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轮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型改进的建议意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于第一轮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型改进的建议意见

资源简介

关于第一轮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型改进的建议意见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可民
如何在高三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复习的关键在课堂,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益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1年10月13日,高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在龙泉一中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研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课型构建。我们认为,新课程备考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历史复习课堂应该抓住什么——备考讲策略;第二,历史复习课堂应该怎样学——计划要落实;第三,如何学会学习——效果看反馈。
第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和能力。
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一、运用多元史观,建构学科体系
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它是史学的灵魂。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应有差异,甚至对立。目前我们必须重视和掌握五种史观。第一,文明史观。从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第二,近(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第三,整体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第四,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第五,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曾经是我国史学界的主导史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日益加强,这一史观的主导地位逐渐淡化,而文明史观的地位日趋增强。运用方法:一是教师可以五大史观为指导重新构建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从而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应史观对史实进行简要的评价。二是运用多元史观渗透到具体的试题中。从考核目标上看,获取和解读信息——可全面、准确的提取试题中所给信息中蕴含的隐性史观观点;调动和运用知识——可运用合适的史观辨别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可运用多元史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活动、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论证和探讨问题——可调动多元史观对历史问题、历史观点进行批判、比较和归纳,并客观、全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历史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与抽象的历史认识构成。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具体史实、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等。
1.历史概念。它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因此,分析历史概念,就是要分析其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的内在联系。教学历史概念,就是要让学生理解:(1)历史概念的含义。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其影响。(2)历史概念的联系。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果、现象与本质等联系。
2.历史史实。它是由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掌握这些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3.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包括历史事件的因果报应、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的升华。掌握历史规律一般途径:一是归纳法;二是演绎法。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教学中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三、抓住能力培养,提升史学意识
根据对14份2011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历史学科能力考查分布,依次是:分析能力(14份)共49题87个小题;概括能力(12份)共27题35个小题;简述能力(7份)共9题10个小题;创见能力(6份)5题5个小题;比较能力(4份)10题10个小题;归纳能力(1份) 2题3个小题。
1.知识与技能。应该达到如下目标:一是知道前人确认的基本史实及其解释和评价;二是理解前人如何解释和评价其确认的基本史实,如能区分历史的客观表述与编者的理解、解释或评价,能按一定要求对历史事实整体的表述、理解或评价分析其有结构意义的部分内容,能按一定要求对历史事实分散的表述、理解或评价综合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能按一定要求归纳和比较历史事实的表述、理解或评价,并指出其相同或不同,能按一定要求对历史事实的表述、理解或评价感知其立场、观点、情感或价值倾向。
2.史学意识。应该达到如下目标:一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二是以古通古,移情神人的历史意识;三是社会进步,各族共同发展的意识;四是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五是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
四、理论统摄史实,进行尝试剖析
1.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历史问题。多角度是从某个或几个特定的视角对同一事物进行分析;多层次是从表象、内容、感性、理性等不同认识层次对同一事物进行分析。
2.利用跨学科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3.从科学人文角度把握时代发展特点。一是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二是掌握理解时代发展的思维方法。
五、第一轮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型设计
概念含义
与联系
确定目标
设计主题
直入导课
导课
构建体系
历史史实
历史概念
线索特征
历史规律
巩固运用
史实元素
分 解
线索形成
规律认识
知识综合
运用迁移
能力升华
知识能力
史学意识
学法指导
阅读方法
审题技艺
解题步骤
表述方式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质疑解疑
检测补救
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