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版七上地理 2.1海陆分布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普版七上地理 2.1海陆分布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海陆分布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科普2011课标版 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
年级 七年级
二、教材分析 《海陆分布》是七年级上册第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海陆的分布。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地理认知的基础,初中地理讲“分布”从本节开始,地理表面的海陆分布是最宏观的分布,然后逐渐向区域分布展开。因此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开篇,本节内容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又为整个区域地理奠定基础,是区域地理教学的起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或多或少涉及到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另外,现在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通过旅游或者电视网络等媒体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大洲大洋的知识,使学生更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更加容易一些。
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模拟地球和学生参与活动,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再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球的各大洲位置的印象。
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效果。,是学生发挥想象和思考,形成科学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记忆世界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特征。
2.知道并能说出半岛、岛屿、群岛、大陆、海、洋、海峡、大洲的概念。
3.能说出并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说出并掌握重要的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5.能说出并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排列顺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佩戴3D眼镜看日月星云中展示出的三维海陆面貌分布图,指出半岛、岛屿、群岛、大陆、海、洋、海峡、大洲所对应的地图并通过竞赛,说出对应的概念
2.通过辨认日月星云中三维地球和转动地球仪、拼图游戏、学生竞赛的方式,能够说出并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轮廓
3.学生通过生读取和分析数据,记忆绕口令的方式,读出并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大小排列顺序。
3.通过转动三维地球和地球仪,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通过设计学生游戏竞赛的方式,加强记忆和学生的参与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展示,建立守护地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世界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征。
海陆基本面貌的分布和概念。
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和数据分析,读出世界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和不同半球海陆分布的特征,再加以练习,增加学生记忆和理解应用;
在日月星云上通过三维的海陆基本面貌的分布图,找出岛屿、半岛、群岛、大陆、海峡、海、洋大洲所代表的位置,以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说出各分布的特征并总结出概念,继而在地球仪上找到相对应的例子。
【教学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2.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解决措施:1. 通过四个步骤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和巩固。(1)通过日月星云三维地球和地球仪,基本辨认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和基本轮廓。(2)通过日月星云三维地球和希沃白板二维地图的转换对比,以及一些诙谐的小技巧辨认出特定的大洲和大洋。至此,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有进一步了解。
(3)通过限时填图练习,加强理解和记忆。(4)最后通过游戏拼图和在偏光一体机上将各大洲的轮廓放在相应的经纬度位置上,再次强化。
2.通过日月星云的三维地球和地球仪找出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落实到题目中,加强记忆;再通过游戏竞赛,增强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创设情境
质疑激趣
质疑激趣
以微信对话的方式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生动引入
提问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宇航员是谁吗?
请大家观看一则来自地球和加加林的聊天记录。
提问2:通过聊天记录,我们看到加加林有一个疑问,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叫地球,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疑问呢? 回答提问1:尤里·加加林
观看聊天记录
回答提问2:从太空中看到海洋面积更大。
微信聊天内容播放,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导入本课的话题方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速集中注意力。
全球水陆分布的基本面貌(地球?水球?) 培养学生读取数据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空间认知和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和自主归纳概念的能力。
主动学习,读图比较
水球?地球?—地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
提问1:通过转动日月星云上的三维地球,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呢?
提问2:请同学们根据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读出全球海陆分布情况。
提问3:现在我们可以解决加加林的问题吗,为什么我们这个星球叫地球呢?
一、水球?地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提问3:我们居住的陆地是分布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呢?
提问4:地球的两级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呢?
提问5: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第一题: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来看,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较。
小结:任意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过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现在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认识海洋陆地的基本面貌和概念。
回答提问1: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回答提问2全球海陆分布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回答提问3: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一分钟内完成导学案第一题,回答提问3: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转动地球仪同时拨动日月星云的三维地球,找到北极和南极,回答提问4:北极中心是海洋,南极中心是陆地。

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动画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日月星云三维地球和二维地图转化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不同半球之间海洋和陆地的分布。通过日月星云的三维地球也能够直观明了地看出南北极中心是以海洋为主还是以陆地为主。
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日月星云展示的可移动的三维海陆基本面貌分布图,可以很清晰地指出不同的海陆面貌。以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说出名称对应的概念
通过填图、展示、指图、拼图等活动,利用日月星云的三维地球和希沃白板二维地图的转化,强化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的理解、巩固,并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
通过顺口溜让学生快速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
小组讨论,互动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的能力。 主动学习,总结概念
七大洲和四大洋—认识海陆基本面貌
提问1.请同学们将右侧海陆基本面貌的名称和左侧的地图中老师所指的部位对应起来。
提问2.同学们是否能够根据地图和名称,总结出各名称对应的概念。
过渡:我们在总结概念的时候说大洲、大洋,那同学们知道全球有几大洲,几大洋吗?
能动学习,辨认地图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认识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
提问1.请同学们根据世界地形图以及地球仪,说出老师所指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提问2:请同学们辨认希沃白板中二维地图的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提问3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第二题:图中序号A到G代表大洲,序号①到⑤代表大洋,请在图中序号对应的地方填写大洲和大洋的名字。
活动1:请同学们辨认出这些大洲轮廓的名字并请以小组为单位拼出各大洲的基本位置。
活动2:请同学们在偏光一体机上,将大洲的轮廓放在相应的经纬度位置上。
过渡:请问同学们大洲大洋之间是一样大小的吗?
主动学习,分析数据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认识大洲大洋的大小顺序
1.请同学们根据数据,读出七大洲的大小顺序。
请同学们根据数据,读出四大洋的大小顺序。
过渡:我们学习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轮廓和大小顺序,那么大洲和大洲之间有没有界线呢?
互动学习,探索新知
提问1.请同学们根据地球仪、日月星云中三维地球以及导学案第三题的提示,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过渡:同学们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回答提问1:根据老师所指的部位,回答所指部位的基本面貌。
回答提问2:根据地图总结概念。
回答提问1:回答老师所指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该同学回答老师所指大洲或大洋的名称。
两分钟时间内完成导学案第二题,并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
15秒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大洲或者大洋的拼图。
将大洲的轮廓放在相应的经纬度位置上
同学们一起说出七大洲的大小顺序并快速记忆顺口溜。
同学们一起说出四大洋的大小顺序并快速记忆顺口溜。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世界地形图和地球仪,在三分钟时间内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并且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日月星云展的可移动的三维海陆基本面貌分布图,可以很清晰地指出不同的海陆面貌。
学生带上3D眼镜,观看偏光一体机上的三维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在眼前展现,可以清晰地认出大洲和大洋的轮廓。
将日月星云的三维地球和希沃白板的二维地图进行转化,辨认不同表现方式的地球。
利用日月星云中移动的功能,将大洲的轮廓放在相应的经纬度位置上
通过希沃白板中设置的游戏,进一步检测学生是否记忆清楚,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守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 拓展升华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守护地球的情感。 润泽点化,灵动飞扬
活动4: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视频,思考守护地球,我们可以怎么做? 观看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我们可以怎样守护地球,时间两分钟。 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发学生的感慨。在小组讨论时播放音频,更能渲染气氛。
课堂小结 通过思维导图,总结课堂内容,加强学生理解 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地球?水球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二、海陆分布的基本面貌
半岛、岛屿、群岛、大陆
海峡、海、洋、大洲
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2.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太打印北
3.七大洲之间分分界线
八、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节《海陆分布》选自科普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依据课程标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因此从本节课的特点上来看,需要较强的空间认知和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绘图的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针对本课的特点及要求,作者利用了多项教学工具和手段进行授课,包括偏光一体机、3D眼镜、三维日月星云、Seewo白板5、微课视频、拼图游戏、课堂PK游戏,结合生动的小组活动和展示,将虚拟现实和地理学习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认知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1.利用在偏光一体机上日月星云展示的三维地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将学生们难以想象的三维地球在一体机中展示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范围这一知识难点;
2.通过日月星月移动的功能,让学生非常容易实现拼图这一教学环节,将各大洲的轮廓移动到相对应的经纬度位置上,可以对知识难点进行进一步攻克;
3.通过日月星云展示出来的海陆基本面貌分布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海陆部位,并且总结其概念。
4.通过日月星云三维地球和希沃白板二维地图的转化,让学生熟悉掌握不同展现形式的地球,强化对大洲大洋位置的认识。
5.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思维导图的功能,师生共同通过思维导图完成知识总结,进一步巩固了整节课的内容;
6. 利用希沃白板编辑小游戏的功能,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变为学生喜爱的PK小游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难点的掌握。
7.利用班级授课助手,利用iPad和希沃一体机相连,可以方便快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也可以通过操作iPad,控制白板课件;
8.全程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分奖励,学生非常受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踊跃性。
本节课利用了多种新技术,对于教学组织创新和教学设计创新有如下作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降低内容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利用希沃交互式的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和回馈。
3.运用偏光一体机中日月星云展示的三维地球的立体性,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
4.利用日月星云三维地球和希沃白板二维地图的转换,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
5.利用小游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
由于这一班授课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层次相对较低,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速度放慢了许多,导致了部分内容没有讲授完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部分学生关注不到位。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部分发音失误。
本人还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养成良好的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逐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假如重新设计这堂课,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优点外,要在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下功夫。在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在注意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凸显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优生概括总结,教师给予知识和能力难点方面以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方面的点评,这样能不断地提高参与概括总结问题的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