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1.1地球与地球仪专题复习 学科:地理 年级:八年级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掌握经纬线基本特点、经纬度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填空,自主复习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通过填图、绘图,感受经纬线特点,经纬度变化规律,半球划分界限;识记重要经纬度。 通过填写经纬线、经纬度的对比表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经纬线的认识,帮助学生准确区分经纬线,辨识经纬度。 通过讲练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清楚中考结业考试中,关于《地球和地球仪》专题的出题形式,了解复习要点,掌握复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反复绘制侧视图、俯视图中的经纬线,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经纬球模型。 通过合唱地理改编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面临中学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经过一年的“中国地理”熏陶,学生对七年级开篇第一课所学知识,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而《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不仅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石。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此部分知识,是本课学习最大的问题。 好在八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学生活,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较七年级时都有长足发展。利用这一优势,我将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经纬线知识,做成填图、绘图练习,以预习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认真复习,拉齐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节省课堂时间,用以攻克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知识,我在七年级教学时,曾改编过地理歌曲,此时,再将歌词印发给学生,能让部分学生回忆起过去所学,也能激发起学生复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判别某地点的经纬度,所在半球,所在纬度带、温度带;比较两地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判断东西半球;在俯视图上判别经纬度,比较两地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案,《最炫地球仪》歌曲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导入 今天我们复习《地球和地球仪》,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直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节省课堂时间 1分钟 过渡 第一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老师给大家留成了预习案,谁来展示一下? 环节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的船队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进行了首次实质性验证。 2.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 最大周长约________千米; 表面积约________平方千米。 检查学生预习案;出示相关练习 展示预习成果; 做练习回答问题 此部分知识非常简单,以填空的形式做成预习案,用来指导学生熟悉教材; 展示中考模拟题,让学生了解考试方向,并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分钟 过渡 关于“地球仪”部分,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环节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在右图地球仪上填出各点、线名称 2.在右图相应位置标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纬度 3.用红笔在左图画出高、中、低纬度分界线并标出度数 4.用////绘出热带区域 5.用红笔在左图描出极圈,并在极圈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6.用红笔在左图上画出0?、180?经线,20?W、160?E经线 7.填经纬线、经纬度基本特征对比表格 注:(图、表格略) 检查点评学生预习案;强调重难点;在黑板上画出半球分界线 展示预习成果,订正预习案 通过绘制特殊经纬线,更加清晰地掌握经纬线特点,掌握高中低纬度划分,掌握温度带划分,掌握半球划分;体会侧视图、俯视图经纬线的变化;直观感受经纬线、经纬度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地球模型。 4分钟 过渡 《地球和地球仪》部分,在中考中出题比重最大的是,经纬线部分。那么,有哪些出题形式呢? 环节三 经纬线复习指导: 判断地球仪或地图上某地点的经纬度 判断地球仪或地图上某地点所在半球 判断地球仪或地图上两地位置关系(方向) 判断某地或比较两地纬度位置高低,判断某地所处温度带 讲解中考出题形式;展示历年中考真题范例;提点做题方法、技巧;巡视指导学生 学习做题方法;做相关练习;了解中考出题模式 归纳结业考试出题模式,展示经典真题,一图多用,锻炼学生解题能力; 让学生了解出题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中考复习; 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技巧,攻克判读经纬度和半球划分的难题; 熟悉俯视图。 27分钟 过渡 以上四种题型就是中考常见出题模式,那么下面我们来做一道总结练习。 环节四 总结练习: 分析A、B两地的经纬度、所属半球、所属温度带,判别两地位置关系 提问,点评学生 做练习,抢答 将四种题型综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3分钟 总结 合唱改编歌曲《最炫地球仪》 播放歌曲视频 合唱 歌曲是根据《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改编;并制作了与内容配套的演唱视频。学生跟着视频频唱歌,既能沉淀本课所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3分钟 教学 反思 本课教学任务圆满达成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认真做好预习案,否则很难跟上课上学习进程。这要求在上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对于全员完成作业困难的班级,则考虑将本课安排成2课时,预习部分领导学生在课上完成。 此次录课班级,学生较为紧张,课堂表现不如平时活跃。对此,以及课堂氛围偏沉闷的班级,可以将改编歌曲放在课前播放,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