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燃烧和灭火》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4)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课标》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具体模式为:创设情境 → 自主探究 → 归纳总结 → 联系生活。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火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讨论的话题)、一些较大火灾的影像资料 【板书】燃烧和灭火 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 的主题产生兴趣 ppt展示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投影展示】 纸张、木柴、泥土等物质 【板书】可燃物 【投影展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及用品)及实验步骤、发放热水,让学生操作。 教师酌情启发引导 学生根据教师点拨,逐步操作实验 ppt播放图片,flash展示实验操作步骤 群策群力,探寻奥秘 教师边提问边启发,边【演示实验】燃着一只固定于小烧杯中的蜡烛 学生(上台演示)吹灭;用水浇灭;用大烧杯盖灭;剪掉烛芯;煽灭;用沙土盖灭;湿布扑灭;用二氧化碳熄灭……并积极讨论 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投影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火情时采取的灭火办法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分别运用了哪些原理 ppt展示 课后小结 教师总结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