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 三 化学学科学习指导案 课 题 1-1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 学情分析 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有了初步认识 课程目标 1、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辨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学习难点 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试管等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物质的变化 实验1、水沸腾 类比生活中烧开水的过程 2、研磨胆矾晶体 类比生活中的什么操作? 问:上述实验过程中物质本身有没有发生变化?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石灰石和稀盐酸 问:上述实验过程中物质本身有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学习观察的方法 学习对现象的描述 观察实验现象 学习观察的方法 学习对现象的描述 操作并引导: 操作并引导: 蓝色沉淀里的物质和原来蓝色溶液里的物质是一样的吗? 产生的气泡说明了什么? 10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总结: 物理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问:为什么不能通过现象来判断变化的种类?举反例说明。 如发光、放热、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练习:P10——1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例: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水和酒精;糖和面粉;氧气和二氧化碳 练习:P10——3 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总结 讨论,回答 练习 概括 评价 批改 10 5 10 5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蜡烛燃烧 B 冰雪融化 C 菠萝榨汁 D 透水砖渗水 2、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 A 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 B 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C 变幻无穷的音乐喷泉 D 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课后反思 多放手给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