非常熟悉,“用心”意味着认真地思考、理智地选择、不断地发现、大胆地创新。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学习要用心,下棋要用心,踢球要用心,参与活动要用心……只有用心走好每一步,生命中的每一段路程才会美丽、精彩。请以“用心走好每一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1.C 2.D 3.B 4.C 5.A 6.B二、填空(共8分)7.(1)老骥伏枥 (2)风掣红旗冻不翻 (3)马作的卢飞快(4)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共5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得分)8.①孙悟空 ②三调(三借)芭蕉扇 ③除恶务尽(或:嫉恶如仇)(共3分,共3空,每空1分)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9.答案示例:(1)条件:①具备了体闲旅游的经济能力与需求;②居民(百姓)拥有了更多可供自主支配的休闲时问。(2)障碍:①带薪休假得不到保障(或:许多单位对带薪休假态度不积极);②许多人的休闲意识还很淡薄。(共4分。共2小题,共4个要点,每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10.答案示例:(1)休闲生活可以排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2)休闲生活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或:可以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①休闲生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或:解决(再)就业)②增加人们的收入(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共4分。共3项,共4个要点,(第3项共2个要点),第1、第2项各1.5分,第3项1分)11.答案示例一:放下繁忙,走近山水,换一种心境,添几分精神。答案示例二:与我们共同登高赏景欢歌,放松您的身心,感受久违的青春。答案示例三:登高赏景可以让您乐而忘忧,放松身心。答案示例四:暂且放下工作,拥抱自然,定会让您有意外的收获。(共3分,内容:“登山(或:走进自然)”1分,意义1分;语言1分)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12.(1)情趣 (2)昏暗 (3)摆放,陈列 (4)遮盖 (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13.(1)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2)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14.答案示例一:赏山水之乐;感受滁人平和生活之乐;与众宾朋游宴之乐(或:宴酣之乐)。答案示例二:赏山水之乐;与民同乐。(共4分。示例一;“山水之乐”2分;“滁人之乐”1分;“与众宾朋游宴之乐”1分答“禽鸟之乐”不扣分。示例二:“山水之乐”2分;“与民同乐”2分)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共15分)15.答案示例:①山高谷深,奇石林立 ②感受生命力的旺盛 ③颁悟到生命的完结与更生④云雾雄奇,峡梯险要,孤石奇特,云蒸雾裹。要点:云雾多,险(共4分,共4空,每空1分)16.答案示例一:作者在这个语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节节如笋”写出了山势的峭拔(山石的高耸),“斜卧如虎豹,周身斑驳有纹”写出了山石和纹理的奇特;“大如房”写出了山石的巨大,用语形象,使读者增加了直观的感受,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所具有的鬼斧神工的刨造力的赞叹之情。答案示例二:作者在这个语句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芽山的山峰、山石形状多样奇特、石体巨大的特征,从而突出了芦芽山不凡的气势,整齐的句式与这些内容相得益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所具有的鬼斧神工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共4分,采用修辞方法1分;具体分析作用3分)17.答案示例:作者在雨天游览芦芽山,他写出了阴雨天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芦芽山的美;在第④段中以动写静,用雨声村托出山林的静,写出了山林的幽静之美;在第⑤段中突出描写了山上的云雾奇观,写出了山顶云海的飘渺空灵之美,在第⑥段中又描写了细雨使树林挂上瀑布的奇景、雨水跌落石上的趣景,写出了山林谷底的轻灵之美,而这一切美景都是阴雨天这样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美,从而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芦芽山不同于其它名山的本真美。(共7分,举例3分;分析3分;语言1分)(二)(共8分)18.答案示例;形成多姿多彩的景色,使天空明亮 带来雨水 阻挡各种有害辐射(共3分,共3空,每空1分)19.答案示例:林挂上瀑布的奇景、雨水跌落石上的趣景,写出了山林谷底的轻灵之美,而这一切美景都是阴雨天这样特定环境中的自然美,从而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芦芽山不同于其它名山的本真美。(共7分,举例3分;分析3分;语言1分)(二)(共8分)18.答案示例:形成多姿多彩的景色,使天空明亮 带来雨水 阻挡各种有害辐射(共3分,共3空,每空1分)19.答案示例:因为①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经常被灰尘带着到处飞扬,②直接被人吸入肺部,在肺泡内沉积,③进入血液输往全身,在身体各部分累积,④引起呼吸道疾病,导致人体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共5分,共4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语言1分)(三)(共8分)20.答案示例:本文是从放下别人的过错,有剥于自己保持快乐;放下一时的分歧,有利于获得最终的双赢;放下个人的恩怨与面子,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来论证的。(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21.答案示例一:正是因为福特“放下”自己的坚持,同意下属研制“水冷”引擎的设想,从而使公司获益,产品研发者也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福特的“放下”,换来了分歧双方的双赢。答案示例二:试想,如果福特在分歧中固执已见,坚持研究“气冷”技术,即使他成功了,结果会与下属关系紧张,使公司的利益蒙受损失,在这样的坚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而现在因为福特放下一时的分歧,双方都笑到了最后。(2分)22.【甲】① 【乙】③ 【丙】②(共3分,共3空,每空1分)六、作文(50分)23.作文评分标准项目等级 内容、表达(55分) 说明 书写(5分)5分—类卷(60-52)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1-2处语病。赋分范围:55-47分 以5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字迹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1-2个,格式规范。4分二类卷(51-44)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46-39分 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字迹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3分三类卷(43-36)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充实,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38-31分 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2-1分四类卷(35-O)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30-O分 以20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10个,格式不规范。说明: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5分。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英语2011。11听力理解(共24分、听对话,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三幅图片中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每段对话读两遍。(共4分,每小题1分)BAB③母①A九年级英语试题第1页(共12页)二、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共12分,每小题1分)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5至第6小题。5. Where did they have the picnic A. Beside a lakeB. Near a swimming poolC. In Mrs. Smith's house6. How was the weather when they had the picnic A. SunnyB. rainyC. Cloudy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7至第8小题7. What does Mary think of the people in the host familyA. TerribleB. KindC. Funny8. What time does Mary have to go to bed A. After 10: 00 pmB. Before 10: 30 pmC. Before 11: 00 pm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9至第10小题9.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A. In the hospitalB. At homeCIn a shop.10. How long has the girl been like this A. about two daysB. about two weeksC. About two months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1至第13小题。Il. Who is the boy talking with A. His friendB. His momC. sall12. What does Danny think of his mother A.She’ s too strictB. She's too busy.C. She's too lazy13.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A. He plays sportsB. He watches TVC. He goes to movies请听一段独白,完成第14至第16小题。4. How many times does the speaker tell us to brush our teeth a day A. Once or twiceB. Two or three timesC. Three or four times15. Which one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 Get enough sleepB. drink a lot of waterC. KOeep your body clean16. What's thel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Advice on making ruleB. Advice on eating habits. C. Advice on keeping healthy九年级英语试题第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试卷分析.doc 化学试题.doc 数学试题.doc 数学详解及分析.doc 物理试题.doc 物理详解及分析.doc 英语试题.doc 英语详细解析及试卷分析.doc 语文试题.doc 语文详解及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