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同步(生物与环境)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生物与环境 T同步——生物与环境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知识梳理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分类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生活,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常见实例如下表: 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常见实例 温度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 水分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 光 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一定的生物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生物的相互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竞争关系 捕食关系 共生关系 实例 蚂蚁群体 噬菌体与细菌 杂草和水稻 猎豹和羚羊 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如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也有影响。如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环境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五.科学探究实验 1.探究过程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单因子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欲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 ②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③可重复性原则:一次实验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步题型分析 同步题型分析 【例1】(2020·运城市景胜中学初一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你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体现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实体现了________。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叶柄中有贯通的气腔,适于________环境生活;沙棘的地下茎跟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___环境中生活;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 (4)观察如图两张图片,图中的两种植物,一种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一种是生活在热带、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区。图________所示为热带作物.其推测理由是________,由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相适应。 【解析】(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在沙漠栽种植物,植物能够对于多风沙的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适于在有水的地方生存。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说明它适应在缺水的地方生存。因此,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总之,判断属于哪种的方法是准确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 (4)观察如图两张图片,图中的两种植物,一种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如图甲;一种是生活在热带、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区,图乙所示为热带作物。其推测理由是植株较高大叶子宽大,蒸腾作用旺盛,因此由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课堂达标检测 课堂达标检测 1.(2020·山西初一期中)鲤鱼能在淡水中生活,却无法在海水中生活,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2020·山西初一期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陶渊明先生《归园田居》里的佳句,其中“草盛豆苗稀”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共生 3.(2020·山西初一期中)立秋后,蝉的叫声比夏天沙哑,声音显得更凄切。而到了深秋时节,当气温低于24℃时,几乎听不到蝉叫了。影响蝉鸣叫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4.(2020·山东初一期中)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5.(2020·平山县岗南中学初一期中)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往往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下列古文诗句所描述的生物现象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2020·平山县岗南中学初一期中)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7.(2020·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初一期中)受低温、多雨、光照不足的天气影响,导致合江荔枝大幅度减产。这说明影响荔枝生长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以上都是 8.(2020·山东初一期中)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某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光线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9.(2020·汾阳西关中学初一月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2020·山东期中)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1.(2020·北京延庆·初二期末)2019年世园会植物馆中展出的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枝叶繁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泥中。红树林的根系发达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2020·河南初一期中)梭梭树根系发达,叶片退化,适应荒漠干燥缺水的环境。梭梭树叶片退化的现象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13.(2019·福建龙岩·初一期末)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14.(2019·福建初一期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适应了何种环境( )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缺少水分 D.缺少氧气 15.(2020·河南初一期中)下列诗句或成语中,描述生物繁殖现象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6.(2020·福建初一期中)沙蒿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7.(2020·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初一月考)森林植被茂盛,空气湿度大,年降雨量多,这反映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18.(2020·福建省石狮市自然门学校初一月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沙漠中生长的骆驼刺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19.(2020·河南初一期中)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2020·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初一期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 B.自然因素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C.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D.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不同 222254203701-5 D A D D C 6-10 D D B B B 11-15 C D D C C 16-20 D C C D B 001-5 D A D D C 6-10 D D B B B 11-15 C D D C C 16-20 D C C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