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 物质的性质(提高)—浙教版科学九上讲义(含答案 机构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化学)3 物质的性质(提高)—浙教版科学九上讲义(含答案 机构用)

资源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物质的性质
同步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1)能供给呼吸 C6H12O6+6O2==6H2O+6CO2

(2)能支持燃烧
1、O2
4P+5O2===2P2O5
S+O2===SO2
C+O2===CO2
2Mg+O2===2MgO
3Fe+2O2===Fe3O4
2H2+O2===2H2O
2CO+O2===2CO2
CH4+2O2===CO2+2H2O
C2H5OH+3O2===2CO2+3H2O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小 (3)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活泼:(1)不能供给呼吸(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N2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最小的气体 (3)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 可燃性2H2+O2===2H2O
(2) 还原性H2+CuO===Cu+H2O
3、H2
4、H2O 化学性质(1)通电易分解 2H2O===2H2↑+O2↑
(2)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CaO+H2O===Ca(OH)2 , CO2+H2O===H2CO3
物理性质:(1)金刚石最硬。(2)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
可做干电池的电极;有滑腻感,可做润滑剂。
(3)活性炭和木炭有吸附性
化学性质:(1)常温下比较稳定

(2)高温下比较活泼
5、C
①可燃性C+O2===CO2 2C+O2===2CO
②还原性
2C+2CuO===2Cu+CO2↑
3C+Fe2O3===2Fe+3CO2↑
点燃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不能供给呼吸
(3)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4)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5)能与碳反应 C+CO2===2CO
6、CO2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2CO2
(2)还原性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3)毒性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7、CO
物理性质: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
化学性质
(1)能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2Mg+O2===2MgO
3Fe+2O2===Fe3O4 2Cu+O2===2CuO
(2)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3)能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Cu+FeSO4 Zn+ CuSO4===Cu+ZnSO4
2Al+3 CuSO4===3Cu+Al2(SO4)3 Cu+2AgNO3===2Ag+Cu(NO3)2
8、金属
(1)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
(2)浓硫酸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1)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Fe+ H2SO4===FeSO4+H2↑
(3)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Fe2O3+ 3H2SO4===Fe2(SO4)3+3H2O
(4)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H)2+H2SO4===CaSO4+2H2O
(5)能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Na2CO3+2HCl===2NaCl+H2O+C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9、酸
(1)NaOH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热,在空气中易潮解。
(2)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OH)3+3HCl===AlCl3+3H2O
(4)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如Ca(OH)2+Na2CO3===2NaOH+CaCO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0、碱
(1)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全都溶,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2)盐溶液的颜色:铜盐溶液是蓝色,铁盐溶液是黄色,
亚铁盐溶液是浅绿,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
(1)有些盐溶液呈碱性:如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和K2CO3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能与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CaCO3+2HCl===CaCl2+H2O+CO2↑
(3)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如Ca(OH)2+Na2CO3==2NaOH+CaCO3↓
2 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
(4)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新金属和新盐,如Fe+CuSO4===Cu+FeSO4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1、盐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的颜色
白色固体:氧化镁 MgO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钙 CaO 、?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
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黄色固体:硫粉S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Fe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
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 、氯化铜CuCl2等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同步题型分析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 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 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盐酸或硫酸与氧化铜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C、甲的物质类别不只能是单质或酸,也可以是盐,甲可以是碳酸钠,与酸和某些盐反应,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甲可以是酸,乙可以是碱,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丁可以是盐,故D正确。
课堂达标检测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NaOH,CuSO4,Na2CO3 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2.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3.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
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气
6.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用途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作口罩滤芯
碳棒(含石墨)作电极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性质
干冰升华吸热性
活性炭吸附性
石墨导电性
氧气助燃性
8.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
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能支持燃烧,可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D.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常用于厨房中洗去油污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性质
用途
A
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制作馒头时可用纯碱发面
B
烧碱溶液呈碱性
用烧碱治疗酸过多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氯味
D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用甲醛溶液浸制动物标本
11.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12.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正确的是()
A.CO、Fe2O3、Na2SO4等物质都含有氧元素、都属于氧化物
B.稀盐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有所差异主要是因为酸根离子不同
C.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浓硫酸、烧碱都有吸水性、都可以用来干燥CO2气体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则对下列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B.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4.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物理性质: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B.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C.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木炭与氧气反应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CO2,说明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16.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内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乙实验用于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C.丙实验既可证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可证明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D.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7.下表某同学对一些知识的归纳总结,其中有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A
金刚石与石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用途不同
B
不锈钢与焊锡
都是合金
主要成分和性质不同
C
浓硫酸和浓盐酸
都是化合
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易挥发
D
棉花和羊毛
都属于天然纤维
燃烧现象不同
18.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B.证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D.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19.根据所给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B.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Na+与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D.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20.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下列有关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21.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同学们设计了下面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干燥氢气和氧气
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少量稀盐酸检验熟石灰是否变质
D.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制取烧碱
2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对应的元素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 B.②③④表示的是离子
C.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元素的粒子 D.②③④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3.碳及碳的化合物在生产及人类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各项连线都正确的是(  )
A.反应与反应类型的连线 B.物质与性质的连线
C.物质与用途的连线 D.物质与分类的连线
24.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HCl
Zn
AgCl
B
H2SO4
Fe2O3
NaCl
C
Ba(OH)2
Na2CO3
CaCl2
D
H2SO4
Ba(OH)2
NaCl
25.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B 2.A 3.C 4.B 5.C 6.D 7.D 8.A 9.B 10.B 11.C 12.B 13.D 14.C 15.B 16.B 17.C 18.B 19.D 20.D 21.C 22.C 23.C 24.C 25.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