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41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41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技术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动量守恒 反冲
大气压强
关系
科学与技术各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但又都不是孤立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共同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提出发展的可能,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2.中国的技术现状
网络过滤技术
面相识别技术
考试防作弊系统
造假识别技术
领先技术
落后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
冶金工程技术
航空技术
发动机
1.奥迪Audi AG: 2.0L TFSI turbocharged DOHC I-4 (A4 Avant)
2.宝马BMW AG: 3.0L turbocharged DOHC I-6 (135i Coupe)
3.宝马BMW AG: 3.0L DOHC I-6 Turbodiesel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335d)
4.克莱斯勒Chrysler LLC: 5.7L Hemi OHV V-8 (Dodge Ram/Challenger R/T)
5.福特Ford Motor Co.: 2.5L DOHC I-4 HEV (Escape Hybrid)
6.通用General Motors Corp.: 3.6L DOHC V-6 (Cadillac CTS)
7.本田Honda Motor Co. Ltd.: 3.5L SOHC V-6 (Accord Coupe)
8.现代Hyundai Motor Co. Ltd.: 4.6L DOHC V-8 (Genesis)
9. 丰田Toyota Motor Corp.: 3.5L DOHC V-6 (Lexus IS 350)
10.大众Volkswagen AG: 2.0L SOHC I-4 Turbodiesel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Jetta TDI)
3.通用技术——我们的课
《技术与设计1》强调对技术的理解和对设计内容的把握。
内容:走进技术世界
步入设计殿堂
体验设计实践
展现设计成果
再创设计新意
《技术与设计2》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一、电子控制技术
二、建筑及其设计
三、简易机器人制作
四、现代农业技术
五、家政与生活技术
六、服装及其设计
七、汽车驾驶与保养
4.国外和其他省份开展情况
技术课程在日本被称为《技术与家庭》,涵盖信息技术和家庭、生活技能的学习,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本的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课本,内容涵盖了做料理、照顾婴儿、缝补衣物、了解木材和制作简单的木制品、简单的机械修理等,
初中课程某一主题是为幼儿设计和一组游戏,教师提出课题后,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分组制作了类如套圈游戏,投掷游戏和三维桌上弹球游戏。
高中的课程某一主题是为学校设计和制作一分钟的广告片。学生们拿到命题后在用DV拍摄了自己认为有宣传价值的校园镜头,回到课堂后综合运用平面制作软件、DV剪辑软件来组织自己的广告创意。
第一节 技术的产生
《技术与设计1》
案例1: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案例2:
    飞机的诞生
思考: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哪方面的需求?
飞机的诞生满足了人类什么愿望?
造纸术和印刷术
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
满足
飞机
满足
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愿望
技术
目的
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总结1:
技术是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假设2:大家是一名原始人,会有哪些需求和愿望,会发展成什么技术?
需要着衣
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需要进食
需要住所
建筑技术
需要出行
车船制造技术
需要联络
通信邮电技术
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食品烹饪加工技术
总结2: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技术的世界里,生活处处是技术!
讨 论 交 流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电话
远距离信息交流
电视机
风洞
计算机技术
远距离图像及信息交流
飞机及航天器实验
信息交流,存储,传输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印刷技术 文化传播的需要
农耕技术 温饱的需要
摄像技术 信息传播的需要
B超技术 身体健康的需要
讨 论 交 流
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出你认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十项技术。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与科学家们在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10大技术:
第一项:眼镜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第八项:数字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第十项:电脑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10大技术:
案例分析3:
“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因为地势低洼,荷兰总是面对海潮的侵蚀,生存的本能给了荷兰人以动力,他们筑坝围堤,向海争地,营造生息的家园。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欧洲流传的这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的确,如果没有这些高高耸立的抽水风车,荷兰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后来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芳香……
总结3:技术的自然属性
技术的产生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统一发展!
讨论交流:
阅读案例: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完成P6.
案例分析4:
   血吸虫病古今防治对比
事例1:毛守白,医学寄生虫学家。 1948年,他在市郊栖霞山选了一个范围不大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拟进行灭螺试验。当地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仅孳生在一段长不足1公里的河道内。他想试用土埋法灭螺以根除血吸虫病的危害,所需经费只需250公斤谷子的代价。可是,从当地的乡公所到国立的中央卫生实验院,他一次次恳求,一次次碰壁。冷酷的现实迫使他作罢。
事例2:全国免费治疗!
总结4: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补充案例1:
冰岛利用地热而建的玻璃温室
补充案例2:
“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
鱼嘴
飞沙堰
飞沙堰:具有泄洪排砂的功能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
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
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第24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审议工作,四川省的青城山暨都江堰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都江堰” 。
250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都江堰
还有哪些例子
如: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输、退耕还林……
到2009年,三峡工程总装机26台机组,发电量847亿 度,可以照亮半个中国。
三峡工程的建成,将有效的缓解国家的能源问题。26台机组的电量相当于10个大亚湾核电站,十个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为此,每年可减少煤耗4000-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和大量工业废水。"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清洁安全的水电可以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碧、空气更清新。
然而这样另所有中国人民为傲的工程中,它的从设想到建设却经历了90多年的时间。
1992人代表大会关于三峡工程建设议案表决通过,是迄今为止中国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因为移民和大搬迁,三峡库区的植物遭遇了灭顶之灾,至于涪陵榨菜今后还叫不叫榨菜,没有谁知道.
100多万人必须迁移,肥沃的河岸土地将被淹没;珍稀濒危与中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某些重要的历史名胜古迹将被淹没,其中的部分古迹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
……
课内拓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的利与弊
课外调查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有改变我国南涝北旱局面的明显效益,但其负面影响也相当严重,长江入海口的海水倒灌,东线的水体的严重污染,西线的地质安全,有人断言,从总量上来说,其破坏将超过三峡工程。 另外,移民问题,文物问题(山阳城遗址和恩村玉帝庙,丹江口库区),血吸虫问题(向北扩散或转移),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破坏。
补充案例1:从火到灯
月光
火山
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
钻木取火
利用自然光照明
利用自然火照明
利用技术取火照明
案例分析:从火到灯
火把
动植物油灯
蜡烛
煤油灯
煤气灯
火类照明时代
案例分析:从火到灯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各式白炽灯
各式日光灯
各式节能灯
电气照明时代
思考
1.为什么会产生照明这种技术,是什么动力推动照明技术不断发展的?
2.没有了照明设施,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3.未来的照明技术有可能怎样发展?
(3)奥运会的火种是如何采集的?
北京奥运圣火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希腊奥林匹亚按照传统仪式取火;2008年3月25日-30日,进行希腊境内的火炬接力活动;2008年3月30日,在希腊泛雅典体育场(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会场)举行圣火交接仪式;2008年3月31日,在北京举行欢迎圣火进入中国及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火炬传递历时130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