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世界气候类型多样,本节课结合多媒体图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快乐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2、学会使用气温、降水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图以及大气环流图介绍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以及分布特征。 2、结合几种典型的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图,分析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的分析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以及形成原因。 2、通过降水气温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判断某区域的气候类型。 2、通过气温降水直方图判断气候类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了大气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相关知识,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但在分析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的气候类型时,要用到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相关知识,学生的思维容易混乱,因此在处理的时候,应该在黑板上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图,让学生直观的去学习。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课: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全球自然景观是有差异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产生这些地理景观差异的原因。 教师活动:PPT展示全球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变化图。教师在黑板上做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并在图上标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教师活动:PPT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分布特点。教师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强调其形成是受单一的气压带影响。 板书: 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主要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分布:南北纬10度之间 教师活动:PPT展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分布特点。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强调其形成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板书: 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雨季 成因: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雨季因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而受西南季风控制 分布范围:亚洲南部 教师活动:展示热带草原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强调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也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板书: (三)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成因:受赤道低压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分布:南北纬10—20度之间 学生活动:根据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 板书: (四)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终年炎热干燥 成因:全年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分布:南北纬20—3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和内部 教师活动:小结热带的气候类型异同点,并对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列表对比。并引出亚热带气候,详细讲解地中海气候,对亚热带季风气候简要介绍,强调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板书: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异同: 板书: (五)地中海气候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分布: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教师活动:展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重点强调温带海洋性气候。 板书: (六)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成因:全年受中纬度西风带控制 分布: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学生活动:自己根据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分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极地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对介绍过的气候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出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以及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小结: 练习:PPT展示相应题目: 1、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 ( ) A.赤道附近地区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中纬度内陆地区 D.两极附近地区 作业布置:练习册20页。 故事1: 南美热带雨林气候最为典型的原因 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 b.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水汽 c.南北西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利于暖湿气候的深入,带来丰富的降水 d.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故事2: 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原因:(1)美国位于温带地区,大陆轮廓宽大、陆地面积大; (2)美国的地形呈倒八字型,西部和东部高大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内陆地区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3)受东部山地阻挡,墨西哥湾暖流也难以影响到美国内陆地区; 故事3: 中国东南部位亚热带季风气候而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两种气候差异以及成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