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一、填空。 1.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2.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3.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 (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6. (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7.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8.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9.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 10. (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11.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12.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已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13.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14. (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15. (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16.(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二、择优录取。 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是明朝思想家( A)说的。 A.王阳明 B.欧阳修 C.苏武 2.我国古代有许多仁人志士,我们应该学习他们(ABCD)。 A.注重明志 B.崇尚气节 C.讲究诚信 D.强烈爱国主义情怀 3.李明在写字时,不小心把墨水弄到衣服上,他应该(B)。 A.趁妈妈不在家,赶快把衣服藏起来,假装不知道 B.尽快告诉妈妈,主动承认过失,请妈妈帮助 C.不管不顾,随便就这样吧 4.下列同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B )。 A.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 B.说出的话不用负责 C.我们要自强不息 D.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5.( C )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 A.爱国 B.立志 C.仁 D.爱 6.(A)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 A.宽容 B.仁爱 C.爱国 D.诚信 7.“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 C)。 A.《论语.公治长》 B.《论语.为政》 C.《病起书怀》 8.爱国的表现有( ABDEF)。 A.热爱祖国的山河 B.捍卫国家的利益 C.侮辱民族的历史 D.维护国家的尊严 E.奉公守法发 F.危难时英勇战斗 ,保卫祖国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 C )说的。 三、判断正误。 1.俗话说,有志者事竞成。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明志。(V) 2.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所以我们应该诚信立人。(V) 3.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V) 4.讲信用是诚实、尊重别人的表现,讲信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V) 5.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就行了, 别人家的老人跟我们没关系。(x) 6.人格修养是天生的,不需要自己学习。(x) 7.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 V) 8.我们应该学习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V) 9.热爱祖国,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V) 10.我们讲诚信应该分情况,有些时候不需要诚信。( x) 四、一一对应,巧手相连。 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 --《周易·乾·象》 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永不懈怠。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好人好事就努力学习, ---《周易·益·象》 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 ----《老子》第三十三章 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 五、看图回答问题。 假如你是图中的她或他,你会怎么做? 答:A.我会主动把钱退还给售货员阿姨;B.答应的事,我会按要求把事情做完、做好。 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六、课本习题解答。 1.“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答:我要做一名律师,在法庭上帮无辜的人洗脱罪行,将罪犯绳之于法,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但是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争取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律师,为人们服务。 2.回顾近期的生活,想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析一下原因。 答:近期的生活中,我做到了名实一致、表里一致这两方面,言行一致方面没做到。主要是因为想象和现实存在差距;话说得太快,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等原因,导致做不到。我们应该先仔细思考再说,对说出的话负责。 对照格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虚心求教,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已低的人学习并不是耻辱的事,请教别人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习方法和态度很重要,我们要讲究方法,更要用心思考,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 4.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欺负别人。 我不愿意别人谈论我的隐私,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被人欺骗,我也不欺骗别人。 5.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答:宽容可以为你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宽容他人的过错,他人也会宽容你的过错。寬容别人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6.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 答:王珏化名“兰小草”,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 7.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答:战争时代爱国应该有的表现:①形成了“忧国优民”“舍身取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怀。②积极用行动为保卫国家做贡献,如当兵保卫国家、不怕牺牲。和平时代爱国应该有的表现:①升国旗时要肃穆庄严,高唱国歌,不窃窃私语,说说笑笑。②不踩踏或以任何方式损坏人民币,因为它上面有象征祖国的国徽。③努力学习,扎实学好每一门课程,立志做祖国的栋梁之才。④外出旅游或迎接外宾时,要时刻谨记我们中国是文明大国,举止得体。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而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答: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 他先后在地方和朝中任职,屡次向朝廷提出建议。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范仲淹有感于朝廷的积年弊政,和富弼等人推行了“庆历新政”,希望能够一扫积弊,富国强兵。但改革遭到了反对派的攻击,历时仅一年多就失败了。范仲淹被外放到邓州做地方官。范仲淹在九州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写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七、 拓展思维,素养提升。 中华民族历来以诚信为本,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把你收集的有关诚信的格言写下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凡人立于天地间,遇事必当之以“诚”,而后人始信其为人,乃得有为人之价值。尚诈术者,何能立名建业。------吕鹏摶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陶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