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能够结合国家交往过程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能够认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1.政治认同:通过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原则,深刻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的意义,坚定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划分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为维护国家统一、
捍卫国家主权,贡献自己力量。
必备知识: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体现;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中央与地方的政权划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中国有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如果有人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予以挫败,捍卫国家统一。
思考:中国人民为什么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
一、国家主权
观察图片,思考上述图片有何共性?
什么是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国家主权的地位
①法理依据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②最高权威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③最基本特征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国家主权的体现与形式
体现
对内:独立自主地决定国家的结构形式。
对外: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
形式
对内: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对外: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权利
内涵
独立权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
阅读思考
乌克兰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顿涅茨克州是位于乌克兰东部的一个州,当地居民主要为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从人口数量来看,乌克兰族人口约占57%,而俄罗斯族人口约占38%,虽然乌克兰族人要多于俄罗斯族人,但是俄罗斯族人还是占了全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份额,很难忽略其存在。生活在顿涅茨克州的俄罗斯族人,成立了反政府武装,以谋求顿涅茨克脱离乌克兰,从而独立,或者加入俄罗斯联邦。
2014年5月,当地反政府武装组织所谓的“全民公投”,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当地的武装分子于2014年11月宣布顿涅茨克州不再属于乌克兰。目前顿涅茨克州地区处于事实上独立的状态,乌克兰政府在当地的影响力有限。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其背后有俄罗斯的影子。
问题:你怎样认识材料中顿涅茨克州的“独立行为”?
国家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的含义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划分原因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广人多,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
划分目的
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
划分依据
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划分手段
采用某一结构形式,安排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的区域之间的关系
行政区域的分类
①除了普通行政区域,可能还会有民族自治区域、特区、直辖市等其他行政区域。
②大的行政区域之内,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细分的行政区域
探究与分享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拿我们自己的经验说,我们建国初期实行的那种大区制度,当时有必要,但是也有缺点,后来的高饶反党联盟,就多少利用了这个缺点。以后决定取消大区,各省直属中央,这是正确的。但是由此走到取消地方的必要的独立性,结果也不那么好。
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这种特殊不是高岗的那种特殊,而是为了整体利益,为了加强全国统一所必要的特殊。
问题: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毛泽东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通常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如何划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国家
主权
政权
国家主权平等
主权至高无上
主权国家的权利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课堂总结
1.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广人多,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作出一定行政区划(
)
①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是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
④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等诸多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而产生的;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还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据此可知,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行政区划不是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②说法错误。
随堂练习
2.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既是传统国际法上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包括的要素有(
)
①各国法律地位相同
②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
③每一国均有权利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
④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主权平等尤其包括下列要素:各国法律地位平等;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据此可知,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B
3.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划分职权的基本原则。下列能体现这一职权划分原则的有(
)
①某市人民法院院长向该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③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④浙江省人大依据全国人大《立法法》修改了本省立法条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人大与政府、法院的关系,属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虽然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①②表述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D
易错辨析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2.政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解析: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
3.国家主权通常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加以规定。
解析: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
4.平等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解析:独立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体现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3.中央与地方的政权划分
关键能力:
1.能够结合国家交往过程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2.能够认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原则,深刻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的意义,坚定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划分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为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贡献自己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国家主权是至高无上、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家法的基石
(3)主权国家享有基本权利
(4)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国家主权原则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划分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中国有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如果有人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予以挫败,捍卫国家统一。
思考:中国人民为什么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
提示:国家统一事关国家主权,不容他国干涉和破坏;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新课讲授
探究(一)国家主权
材料一:教材第15页上方的“相关链接”
材料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强调的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无所不在,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确立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有什么意义?国家主权的含义是什么?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怎样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安全”理念?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领会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5页上方的“相关链接”,领会国家主权平等的要义。
(3)参考:现代国家主权的要素是多种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全方位维护国家主权;各国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权利。
(4)答案:①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②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③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探究(二)中央与地方
阅读思考
1.材料:乌克兰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顿涅茨克州是位于乌克兰东部的一个州,当地居民主要为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从人口数量来看,乌克兰族人口约占57%,而俄罗斯族人口约占38%,虽然乌克兰族人要多于俄罗斯族人,但是俄罗斯族人还是占了全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份额,很难忽略其存在。生活在顿涅茨克州的俄罗斯族人,成立了反政府武装,以谋求顿涅茨克脱离乌克兰,从而独立,或者加入俄罗斯联邦。2014年5月,当地反政府武装组织所谓的“全民公投”,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当地的武装分子于2014年11月宣布顿涅茨克州不再属于乌克兰。目前顿涅茨克州地区处于事实上独立的状态,乌克兰政府在当地的影响力有限。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其背后有俄罗斯的影子。
问题:你怎样认识材料中顿涅茨克州的“独立行为”?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当今世界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的特点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2)一个国家行政区划考虑的因素
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而产生的。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①除了普通行政区域,可能还会有民族自治区域、特区、直辖市等其他行政区域。
②大的行政区域之内,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细分的行政区域
2.材料: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拿我们自己的经验说,我们建国初期实行的那种大区制度,当时有必要,但是也有缺点,后来的高饶反党联盟,就多少利用了这个缺点。以后决定取消大区,各省直属中央,这是正确的。但是由此走到取消地方的必要的独立性,结果也不那么好。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这种特殊不是高岗的那种特殊,而是为了整体利益,为了加强全国统一所必要的特殊。
问题: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毛泽东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通常是如何划分的?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2)我国如何划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3、结束新课
国家主权平等是国际社会公认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法则。国家结构形式的设计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一种表现。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事关一个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体现;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划分,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的意义,坚定政治认同,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
国家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课
国家主权平等
主权至高无上
主权国家的权利
统一
主权
政权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分层第二课第一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体现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中央与地方的政权划分
关键能力:
1.能够结合国家交往过程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2.能够认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原则,深刻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主权的意义,坚定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划分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为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贡献自己力量。
基础梳理
1.国家主权
(1)国家主权的含义
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国家主权的地位
①法理依据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②最高权威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③最基本特征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3)国家主权的体现
①对内:独立自主地决定国家的结构形式。
②对外: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
(4)确定国家主权的形式
①对内: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②对外: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权利
内涵
独立权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2.中央与地方政府
(1)国家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的含义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划分原因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广人多,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
划分目的
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
划分依据
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划分手段
采用某一结构形式,安排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的区域之间的关系
行政区域的分类
①除了普通行政区域,可能还会有民族自治区域、特区、直辖市等其他行政区域。
②大的行政区域之内,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细分的行政区域
(2)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
权力: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3)我国的中央和地方
①划分职权的原则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因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
含义
表现
独立权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独立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在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驻外的使馆等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平等权表现在各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自卫权的主要内容有: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侵犯;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等
易错提示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
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政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答案:×
解析: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3.国家主权通常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加以规定。
答案:×
解析: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4.平等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答案:×
解析:独立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深化探究
1.2020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发出紧急通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迅速组织本地区生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品等企业复工复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负责对上述重点医疗应急防控物资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调用。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务院办公厅作出上述规定的依据。
2.
2019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上午10时,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开始。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习近平走上主席台监誓。贺一诚首先宣誓就职,他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举起右手,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庄严宣誓。接着,由习近平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在贺一诚带领下宣誓就职。之后,由贺一试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宣誓就职。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总结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可以获得以下4点重要经验:第一,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第二,始终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第三,始终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第四,始终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习近平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处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用不着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1)结合材料,运用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知识,分析澳门回归祖国20年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我们为什么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随堂训练
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工作,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立足财政部门职责,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支持医疗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复工生产。这表明()
①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②在我国,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③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划分职权
④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广人多,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作出一定行政区划(
)
①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是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
④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等诸多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既是传统国际法上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包括的要素有(
)
①各国法律地位相同
②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
③每一国均有权利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
④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作出有关决策部署时尽量照顾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政策以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这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保证了中央与地方的协调高效运转
②能够协调国家整体利益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利益
③使民族自治地方有权选择性执行国家法律与政策
④充分发挥了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家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特别是二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际文献都确认了这一原则。这表明(
)
A.主权原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B.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C.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D.主权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要素
参考答案
深化探究
1.答案:(1)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般而言,国务院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2)①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②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1问,首先要明确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因此,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然后指出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各自的职权即可。第2问,可以从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两方面,分析组织答案。
2.答案:(1)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坚持“一国两制”“澳人治澳”,行使高度自治权,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又探索适合澳门实际的治理方式和发展路径,集中精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是中国内政,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
解析:第(1)问,可从单一制中的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划分角度回答。第(2)问,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涉及国家主权问题,要从主权方面回答。
随堂训练
1.答案:A
解析: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支持医疗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复工生产,体现了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①②符合题意。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2.答案:D
解析: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效率而产生的;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还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据此可知,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行政区划不是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②说法错误。
3.答案:B
解析:主权平等尤其包括下列要素:各国法律地位平等;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据此可知,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
4.答案: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够保证中央与地方的协调高效运转,①表述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协调国家整体利益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利益体现了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优势,②④表述正确。我国中央与地方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法律与政策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地方必须坚决执行,选择性执行是对中央政策的曲解,③表述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几乎所有的国际文献都确认了国家主权原则,说明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B符合题意,C、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A说法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