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科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科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英 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5分)
听力部分(20分)
(请先用两分钟时间熟悉听力试题,然后再动笔答题。)
一、对话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几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Making the bed. B. Listening to music. C. Taking a walk.
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have
A. Ice water. B. Hot coffee. C. Hot tea.
3. What colour was the woman's bedroom before
A. Green. B. Blue. C. Yellow.
4. What's Mike's problem
A. He's not good at writing.
B. He's got too much practice,
C. He has no pen friends.
5. What might the man be
A.A doctor. B. A policeman. C.A taxi-driver.
6. What is the girl going to do during the weekend
A. Take a walk. B. Have a test. C. Prepare for a test.
7.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will have time later on the day.
B. She's busy writing a report now.
C. She's too busy to help the man today,
8. What kind of film is it on
A. Action film B. Cartoon film C. Horror film
9. What's the woman's idea
A. Both sports are exciting.
B. Mountain climbing is more exciting.
C. He prefers skiing.
10.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isn't pleased to join them.
B. She doesn't like to be one of them.
C. She will walk around the lake,
11. What do we know about Peter Smith
A. He has lost his ticket.
B. He is expecting a ticket,
C. He went out to buy a ticket.
12. What did the woman do last night
A. She studied English by watching TV.
B. She studied English before watching TV.
C. She studied English after watching TV.
13.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doing
A. Repairing a car. B. Selling a car. C. Buying a car,
14. How long did the meeting last
A. One hour. B. Two hours. C. Three hours.
15.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to study
A. Europe. B. Canada. C. America.
二、短文理解(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的短文。短文后有5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短文读两遍。
16. Which floors are the two rooms on
A. The 15th. B. The 50th C. The 5th.
17. How far is the hotel from the sea
A. Very far. B. very near. C.I don't know.
18. How much does Peter have to pay for his rooms every night
A. $2UU. B.$400. C.$600.
19. Which meal doesn't Peter have to pay
A. Breakfast. B. Lunch. C. Supper.
20. When can Peter arrive at the hotel
A. Today. B. Not decided. C. On August 10.
三、选择填空(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A)单项填空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填入答卷相应的空格里。
21. ______valuable advice it is! It will be of ______great value to me.
A. What a;the B. What;不填
C. How:the D. How;不填
22. This football match will be broadcast ______ in 10 minutes.
A. live B. living C. alive D. lively
23. ---How many questions have you answered ----______.
A. None B. No one C. Nothing D. Not any.
24. Daniel doesn't like to argue ______ others ______this problem.
A. to ; with B. with ; about C. with ; for D. for ; about
25. I had no choice ______his invitation though I wasn't willing to.
A. but accepting B. but accept
C. but accepted D. but to accept
26. There ______a number of interviews with some famous football players. It is said that the number of interviews ______eight.
A. is; is B. is; are C. are; is D. are; are
27. My father is ______ busy with his work to communicate with me.
A. so too B. very too C. far so D. far too
28. It is______ thin ice that we can't skate ______.
A. so; on it B. such; on it
C. so; on D. such; on
29. My brother ______ for half a month.
A. has been away B. went away C. has left D. left
30. The shirt needs ______ right now.
A. to wash B. washed C. being washing D. to be washed
31. Can you describe ______
A. what your friend is like B. how your friend is like
C.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D. how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32. ______of them knows French, so I have to ask a third person for help.
A. Both B. Either C. Neither D. None
3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I'm not sure. I______ go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A. may B. can C. must D. need
34. It's raining so______ now and the driver can ______see anything 50 meters away.
A. hard, hard B. hardly, hard
C. hard, hardly D. hardly, hardly
35. ---Excuse me, sir. Is the swimming pool open all day
---______. Only from 6.30 p.m. to 9.30 p.m..
A. Sorry, I'm afraid not B. That's right
C. Sorry, I'm not sure D. Yes, of course
B)完形填空(根据文章内容,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As a student, can you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was the first calculator in the world How do people do math today Calculator is really an invention 36 keeps changing. Some inventions keep changing. They get better. A calculator is one invention that is still changing. A calculator is 37 an adding machine. People use calculators to add 38 and 39 math problems. With a calculator, you can do math problems quickly.
The first calculators were very big. They 40 a whole room. It took many people to do the first calculators. They 41 a lot of money. Today, some calculators cost only 42 dollars. They are small, too. New calculators can be 43 than your hand.
Today, children use calculators by themselves. Calculators can do 44 of math problems than they 45 . Like many inventions, calculators keep getting better.
36. A.V B. that C. who D. where
37. A. as B. liked C. like D. seemed
38. A. numbers B. members C. amounts D. qualities
39. A. do B. to do C. doing D. does
40. A. took up B. took over C. took away D. took down
41. A. spent B. take C. cost D. paid
42. A. few B. little C. a few D. many
43. A. bigger B. larger. C. smaller D. tinier
44. A. more kinds B. many kinds C. many kind D. more kind
45.A. did B. used to be C. were D. used to do
四、阅读理解(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满分 40分)
(A)
Not many years ago, a wealthy and rather strange old man named Johnson lived alone in a village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He had made a lot of money in trad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When he was seventy-five, he gave £12, 000 to the village school to buy land and equipment for a children's playground.
As a result of his kindness, many people came to visit him. Among them was a newspaperman. During their talk, Johnson remarked that he was seventy-five and expected to live to be a hundred. The newspaperman asked him how he managed to be healthy at seventy-five. Johnson had a sense of humor. He liked whisky and drank some each day. "I have an injection (注射) in my neck each evening." he told the newspaperman, thinking of his evening glass of whisky.
The newspaperman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Johnson meant. In his newspaper he reported that Johnson was seventy-five and had a daily injection in his neck. Within a week Johnson received thousands of letters from all over Britain, asking him for the secret of his daily injection.
46. Johnson became a rich man through ____________.
A. doing business B. making whisky
C. cheating D. buying and selling land
47. The gift of money to the school suggests that Johnson ____________.
A. had no children. B. was a strange man.
C. was very fond of children. D. wanted people to know how rich he was.
48. Many people wrote to Johnson to find out ____________.
A. what kind of whisky he had. B. how to live longer.
C. how to become wealthy. D. in which part of the neck to have an injection.
49. The newspaperman _____________.
A. should have reported what Johnson had told him.
B. shouldn't have asked Johnson what injection he had.
C. was eager to live a long life.
D. should have found out what Johnson really meant.
50. When Johnson said he had an injection in his neck each evening, he really meant that _____.
A. he liked drinking a glass of whisky in the evening.
B. he needed an injection in the neck.
C. a daily injection in the evening would make him sleep well.
D.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neck.
(B)
Douglas Grace talks about his ideal city of the future.
I see the city of the future in three zones-inner, middle and outer. In the inner zone there will be no private cars. Public transport will be free and there will only be ambulances, fire engines, taxis and police cars. This inner zone will be the residential (住宅的) and recreational (娱乐的) area of the city. People will live there and go out to enjoy themselves-to cinemas and restaurants. There will be parks and open spaces, trees and lakes,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his way, when people are at home, they can go out easily and safely.
Just outside the inner zone there will be big car parks for all private cars.
The banks and most of the shops and hospitals will be in the middle zone. These are things that people don't need every day.
All the factories and offices will be in the outer zone. People will travel out of the center to work, and back to the center in the evenings. The inner zone will be cleaner and better to live in and there will be more space for industry on the outside.
This is my ideal city of the future ---a very beautiful place ! But I don't really think things will ever be like that !
51. Where will people live and go out to enjoy themselves
A. In the middle zone. B. In the inner zone.
C. In the outer zone. D. In the inner and middle zone.
52. Where will big car parks be
A. Just outside the middle zone. B. Just inside the middle zone.
C. Just outside the inner zone. D. Just inside the inner zone.
53. What will be in the middle zone
A. The banks, hospitals and schools. B. The banks, hospitals and police stations.
C. The banks, schools and car parks. D. The banks, hospital and most of the shops,
54. Where will the factories and offices be .
A. In the outer zone. B. In the middle zone.
C. In the inner zone. D. In the middle and inner zone.
55. Douglas Grace is probably
A. a painter B. a builder C. a town planner D. a dentist
(C)
Satellit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ordinary lives, For example, the information for weather forecasts is sent by satellite. Some satellites have cameras which take photographs of the Earth to show how clouds are moving. Satellites are also used to connect our international phone calls.
Computer connections of the World Wide Web and Internet also use satellites. Many of our TV programs come to US through satellites. Airplane pilots also sometimes use a satellite to help them find their exact location.
We use satellites to send television pictures from one part of the world to another. They are usually 35,880 kilometers above the equator. Sometimes we can see a satellite in the sky and it seems to stay in the same place. This is because it is moving around the world at 11,000 kilometers an hour-exactly the same speed that the earth rotates. A satellite must orbit the Earth with its antennae(天线)facing the earth. Sometimes, it moves away from its orbit, So there are little rockets on it which are used to put the satellite back in the right position. This usually happens about every five or six days.
Space is not empty! Every week, more and more satellites are sent into space to orbit the Earth. A satellite usually works for about 10-12 years. Satellites which are broken are sometimes repaired by astronauts or sometimes brought back to Earth to be repaired. Often, very old or broken satellites are left in space to orbit the Earth for a very long time. This is very serious because some satellites use nuclear power and they can crash into each other.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done by satellite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Sending information for weather forecast.
B. Taking photographs of the Earth.
C. Sending TV pictures.
D. Providing food for airplane pilots.
57. What's the speed the earth rotates at
A. 35,880 kilometers per hour. B. 335,880 kilometers per hour.
C. 11,000 kilometers per hour. D. 110,000 kilometers per hour
58. Why does the satellite move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same speed as the Earth rotates
A. In order to take photographs.
B. In order to stay in a certain position in the orbit.
C. In order to move away from its orbit.
D. In order to send television pictures,
5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is" in the 3rd paragraph refer to
A. A satellite. B. A little rocket.
C. A satellite seems to stay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ky.
D. The satellite puts the rockets in the right position.
60. Which is true of satellites
A. A satellite usually works for about 10-12 years.
B. Every time a satellite gets broken, it is brought back to the Earth to be repaired.
C. A broken satellite is never left in space.
D. They often crash into each other.
(D)
Qiu Baoxing, Vice-minister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has said that our country is "facing a more serious water crisis(危机)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raise the cities' waste water treatment rate(率)from 45.6% to 60% in five years.
"Because water 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ountry's economy(经济)and people's life, we must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 We have to solve the problem before it is too late." warned Qiu. He said China should learn lesson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hey have paid heavy costs in solving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We must take action before the city water ecosystem collapses(生态恶化)." Qiu said.
Qian Yi,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aid that two problems--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资源)and the pollution of water cause China's water crisis. He said China's present water availability is still low, about a fourth of the world average level. By 2030, the number will drop much. What's worse, among China's seven main rivers, five have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The worst is the Haihe River near Beijing and Tianjin.
Qiu Said that the government is improving the city water, controlling strictly water quality and safety.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is now working with the Ministry of Health to work out a new set of standards(标准)for drinking water to keep people healthy.
61. This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____.
A. a story book B. a magazine C. a sports newspaper D. a fiction novel
62. China's present water availability is about ________ of the world average level.
A. 45.6% B. 60% C. 25% D. 75%
63. In order to keep people healthy, China ________.
A. is facing a water crisis B. has solv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 has solved the pollution of water
D. is working out a new set of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提及)in the passage
A. China has the most serious water crisis.
B.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China's economy and people's life.
C. Five of China's main rivers have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D. China has actively taken actio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6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Water crisis must be solved. B. Water quality won't be improved.
C. Water pollution can't be prevented. D. The balance of nature should be kept.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五、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每空一词)
66. The garden was________(完全)covered with birds.
67. Just count how many minutes you are________(允许)to spend on the phone.
68. Lots of pop stars gathered near Jinji Lake to attend the ________ (颁奖)of Beijing Music Awards.
69. You must not mind if your parents are_________(严格)with you in making friends.
70. Steve Jobs had many________(准备)before a new digital product appeared.
71. It'll be worse if you always keep your ________(忧虑)to yourself.
72. Mum has________(答应)to buy me a qualified handbag twice.
73. It's sad that nothing is________(可获得的)when Little Yueyue was lying on the ground.
74. She hopes the argument won't affect our________.
75. Fengxiaogang is the famous person who________ Tangshan Earthquake in 2010.
六、句子翻译(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76.你就是那个想出令人吃惊的结局的人。
77.他们认为电影演员们的演技比电视剧演员们的演技更出色。
78.感谢老师们倾听我的问题并给我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79,我们没人喜欢逛街买衣服这个主意。
80.艾迪很有想象力,带来了五颜六色的气球。
七、书面表达(共l题;满分20分)
为了向全世界展示绿色中国,学生会倡议每位同学围绕“如何进行低碳生活”
写一篇英语文章,介绍自己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尝试进行低碳生活。
要求:1.表达清楚,语法正确,上下文连贯;
2.短文必须包括表格中提示的所有要点,并作适当发挥;
3.词数:80左右(文章开头已给,不计入总词数);
4.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How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低碳生活)
As we all know, having a low-carbon life will be very important to us.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共四大题、37小题。第1~30题将答案完成在填涂卡的相应位置,第31~37题将答案完成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14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利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是目前中国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的最高荣誉。2011年苏州在努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理念的是
A.工厂或其他产业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B.大力发展公交及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事业,缓解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C.实时对企业的排气进行监测,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大气排放污染源
D.向河道内投放花白鲢鱼苗
2.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 D.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4.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灯管内充入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B.镁粉燃烧做烟花和照明弹
C.氧气用于病人急救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5.下面所述的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苏州东山开采出的石灰石
C.冰水混合物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剩余的固体
6.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宜居城市,到处鸟语花香。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会正确的实验观察方法十分重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8.对能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能源汽车不需要任何能量 B.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转化
C.燃烧,只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9.右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2
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氧气应用于金属焊接,是由于氧气燃烧产生大量热
C.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D.氦气能用作于探空气球,是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H2O2
12.2011年1月,怀宁县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铅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B.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
C.铅笔芯内含有铅,儿童使用时易中毒
D.铅属于金属元素
13.下列操作中,能最容易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C.闻气体的气味 D.插入燃着的木条
14.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15.2011年“3·15晚会”曝光河南双汇火腿“瘦肉精”事件(“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6H19OCl3N2)。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瘦肉精”由6种元素组成 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
C.“瘦肉精”属于氧化物 D.“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6.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其体积约比为1﹕2
B.此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气、氧气组成
C.在水中加一些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电解水的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7.已知某种NH4NO3样品中混有不含氮元素的杂质,测得该NH4NO3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24.5%,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
A.24.5% B.49% C.80% D.70%
1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木炭代替红磷用燃烧法做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用托盘天平称取8.58g的食盐固体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用含硫火柴燃烧后的产物,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9.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20.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21.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②碳、锌、铁、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钙摄入不足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但过多摄入钙,对身体也不好,易患白内障
④市售的红桃K生血剂补充的是人体所需的钾元素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22.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③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23.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蜡烛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生成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24.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D.消毒
25.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
2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洗后,试管壁形成了一层均匀的水膜,证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实验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拿出水面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27.下列方法中不可用于区别蒸馏水和硬水的是
A.水蒸干后有固体剩余的是硬水 B.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C.测密度,密度大的是硬水 D.尝一下,有咸味的是硬水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
B.原子团一定带负电荷
C.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29.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D.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30下列关于启普发生器(如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启普发生器是块状固体与液体试剂在常温条件下起反应
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B.实验开始时先从装置中a处加液体药品,再从b处加固体药品,
实验结束后从c处倒废液
C.使用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启普发生器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优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31.(7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三个硅原子 ▲ ; 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 ▲ ;
③两个高锰酸根离子 ▲ ; ④标出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
⑤氖气 ▲ ; ⑥氧化铁 ▲ ;
⑦氯化亚铁 ▲ ; ⑧氢氧化铝 ▲ ;
⑨碳酸钡 ▲ ; ⑩硫酸铵 ▲ ;
(2)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涵义:
①2SO2 ▲ ; ▲ ; ②3S2- ▲ ;
(3)写出下列反应表达式的意思:Cu + O2 CuO ▲ 。
32.(4分)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名称 硝酸钙 ▲ 氨气 氮气
化学式 ▲ N2O ▲ ▲
氮元素化合价 ▲ ▲ ▲ ▲
33.(6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反应表达式(用化学式表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通电分解水: ▲ ,该反应属于 ▲ 反应类型(填基本反应类型)。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 ,生成的物质都属于 ▲ (填物质类别)。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燃烧的镁条应用 ▲ 夹持置于 ▲ 上。
(4)久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膜: ▲ ,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4.(7分)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本次“国际化学年”的主题是“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以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庆祝国际化学联合会和居里夫人在化学领域为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1)下列安排属于本次“国际化学年”系列活动的是 ▲
A、纪念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奖100周年的庆祝活动
B、庆贺国际化学联合会成立恰逢100周年的活动
C、开展多种形式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的宣传活动
D、消除将掺杂制假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怪罪于化学的偏见
(2)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固态的①H2O,还有②Hg、③NH3、④CH4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填序号),属于氧化物的是 ▲ (填序号)。如果除Hg以外的其余三种物质按照H2O、NH3、CH4的顺序排列,则排列的依据是 ▲ (写一种即可)。
(3)为了积极配合参与“国际化学年”活动,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亲自作词创作了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并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其中有这样两句歌词:“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例如多吃香蕉能使人快乐,原因是香蕉中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羟色胺的物质,能使人的心情变得愉悦,羟色胺的化学式为C10H12N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羟色胺由 ▲ 种元素组成,羟色胺中C、H、N、O各元素质量比为 ▲ 。(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并注意格式,下同)
②羟色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结果保留至0.1%)
③50g羟色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至0.1g)
35.(5分)下列A ~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医院可用A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 ▲ (填“a”或“b”) 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2)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3)C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 ▲ 。
(4)D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 ,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未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红磷足量
(5)E实验的现象为 ▲ ,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 ▲ (用化学式表示)。
(6)F实验中,先将盐酸滴入集气瓶,再将氢氧化钙溶液滴入集气瓶,则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 ▲ ,后 ▲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36.(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试管底被穿通,留下圆形小孔。在老师的启发下。兴趣小组变废为宝,将细铜丝揉成小球垫在试管底部,配上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和烧杯,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1)若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块状___▲___ (填药品名称。下同), 烧杯内盛放的液体是 ▲ 发生反应的反应表达式 _ ▲ (用化学式表示);此装置可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想要使反应停止,可如何操作 ▲ 。
(2)制备气体之前,都必须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上述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
37.(7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 。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O2和 ▲ (填化学式),
MnO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 ▲ 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 ▲ 法收集氧气。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O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
应的反应表达式为 ▲ (用化学式表示)。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 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O4置于试管中,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K2MnO4质量的方法,而是用了另一种实验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是正确的。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B B D C C B D D B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A C D A B C D D A B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D C A C B A D B C B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31.(7分)
(1)①3Si ②CO2 ③2MnO4ˉ ④H2CO3 ⑤Ne
⑥Fe2O3 ⑦FeCl2 ⑧Al(OH)3 ⑨BaCO3 ⑩(NH4)2SO4
(2)①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②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氧化铜
32.(4分)
物质名称 硝酸钙 一氧化二氮 氨气 氮气
化学式 Ca(NO3)2 N2O NH3 N2
氮元素化合价 +5 +1 -3 0
33.(6分)
(1)H2O H2 + O2;分解
(2)Cu2(OH)2CO3 CuO + CO2 + H2O;氧化物
(3)Mg + O2 MgO ;坩埚钳;石棉网
(4)CO2 + Ca(OH)2 CaCO3 + H2O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4.(7分)
(1)ABC
(2)② ; ①;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减少或分子中氢原子数量不断增多(答案合理皆可)
(3)① 4
解:m(C)︰m(H)︰m(N)︰m(O) = 12×10︰1×12︰14×2︰16×1 = 30︰3︰7︰4
② 解: × 100% = 15.9%
③ 解:m(N) = 50g × 15.9% = 8.0g
答:50g羟色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8.0g
35.(5分)
(1)b (2)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与A做对比 (4); ②
(5)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H2 + O2 H2O (6)变小;变大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36.(4分)
(1)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CaCO3 + HCl CaCl2 + H2O + CO2 ;将试管提出液面
(2)向烧杯内加水,关闭止水夹,将试管放入水中,若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外形成稳定液面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37.(7分)
(1)①分液漏斗 ②H2O2 ; 催化 ③ 向上排空气法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K2MnO4和MnO2中都含有氧元素
① Ⅰ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复燃,则猜想Ⅱ正确
B.固体药品取用
A.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
C.熄灭酒精灯
a
b
c

b
a
浓氨水
酚酞
试液
C、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A、洗气瓶
B、蒸发食盐水释
氢氧化钙
溶液
足量
红磷
石灰石
F、确认CO2与Ca(OH)2发生化学反应
E、氢气燃烧产物验证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
通电
点燃
点燃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第一部分(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bāo( )贬 隔mó( ) 言简意gāi( ) 一chóu( )莫展
2.下列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1)大小画舫,来往穿唆,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霄达旦。
(2)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崖,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禅娟”了。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
(2)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蒹葭》)
(5)_______________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司马迁《陈涉世家》)
(6)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7)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______》)
4.名著阅读。(5分)
①在《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库之间因为什么问题而产生矛盾?格列佛又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帝国的入侵? (3分)
②说说《骆驼样子》中,“骆驼样子”称号的来历?之后又是谁让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愿望成了幻景?(2分)
5.元宵晚会上出了一些谜语,下面三个谜面的谜底均是《桃花源记》中的相关句子,请从A-J中选出合适的答案。(3分)
A.芳草鲜美。 B.落英缤纷。 C.豁然开朗。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E.便要还家。 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G.乃不知有汉。
H.不足为外人道也。 I.屋舍俨然。 J.处处志之。
①女儿国——______________。
②肥水不落外人田——______________。
③夫妻吵架——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共44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9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复行数十步 B.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此中人语云
属引凄异 (《三峡》) 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2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②具答之③皆出酒食④停数日,辞去。⑤皆叹惋⑥乃不知有汉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8.从第3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让人向往的是什么?(2分)
9.本文用词精到,含蕴丰富。“怡然”和“欣然”都解释为快乐的样子,但细读之后,又有所不同。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完成第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亲旧;亲戚朋友。 造:到……去。 辄:就。 吝情:舍不得。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晏:安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
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
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迭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11.作家在刻画菲利普形象时,他的神态呈现有着递进之妙。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作分析。
(2分)
12.下面的句子中都用到了“赶紧”一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4分)
①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②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3、文中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相遇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菲利普夫妇才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设想假如那个卖牡蛎的于勒偶然间抬起头来,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相遇,请以于勒的角度,写出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场景,并从文中找出依据。(2分)
阅读《失落的乡村》,完成14-16题。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母胎。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人文化思维习惯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乡村文化的滋养,中国文化也就不会有其罕见的历史韧性;也正是由于乡村文化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获得最为原始、本质的精神资源。在中国大多现当代作家身上我们都可以察觉到某种神秘的、固定的精神乡村的存在:鲁迅的________、沈从文的_________、叶圣陶的_________、废名的竹林家园、莫言的高密、汪曾祺的________、陈忠实的_________、贾平凹的商州、刘绍棠的_________……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乡村文化的重视,亦是对我们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视。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乡村文化中灰暗、迂腐的一面:礼教依然或多或少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迷信力量依然在广大乡村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家族势力依然垄断着乡村重要的话语权,人们的思想依然难逃封建、愚昧的牢笼……然而,从客观的文化视野来看,乡村文化在整体上依然有着巨大的活水作用,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我们这一代90后,大抵是
离于乡村文化之外的“局外人”,在我们的世界观中乡村文化就是作为愚昧、保守、封建的对应物存在的。但是,无论怎样宣告自身独立于乡村文化之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依然保留着对乡村文化的某种真实的依恋。
然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乡村文化走向颓废的现状。今年回家过年,我明显感觉到了乡村文化走向失落的无奈——满眼的水泥地上已很难再有泥土的清香;阔气的人家早已摧毁传统的乡村建筑,建造起拔地而起的西式洋楼;过年期间,那种儿时亲切的氛围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某种逢场作戏般的陌生;再也难看到孩子们某种“野蛮”的姿态,更多的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旱熟般的“宣言”,乡里的学校只剩十几个学生在孤独的学习,更多的孩子旱就向城市这座“围城”投奔。城市文明的突进,已让乡村文化遭到了无情的收编,乡村文化的生命力也愈加单薄,乡村人开始学习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愈加主张物质、关系的社会中,乡村文化也渐受感染,很难独善其身。
当我们为城市化向乡村推进深感自豪时,我们也开始失去了文化的自我。精神家园般的乡村文化,就这样一点点被浪费着、消耗着、出卖着——而我们却毫无察觉。感官的物质利益带给我们的只有短暂的快感,而恒定的文化却可给我们带来宁静的皈依感。
乡村!乡村!
14.填写横线上有关作家的区域名称。(写三个即可,多写错即扣分)(3分)
15.品读文中划线句的语言效果。(2分)
16.文章以“失落的乡村”为题,却以乡村文化开篇,有怎样的妙处?再结合全文说说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阅读林贤治《看灵魂》,完成17-21题。
(1)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2)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荡的美丽。列维坦站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3)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4)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5)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6)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急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而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7)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因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不再相信眼泪。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
(8)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做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旋律之中。
(9)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绝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喷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10)多少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望不见他那黑暗的底部,然而却又同时感受到从谷底升腾起来的温暖雾气。他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灵魂。卡夫卡只是因为真诚而变得极度虚怯,所有纷纭怪诞的梦,其实是缘于一种单纯。他是一棵孤独的树。西方有许多这样孤独的树。自我眷注使他们彼此远离,唯荒原的风,吹来吹去,逐个地抚慰他们,成为他们共同的艰难的呼吸。
(11)我喜欢忧郁的人,一如喜欢孤独者。孤独者只身应对来自庞大的实体或虚无的挑战,所以是勇敢的。忧郁却是无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情思的无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哲思的无奈。李商隐守护烛火,陆游骑驴远游,龚定庵把箫而呜呜吹,都是一种无奈。忧郁是感伤的姐妹。哈代、赫塞、契诃夫和蒲宁,一生都在诉说忧郁。哈代在上流社会中隐瞒了乡下人的身份,但是我知道,虚伪不是他的灵魂所固有的。谎言是环境的产儿。他早已赤身裸体地站在自己的字行里了。
(12)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
(13)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乌,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唯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多年以来,我默默注视东方的一具大灵魂,呐喊着且彷徨著的大灵魂,以致几乎忘却外面的世界和自身的存有,那是何等奇异的灵魂啊!灵魂的感通给人温热,给人濡润,使人在孤独和荒凉申无畏地茁长。大约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卡菜尔才讲说他的英雄,罗兰才写他的《巨人三传》吧?然而,大群被称为“卑贱者”的灵魂,草野间的灵魂,痛苦而喑哑的灵魂,却以一代又一代顽强地保持着高贵、完好的内质,叫我感动得流泪! (全文有删改)
17.文章的标题是“看灵魂”,作者为何在(1)-(4)段用大量的文字写“看风景”?(3分)
18.细读第(6)自然段,说说三个伟人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的语言又有何特色?
(3分)
19.第(9)自然段中,法国画家米勒感叹“可怜的小王子”,从上下文中看,“可怜”有何深意?(3分)
20.在(7)-(11)自然段中,作者透视了哪三类可贵的灵魂?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4分)
21.在作者的笔下,惠特曼是一片大陆,康德是一个湖,爱因斯坦是一阵飙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深谷,卡夫卡是一棵树。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说的“东方的一具大灵魂”是谁?仿照作者的写法,用一句话写写你心目中这位伟人的灵魂的模样。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理由。(4分)
三、作文(共60分)
22.流浪在异国他乡的土壤,诗人北岛呼喊着“中文,是我惟一的行李”,继续他忧伤孤寂的旅程。有一天,若也要背起行囊远行,你将如何?请以《________,是我惟一的行李》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
A.《蒙娜丽莎》 B.《雅典娜女神像》 C.《掷铁饼者》 D.《西斯廷圣母》
2.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 素。”此处所称的“地理上的发现”是:
A.郑和下西洋 B.文艺复兴运动
C.马可.波罗来华 D.新航路开辟
3.右图是哪位航海家船队的航行路线: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164 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C.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D.处死查理一世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A.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B.限制了王权,国王不能滥用权力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
D.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6.这是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雕像,它矗立在美国一个小镇
的中心,他的脚下的碑上写着:坚守阵地。正是发生在
这个小镇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请问这
个镇是:
A.波士顿 B.约克镇
C.来克星顿 D.萨拉托加
7.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的是:
A.规定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
B.国会掌握立法权
C.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D.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欧洲封建制度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一个“暴发户”。这里的“他”是指: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罗伯斯庇尔
10.17至l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时期,英、美、法三国爆发的革命,影响深远,其共同的历史意义有: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②④     B.②③      C.①⑧     D.①④
11.蒸汽机出现后,“蒸汽革命”开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的大门。这场革命始于:
A.17世纪6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1840年             D.19世纪60年代
12.“Human beings could achieve great things.”这句话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法国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3.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进行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15.下图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请问这是:
A.英国宪重运动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6.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  ④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④②③
17.“起来,饥寒交道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这首《国际歌》成为被压迫人民的战歌,传遍欧洲,响彻世界。其创作背景是: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8.右图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他
在2008年1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
凯恩,当选为第44任美国总统,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
非洲裔拥有黑人血统的总统。奥巴马能够当选美国总统,最
得益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黑奴贸易           C.美国独立战争
B.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C.完成工业革命          D.十月革命
20.明清维新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D.允许土地买卖
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22.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船队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横渡了茫茫的太平洋,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23.1789年7月l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24.180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发动叛乱的借口.
25.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26.19世纪中期,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英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7.英国的文学巨匠________著有《哈姆雷特》等巨著;______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28.珍妮机的发明者是________: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的名叫“________”的火车机车试车成功。
29.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________战役;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提问,同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须定期召开;议员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文件?(3分)
(2)结合材料一回答,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1分)
(3)材料二中这部文件颁布的具体日期是什么?(1分)
(4)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何?(1分)
31.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材料一:进入14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新兴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封建统治相对薄弱的意大利城市悄然而至。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精神是什么?(1分)这场运动的先驱是谁?(1分)
(2)材料二选自哪个纲领性的文件?(1分)其作者是谁?(2分)
(3)材料二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2分)
32.材料一:2005年6月7日,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
立起了一位沙皇的首座塑像(见右图)。在揭幕仪式上,卢日
科夫市长说:“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的首座塑像终
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
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
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材料四:“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这位沙皇是谁?(1分)这场改革的性质是什么?(1分)
(2)结合材料二回答:这次改革维护了谁的利益?(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场改革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四及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谈谈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1分)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物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2.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夏天,柏油马路在烈日下会被晒热
B.冬天,两手相互搓一搓就会暖和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会发光发热
D.反复弯曲铁丝后,铁丝变烫
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NP段水平.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M到N的过程,势能不变
B.M到N的过程,动能减小
C.N到P的过程,势能增大
D.N到P的过程,动能不变
4.如图所示的导体,A端粗,B端细,则电流流过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到B,电流逐渐增大
B.从A到B,电流逐渐减小
C.从A到B,电流大小不变
D.无法比较AB两端电流的大小
5.2011年6月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我国选手李娜力战群雄,获得冠军.关于比赛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网球下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网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C.网球落下撞在地面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D.网球飞来撞击李娜的球拍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6.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7.下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小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物静止不动 B.小刚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C.小丽用力搬起箱子 D.人提着水桶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
8.为了生活方便,卧室里的同一个照明灯通常用两个开关控制,一个安装在进门处,另一个在床头附近,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下面四幅图是小明用电池作为电源设计的四个电路模型(其中A图中的S1、S2及C图中的S1为单刀双掷开关),能满足要求的是( )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能直接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 )
10.下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11.如右图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
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
 A.500N   B.250N    C.300N    D.800N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三只电表均完好.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
 A.电压表V1示数为零,灯L1断路
 B.电压表V1示数为零,灯L1短路
 C.电流表A示数为零,灯L2断路
D.电流表A示数为零,灯L2短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照明电路中的白炽灯和控制它的开关是________联连接的;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是________联的.
14.如图(甲)所示,炒菜时,燃料
  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
 能,如图(乙)所示,在海边沙滩,
 我们经常发现,沙子滚烫,而海水
 依旧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
________比沙子大.
1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沿水平
 方向匀速拉动一个重2000N,底面
  积为0.5m2的物体A时,A受到地
  面的摩擦力为600N,作用在绳端
 的拉力F为250N,则物体A对地
 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该装置
 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16.如图所示,使用撬棒把石块1撬起,若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________点:撬起石块l时,沿DM方向用力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沿DN方向用力.
1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见下表.
 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据此可解释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8.小明同学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帮助邻居张奶奶将一袋15kg的米匀速背上15m高的六楼,上楼共用时3min,在此过程中,小明对这袋米做了________J的功,对米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W. (g取10N/kg)
19.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高; “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__增加.
20.如图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1、S2时,灯L1、L2是
_______,只闭合S3时,灯L1、L2是_______.(填
“串联”或“并联’,)
三、作图与计算(21~24每题2分,25、26每题6分,共20分)
21.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的动力,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阻力F2
22.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23.请在图中的两个虚线框内,选填“电源”和“开关S2”的符号,并满足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24.请根据图中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5.(6分)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
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正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
(1)拉力F;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6.(6分)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他们在烧杯中装了质量为100g,初温为76℃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并每隔2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该地点的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这些水从76℃加热到刚好沸腾时所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3)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10%被水吸收,则把这些水从76℃加热到刚好沸腾时,需要完全燃烧酒精的质量是多少?【c水=4.2×103J] (kg·℃)q酒精=3.0×107J/kg】
四、实验与应用(共40分)
27.(9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28.(5分)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图丙中,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填“增 加”、“减少”或“不变”);
(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婷婷同学评估小红同学所画的图像丁时指出:图像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一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
联供电,他们选择了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1、L2.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
  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
  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
(2)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连接器材时,
   开关应________.
(3)小明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时,
 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悦说这样
 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测量L2两端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8分)电学课中,老师曾讲过“水果电池”,激发了某同学对苹果导电性能的探究:
(1)你认为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片B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水果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果电池把内能转化为电能
  D.水果电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下表是该同学用伏安法,在一定电压下研究苹果的形状、甜度和通过的电流的实验数据:
  根据上述表格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它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所示:
由表一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两表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
32.(8分)瑞瑞同学有—辆玩具电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上的小动物可以自由旋转,这种功能是由两个电动机带动的,如图所示是该玩具电动车的简化电路图.目前该车某一处出现了故障:通电后玩具电动车只能行驶,上面的动物不能旋转.对此,瑞瑞同学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旋转开关有故障;
  (2)可能是旋转定时器有故障;
  (3)可能是________有故障.
  瑞瑞同学利用一只电压表来判断故障的位置.
  [进行实验]
(1)将玩具电动车装上四只新干电池,闭合旋转开关和旋转定时器;
 (2)将电压表一端接在d点不动,另一端依次接在a点、b点和c点,观察电压表示数.
 [分析与论证]
  (1)如果另一端接在a点时电压表有示数,接在b点时无示数,说明旋转开关____________(选填“断路”、“短路”或“正常”);
 (2)如果另一端分别接在a、b点时,电压表都有示数,然后改接到c点,发现电压表仍然有示数,且Uad=Ubd=Ucd,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正常,________有故障.
[交流评估]
瑞瑞将他的检修方法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交流.
  (1)小明说,在[进行实验]的第(2)步,只用一根导线连接a、c,就可以判断旋转电动机是否断路,方法是:如果旋转电动机__________,就表明它是好的.
 (2)小华说,在[进行实验]的第(2)步,也可以用电流表检测旋转开关和旋转定时器是否损坏,方法是:将电流表接a、b,如果旋转电动机仍不转,表明旋转开关可能是____________(好的/坏的);再将电流表接b、c,判断旋转定时器的好坏;但绝对不能将电流表接到c、d之间,否则有可能________.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思 想 品 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4大题、29小题。开卷考试。请在答题卡和答卷纸上作答。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第Ⅰ卷(客观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以下题目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6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1、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A、物质生产和政治活动 B、经济、政治和文化
C、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 D、个人与社会
2、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碾过,18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最终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这起事件警示我们,学会亲近社会必须
①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 ②不做“看客”
③要有同情心,主动关爱他人 ④要忠于职守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中国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发展做出了贡献
B、中国文化是世界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
C、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将会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资源
D、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4、“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但不可以不学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不必去上大学
③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④没有文凭是没有关系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
5、10月16日无锡召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工信部决定将组织指导4000家食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市场稳定。这告诉我们
A、诚信人们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B、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
C、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D、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6、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更重要的是
A、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
B、明确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心态亲近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C、关注时事政治
D、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团结统一 D、自强不息
8、由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估计不足,期望值过高;或者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等,造成愿望、目标无法实现,这些挫折导致的因素是
A、心理因素 B、社会因素 C、生理因素 D、自然因素
9、我们苏州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外来打工者的辛勤劳动,他们为我们城市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理应给他们同等的市民待遇。从合作的相关知识角度回答给打工者同等市民待遇的依据是
A、合作必须做到合理分工、科学计划
B、合作必须做到有效指挥、相互配合
C、合作必须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
D、合作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共享合作成果
1 0、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时刻都感受到激烈的竞争气氛。下列关于竞争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②竞争是一种促进创新的机制,不会有负面影响
③正确对待并参与竞争是人们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④竞争和合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11、个人有个人的秘密,国家有国家的秘密。下列对严守国家机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B、是我们每个公民热爱祖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C、就是法律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D、对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人和事,只要发现,都要及时举报
12、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依法治国。这是因为
①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只要依法治国,就能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④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13、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相关法律问题的规定有近500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1000余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有1万余部,此外,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制定了3万多部规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完全实行依法治国
B、我国的法律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
C、有法可依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任何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14、“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句话强调了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
15、近期,苹果公司的新款手机iPhone 4S在全球热销,售价600美元的手机,其零配件由全球超过12家制造商提供,成本约270美元。其中约80美元的材料是韩国产品,美国、德国和日本一些公司则提供另一些材料。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企业,则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提供先进技术和创新设计的苹果公司毛利润则高达50%。这说明了
①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②我国企业也应该努力走创新之路
③国家要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人物去实现,伟大的人物需要伟大的精神去完善,伟大的民族更需要伟大的民族意志去支撑。”这表明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的精神
D、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二、判断(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涂“B”。每小题1分,共10分)
17、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18、对人对事,与他人交往,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基本要求。
19、对他人缺乏同情、关心和帮助;对集体事业、国家利益漠不关心,不愿承担义务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表现。
20、挫折在行为上表现为无所适从、自暴自弃、埋怨他人、愤怒和沮丧。
21、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23、合作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其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24、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诚信社会是打造诚信政府的基础。
25、任何揭露他人隐私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6、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第II卷(主观题,共24分)
三、简答题(共2题,12分)
27、今年以来,重庆沃尔玛超市3家分店以低价普通冷鲜肉假冒高价“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额4万余元。近几年来,某些不诚信经营的商家严重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对此,有人认为;只要有关部门对这些制假售假的商家严格执法,就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
请运用第五、六课的知识分别从国家和公民角度分析该观点。(6分)
28、近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每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近10%占江苏全省约60%,今年1~8月,苏州对外贸易额已超过上海。英国经济学家信息社今日公布全球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国大陆有8个城市上榜,苏州列大陆第二。于此同时,在调查苏州老百姓幸福感的时候,也有抱怨声:有的百姓抱怨房价太高,有的则抱怨物价上涨幅度太大,还有的抱怨工作压力太大……
  结合“成长在社会”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第一课知识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苏州发展现状的呢?(4分)
(2)要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保证是什么?(2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12分)
29、背景: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天宫一号将与后续发射的神舟八号在太空完成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成为美国、前苏联后,第三个掌握此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成为美国、前苏联后,第三个掌握此关键技术的国家。从电视上,我们看到的是,最后发射时的璀璨和光芒,但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这背后许多点滴片段:
片段一:“天富”的命名来源于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拥有很强民族气息。除颇具中国特色的“天宫”名称外,“天宫一号”实验舱还将携带一个具有浓厚中华元素的中国结邀游太空。
片段二:天宫一号研发过程中,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曾摆在相关科研人员的面前,他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于迎来了成功的这一天。
片段三:天宫一号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如:“天宫一号”上的超级智囊,不仅可以帮助航天员了解飞行器的所有信息,还能实现在天地之间收发E-mail、在轨软件更新等等。
片段四:在天富成功发射背后,还有着这样一群的英雄:航天燃料有剧毒,工作者每天要与剧毒燃料打交道。在燃料站内,墙上高挂着工作人员一份份“决心书”,有一位在此度过十六载春秋的老兵临走时写道“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悔于祖国赋予他的责任,无悔于自己脚下这片土地。”
请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从社会主义性质角度分析,为什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在航天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2分)
(2)运用“融入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回答“天宫一号”携带“中国元素”升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3分)
(3)片段二和片段三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4)结合“成长在社会”知识,请问片段四中这位老兵的决心书,对你有何启示。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