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氧化还原反应 同步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口诀: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产生氧化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产生还原产物; 同步题型分析 【例1】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Y 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 B.Z>Y>X C.Y>Z>X D.X>Y>Z 【答案】D 【解析】由X+YCl2===XCl2+Y可知X>Y;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H之前,Z位于H之后,因此Y>Z,所以X>Y>Z,故选D。 【例2】把一定量的Fe粉放入AgNO3、Zn(NO3)2、Cu(NO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对滤出的固体和滤液中溶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含有Ag,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 B.滤出的固体中有Ag、Cu,滤液中一定有Cu(NO3)2、Fe(NO3)2、Zn(NO3)2 C.滤出的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D.滤出的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可能含有Cu(NO3)2 【答案】A 【解析】根据四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Cu>Ag,因此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混合溶液中,Fe首先会与AgNO3溶液反应,Fe不与Zn(NO3)2溶液反应,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而滤液中一定有Fe(NO3) 2和Zn(NO3)2,根据所加铁粉的量的多少,还会决定AgNO3中的Ag是否完全被置换出来、铁跟Cu(NO3)2溶液反应的情况及最终铁是否有剩余,因此滤出的固体中可能有Cu、Fe,滤液中可能有AgNO3、Cu(NO3)2。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Ag,则A的判断是正确的; 若滤出的固体有Ag、Cu,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一定无AgNO3,可能有Cu(NO3)2,B错误; 若滤出的固体中有Ag、Cu、Fe,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一定无AgNO3、Cu(NO3)2,C、D均错误。 课堂达标检测 1.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4P+5O22P2O5 B.FeCl3+3NaOH=Fe(OH)3↓+3NaCl C.Zn+H2SO4=nSO4+H2↑ D.2H2OH2↑+O2↑ 2.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3NO2+H2O═2HNO3+X ②2SO2+O2+2H2O2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B.反应①、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5种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罪魁”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下图所示各区所列错误的一项是( ) A.③:Ba(OH)2+H2SO4=BaSO4↓+2H2O B.②:2H2O2H2↑+O2↑ C.①:S+O2SO2 D.④:Fe+H2SO4=FeSO4+H2↑ 5.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又叫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变化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NH3+HC1=NH4Cl B. C. D. 6.在反应中,铁元素的代合价由+3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 C. D. 7.一般来说,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化学反应涉及下列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时,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8.到高中我们将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化学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CuSO4=ZnSO4+Cu B.CuO+CO高温 Cu+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KClO3 △2KCl+3O2↑ 9.Na2O2与水反应能够产生O2,这一反应在呼吸面具、潜水艇及太空飞船中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用的O2。下面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D.这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 10.现有一包由6.5g锌、5.6g铁、6.4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49.6g B.34.8g C.32.7g D.18.5g 11.把20.4g铜和铁的混合粉末放入烧杯中,先加入100g8%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300g9.8%的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9.6g固体。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共生成0.4gH2 B.反应中共消耗的硫酸溶液为200g C.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6.4g D.最后得到的9.6g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硝酸钡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3.如图中的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不相符的是( ) A.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B.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C.向一定量碳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14.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5.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金属都已反应完 D.d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 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等 质量的镁 粉和 铝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 的稀盐酸 C.镁在氧气中燃烧 D.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混 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1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 溶液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 中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 少量镁条 D向饱和的 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 固体 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C.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D.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1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20.银器变黑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 B.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16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 21.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铁矿学名叫钛酸亚铁(FeTiO3),由此可推知其中钛元素为+3价 B.氯化过程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FeCl3+2TiCl4+6CO C.TiCl4转化为Ti反应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由流程示意图分析,该冶炼Ti法对环境友好 2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23.下列关于化学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 C.冷却热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在一起,点燃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 24.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 B.滤渣只含Ag和Cu,一定无Zn C.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渣中可能有Ag、Cu、Fe和Zn 25.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26.一种不纯的铁粉,已知它含有铜、铝、镁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现取5.6g该铁粉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该铁粉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 A.铜 B.铝 C.镁 D.铝、镁的混合物 27.将镁粉、铝粉、锌粉的混合物8.6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4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 A.22g B.24g C.27.8g D.27g 2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等质量的镁、铝、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将过量的铁粉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D.将氢氧化钡固体加入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②10g水和10g酒精混合,得到20g酒精溶液,该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常温下,足量的镁和锌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④某气体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气体点燃后,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的组合最多有5种情况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0.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M ②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含四种金属,则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M>锌>铜>银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一种 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含锌,可能含M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1.在天平两边的托盘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若向左盘烧杯中加入50gCaCO3,欲使天平平衡,应向右盘烧杯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①Al粉31.5g ②MgCO3与Na2CO3的混合物50g ③固体铜30g ④MgO与Mg(OH)2的混合物28g 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④ 32.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A.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将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等质量金属镁片和锌片混合 1.B 2.C 3.B 4.A 5.B 6.D 7.B 8.C 9.A 10.B 11.D 12.A 13.D 14.D 15.D 16.B 17.B 18.A 19.A 20.D 21.A 22.B 23.B 24.C 25.D 26.A 27.C 28.D 29.B 30.C 31.D 3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