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物质的转换 同步知识梳理 一.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注明必要的反应物、反应条件) CO2 CO C或O2 O2 H2O H2O2 Al2O3 AlCl3 Al CuO CuSO4 Cu ⑴ ⑵ ⑶ ⑷ MgO MgSO4 Mg Cu H2 Fe CaO Ca(OH)2 CaCO3 CaCl2 Ca(OH)2 CaCO3 ⑸ ⑹ ⑺ ⑻ CaCO3 Na2CO3 CO2 CO2 NaOH Na2CO3 CO2 O2 H2O NaOH NH4Cl NH3 ⑼ ⑽ ⑾ ⑿ 1.氧气、氢气、水、氧化物、酸 2.碳与碳的化合物 3.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 4.含钙化合物 5.氢氧化钡、氯化钡、硫酸钡 6.金属(镁、铝、锌、铁、铜)及其化合物 同步题型分析 例1.【2018年浙江省绍兴市】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不能与题中其他物质产生沉淀,所以丙-戊反应只能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只有铁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其他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所以甲是铁,戊是盐酸,丙是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丁是氢氧化钡,乙是硝酸银。故选A。 例2.【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答案】A 【解析】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中无Ba2+,固体中无Ba2+、Cu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故选A。 例3.【2018年浙江省绍兴市】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 【答案】 NH3 硫酸钾、硝酸铵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说明在该固体中,硫酸钾和氯化钡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不存在;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氢氧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氨气,说明固体中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铵,综上所述,该固体中一定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铵,一定不存在氯化钡。 (1) 氢氧化钡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所以该气体为氨气,化学式为NH3;(2)根据上述分析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硫酸钾、硝酸铵。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2.下表所示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O2 CaCO3 H2O O2 B KOH KCl CO2 K2CO3 C H2O2 H2O O2 MgO D CaO Ca(OH)2 H2O CaCl2 3.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B物质一定是酸 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 4.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5.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A、B、E、F一定是氧化物 6.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Fe( Cu ) HCl溶液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2 ( CO ) O2 点燃 C CuO( C ) —— 隔绝空气加强热 D FeCl2(CuC l 2) Fe 溶解、过滤 7.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8.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9.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10.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 A. B. C. D. 11.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NaNO3 Na2CO3 NaCl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13.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14.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 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15.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16.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MgO→MgCl2 C.CaCO3→CO2 D.BaCl2→BaSO4 17.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一定是二氧化碳 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18.甲、乙、丙三种物质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A C CO CO2 B NaOH Na2CO3 Na2SO4 C CuO Cu Cu(NO3)2 D H2SO4 H2 H2O 19.下列各组物质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O2 CH4 H2O CO2 B C Fe2O3 Fe CO2 C CuO HCl CuCl2 H2O D CO2 CaCl2 CaCO3 H2O 20.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21.已知A、B、C、D、E五种物质中都含有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含有两种元素,D、E含有三种元素,反应⑤是放热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⑤是化合反应 B.反应④一定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③可以由多个化学反应实现 D.反应②为吸热反应 22.如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Fe H2SO4 NaOH CuCl2 Fe2O3 B H2 CuO HCl O2 CO C H2SO4 Fe2O3 HCl Zn CuCl2 D Na2CO3 Ca(OH)2 NaOH HCl CO2 23.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 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 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 24.A-C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 B.B→E,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 D.若C为一种温室气体,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 25.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 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 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 D.若A为Fe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26.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 B.E转变为B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1.B 2.A 3.A 4.B 5.D 6.D 7.B 8.D 9.C 10.D 11.B 12.B 13.D 14.C 15.D 16.B 17.D 18.B 19.B 20.D 21.B 22.A 23.D 24.C 25.B 2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