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上《5.2 预防犯罪》ppt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八上《5.2 预防犯罪》ppt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违法行为种类
根据社会危害
违法行为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共同点:
①都是违法行为;
②都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根据法律类别
看视频,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P52
2、什么是犯罪?它哪些基本特征?P53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P54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P55
学习任务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
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P52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_________。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_________。
01
OPTION
02
OPTION
1、试分析对比上述行为,同样是殴打他人,定性是否相同?
2、如何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犯罪?

小法官,请你辨别罪与非罪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
刑法
犯罪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犯罪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含义
犯罪,也叫刑事违法行为,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P53
知识盘点
大家谈: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想一想: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
是否构成犯罪?
(1)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触犯了刑法,构成犯罪。
3.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独立使用
可独立使用
或附加使用
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分、刑事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
知识盘点
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任何违法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论年龄大小!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3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案例分析
1、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2、陈某的经历给我们预防犯罪什么启示?
预防犯罪
品学兼优——结识游手好闲的“朋友”——无心学习、旷课——自责——放纵
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经常偷窃”(公安机关拘留)——网吧玩游戏——拦路抢劫(判刑)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


不加以改正
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比较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区别
旷课、夜不归宿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多次拦截欧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区别于多次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多次偷窃
区别于多次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
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传播淫秽等音像制品;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等活动
收听、观看属于不良;传播属于严重不良。
反思自我:
(1)给其他同学起绰号,玩手机不能自控,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护公物,迟到,打架,等等。你有过类似的不良行为吗?
(2)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危害?
(3)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1)加强自我防范。
(2)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3)杜绝不良行为,明确是非界限。
(4)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盘点
怎样预防犯罪?P55.56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结果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预防犯罪
促进
犯罪基本特征
社会危害性(严重)
刑事违法性(触犯刑法)
刑罚当罚性(受刑罚处罚)
课堂小结
1.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重大责任性
D
课堂训练
2.
目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应承担________法律责任。(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
B.触犯了刑法 刑事
C.严重社会危害性 行政
D.触犯了刑法 民事
A
3.
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说明?(?
?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作业:1、绘制本框思维导图
2、小组长检查背诵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远离违法犯罪,
做文明中学生,
为社会和谐作出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