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淮南九年级上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安徽淮南九年级上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安徽淮南九年级上化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中医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在此次新冠肺炎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药材的成长及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药材的光合作用
B. 药材的采集
C. 药材的晾晒
D. 药材的研磨
?
2.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生活垃圾,露天焚烧 B.乘坐公交,低碳出行
C.回收金属,节能减污 D.处理废水,达标排放
?
3. 氮化硅 (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氮、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
B.氮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C.一个硅原子的质量是28.09g
D.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
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溶解固体
B. 滴加液体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D. 检查蜡烛燃烧生成水
?
5. 近期在俄罗斯发现世界上第一颗嵌套钻石(如图),也就是钻石里面还包着另一颗小钻石。其被取名为“俄罗斯套娃钻石”。下列有关“俄罗斯套娃钻石”说法正确的是(? ? ? ? )



A.它是一种新型碳的化合物 B.它里面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能在液氧中燃烧 D.它的结构同于石墨
?
6. 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小明同学一家人的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小明刷牙时一直将自来水开着
B.妈妈洗涤衣物时选择环保型洗涤剂
C.爸爸把家里的水龙头换成节水型的
D.爷爷采用滴管、喷灌方式灌溉农田
?
7. 如图,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物质和一种黑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
B.可以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
8. 米酵菌酸(C28H38O7)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米酵菌酸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米酵菌酸中原子总数为73
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9.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
10.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水银温度计能够指示温度,说明随着温度的改变,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11. 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化合态的氧
B.森林的减少对氧气的循环没有影响
C.钢铁生锈也属于自然界中氧循环
D.臭氧可以自发产生,所以臭氧层空洞不需要担心
?
12.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棉花团中放有碳酸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a管中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b管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B.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该实验中可以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D.该实验节约药品,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解答题
?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人们曾经认为碳元素的单质只有两种,即金刚石和石墨。它的第三种单质C60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其结构显然与石墨和金刚石截然不同,是一种由多个正多边形封闭而成的空心球体,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C60在常温下为紫红色晶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1.68g/cm3,可溶于甲苯等有机溶剂。C60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成为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中的新宠。利用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可用于气体贮存、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C60在医学上应用广泛,例如:将肿瘤细胞的抗体附着在C60分子上,然后将带有抗体的C60分子引向肿瘤,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 因为C60有许多优异性能,所以C60在很多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石墨与C60晶体的一种简单方法是________。

(2)关于金刚石、石墨、 C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 ? ? ? ? ? ? ? ??B.化学性质相似
C.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 ? ? ??D.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3)结合从金刚石和石墨到C60的发现的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写出a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处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处出现的现象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用微型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
?
15. 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1)写出流程图中涉及到的氧化物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石灰石煅烧生成的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O2的一种用途________。
?
16. 在一节实验课上,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展开了探究。
(1)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 ? ? ? ? ? ? ?药品
? ? ?①
块状大理石、?10%稀硫酸
? ? ?②
块状大理石、7%稀盐酸
? ? ?③
大理石粉末、7%稀盐酸
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对比甲和乙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仍有剩余,小明对此展开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一:反应后溶液中无盐酸;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①小丽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后溶液显__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②小明认为小丽的实验不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于是补充了如下实验:
实验A:配制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也不够严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再次改进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反应后的溶液中无盐酸,猜想一成立。

(3)(实验探究二)请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7.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原理为2KNO3+3C+S?=?=?=点燃K2S+N2↑+3CO2↑。
请计算:
(1)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2)配制黑火药时,准备20.2g硝酸钾,理论上需要碳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淮南九年级上化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解答。
【解答】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A.药材的光合作用是植物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药材的采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药材的晾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药材的研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
【答案】
A
【考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化学与环境保护
【解析】
根据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解答。
【解答】
A.生活垃圾,露天焚烧释放大量的污染性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空气净化,故A错误;?
B.乘坐公交,低碳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空气污染,故B正确;
C.回收金属,既能减小环境污染又能废物再利用,故C正确;
D.处理废水,达标排放,可减小对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故D正确;
故选A。
3.
【答案】
C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
B.根据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解答;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
D.元素周期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解答】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故A正确;
B.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所以氮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故D正确;
故选C。
4.
【答案】
C
【考点】
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
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解答。
【解答】
A.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固体的溶解,故A正确;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悬垂于烧杯口的正上方,故B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检验氢气纯度时试管口应竖直向下,故C错误;
D.检查蜡烛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若有水生成,可见烧杯内壁有细小的水珠生成,故D正确;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故不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
C.钻石是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能在液氧中燃烧,故C正确;
D.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其与石墨结构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6.
【答案】
A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
根据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解答。
【解答】
A.小明刷牙时一直将自来水开着,会浪费水资源,不符合节水优先的主题,故A错误;?
B.妈妈洗涤衣物时选择环保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故B正确;
C.爸爸把家里的水龙头换成节水型的可以节约更多的水资源,故C正确;?
D.爷爷采用滴管、喷灌方式灌溉农田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过度渗漏,可以节约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A。
7.
【答案】
B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解析】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解答;
B.根据镁条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解答;
C.根据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解答;
D.根据做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解答。
【解答】
A.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物质和一种黑色物质,白色物质为MgO,黑色物质为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故A正确;
B.镁条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
C.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
D.做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D正确;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氧化物的概念
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
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解答;
B.根据米酵菌酸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28+38+7=73解答;
C.根据米酵菌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解答;
D.根据米酵菌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38):(16×7)=168:19:56,所以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解答。
【解答】
A.米酵菌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一个米酵菌酸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28+38+7=73,故B错误;
C.米酵菌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米酵菌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38):(16×7)=168:19:56,所以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9.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来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来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故错误;
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物,会阻止反应的进行,应该用稀盐酸,故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D.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故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无定形碳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A.根据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解答;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解答;
C.根据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解答;
D.根据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汞原子的大小不变解答。
【解答】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
C.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C正确;
D.水银温度计能够指示温度,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汞原子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1.
【答案】
C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解析】
A.根据人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氧气属于单质解答;
B.根据森林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森林的减少对氧气的循环有影响解答;
C.根据钢铁生锈会吸收氧气,属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解答;
D.根据臭氧可以自发产生,但臭氧层空洞若被大量破坏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臭氧层空洞需要控制解答。
【解答】
A.人的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氧气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森林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森林的减少对氧气的循环有影响,故B错误;
C.钢铁生锈会吸收氧气,属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故C正确;
D.臭氧可以自发产生,但臭氧层空洞若被大量破坏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臭氧层空洞需要控制,故D错误;
故选C。
12.
【答案】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等分析解答。
【解答】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a管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b管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故C错误;
D.该实验中使用药品较少,节约药品,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
13.
【答案】
(1)观察颜色
(2)D
(3)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或我们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或化学可以研究自然界现有的物质,也可以发现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等)(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碳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解析】
(1)根据石墨是深灰色的,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解答。
(2)A.根据金刚石中碳原子按正八面体结构排列,石墨中碳原子是层状结构排列,C60中碳原子是形似足球结构排列解答;
B.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解答;
C.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由分子构成解答。
(3)从金刚石和石墨到C60的发现的过程,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或我们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或化学可以研究自然界现有的物质,也可以发现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等。
【解答】
(1)石墨是深灰色的,而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所以区分石墨和C60的一种简单方法是观察颜色。
(2)A.金刚石中碳原子按正八面体结构排列,石墨中碳原子是层状结构排列,C60中碳原子是形似足球结构排列,所以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故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为:D。
(3)从金刚石和石墨到C60的发现的过程,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或我们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或化学可以研究自然界现有的物质,也可以发现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等。
14.
【答案】
(1)烧杯
(2)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4)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5)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少(或废弃物少)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1)从仪器的外观和用途解答。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
(5)根据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可以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少等解答。
【解答】
(1)从仪器的外观和用途可知,仪器①是烧杯。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a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b处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4)c处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可以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少(废弃物少)等(合理即可)。
15.
【答案】
(1)H2O(CO2或CaO)
(2)CaO
(3)化合反应,Ca(OH)2+CO2=H2O+CaCO3↓
(4)灭火(或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氧化物的概念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的判定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图,CaCO3煅烧分解生成CO2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固体生成物为CaO,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CO2反应又生成了CaCO3;
(1)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流程图中CO2、H2O、CaO均为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
(2)CaCO3煅烧分解生成CO2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固体生成物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3)反应②为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为Ca(OH)2与CO2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H2O+CaCO3↓。
(4)CO2不具有可燃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16.
【答案】
(1)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溶液变红色,酸,②CaCl2,③CO2水溶液显酸性
(3)取少量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滴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酸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证明碳酸盐
【解析】
(1)根据①中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发生;对比甲和乙,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2)①根据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解答;
②根据排除生成物氯化钙对实验的干扰解答;
③根据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解答。
(3)根据证明是否含有碳酸钙:取少量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滴加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解答。
【解答】
(1)①中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发生,图中丙生成二氧化碳较少,对应的实验是①;对比甲和乙,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之一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显酸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
②配制CaCl2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观察到溶液不变色,排除生成物氯化钙对实验的干扰;
③小明认为实验不严谨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3)证明是否含有碳酸钙的步骤:取少量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滴加稀盐酸;现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剩余固体中有碳酸钙。
17.
【答案】
(1)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39+14+(16×3)×100%≈38.6%,
答: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6%。
(2)解:设理论上需要碳的质量是x,
2KNO3+3C+S?=?=?=点燃K2S+N2↑+3CO2↑
? ?202? ? ? ?36
??20.2g? ? ? ?x
20220.2g=36x
解得x=3.6g,
答:理论上需要碳的质量是3.6g。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
(1)解: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39+14+(16×3)×100%≈38.6%,
答: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6%。
(2)解:设理论上需要碳的质量是x,
2KNO3+3C+S?=?=?=点燃K2S+N2↑+3CO2↑
? ?202? ? ? ?36
??20.2g? ? ? ?x
20220.2g=36x
解得x=3.6g,
答:理论上需要碳的质量是3.6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