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教案第16课《冷战》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https:?/??/?www.5ykj.com?/?Article?/?"\t"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https:?/??/?www.5ykj.com?/?Article?/?"\t"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https:?/??/?www.5ykj.com?/?Article?/?"\t"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https:?/??/?rj.5ykj.com?/?"\t"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的威胁。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及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表现。【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mp4?)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阅读教材,分析概括冷战的时间及含义:手段: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出示材料一:分析回答: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出示材料二、三:分析回答:出示材料:分析回答:3、冷战的开始:“冷战”开始的标志:(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⑵经济: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8-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4.教师进行阶段性小结: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美、英、法与苏联为什么要分裂德国?多媒体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读教材的图片《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阅读教材,学生分析回答: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2.教师提问: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学生回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教师总结:美、苏两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由分割德国的计划变为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导致了柏林危机,造成德国的分裂。3.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读《“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图,指导学生了解“柏林危机”的经过及影响并思考教材的“问题思考”栏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过: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由于冷战的开始,苏联与美、英、法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导致“柏林危机”的爆发。影响: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北约的成立:1949年5月,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大西洋公约》宣称:“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组织2、华约: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签字地“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双方组织都立约规定共同维护各自的成员国利益。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大军事集团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形成以后,由于美国实行霸权主义,矛盾日益尖锐,在局部地区美国还发起了热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此同时,苏联通过“四五”计划,实力得到迅猛发展。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苏联正式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3、冷战的影响:积极:⑴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不同程度上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在客观上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⑶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发展。消极: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导致了霸权主义的存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战”时有发生。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https:?/??/?www.5ykj.com?/?shti?/?"\t"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美国第33任总统,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