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术语解读 ----需求侧改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政治时政术语解读 ----需求侧改革

资源简介

高考政治时政术语解读 ----需求侧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01-
需求侧改革 |概念
需求侧改革更加注重国内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与传统意义上的地产、基建等需求刺激政策具有本质区别。在需求侧改革的政策思路下,我国通胀或将维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PPI快速上行的概率不高。对于宏观政策而言,综合考虑防风险、降成本、惠民生等政策目标,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延续当前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财政政策也将延续积极态度,但方向上更加注重就业、收入等民生领域。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02-
需求侧改革 |背景
自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工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提高,工业、地产库存稳步去化,企业杠杆率稳中有降,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明显缓解,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国工业生产的韧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国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之下有所停滞,但随着疫情防控成果持续显效,我国工业生产也整体呈快速反弹的特征。但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我国需求侧仍有一定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等逆周期需求仍然强势,但居民消费等偏顺周期的内生需求却相对偏弱。在疫情冲击之下,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暴露,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自疫情爆发后,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是最先恢复的两类需求,而制造业投资、居民消费等终端需求却持续偏弱,截至10月仍未恢复至常态化水平。
-03-
需求侧改革 |详解
需求侧改革的推出正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内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从政策思路上看更加注重国内需求结构的均衡优化,与传统意义上的地产、基建等需求刺激政策具有本质区别。历史上,地产、基建曾是我国传统刺激需求的主要方式,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同时开展降低房贷利率等松地产政策。回过头看,上述政策组合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之下确实有效地带动了国内经济快速复苏,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房住不炒”、“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扩大需求政策思路的转变。进一步,从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上看,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本身就有结构优化的意味在,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其背后也有不走传统刺激老路的政策信号。当前的需求侧改革的重点则在于优化国内需求结构,通过扩大内需潜力来承接国内产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推动内部大循环的稳定前行,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打通堵点”来积极释放国内消费需求潜力,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基调,缓解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坚持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税收转移支付等“补齐短板”政策。
-04-
需求侧改革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供给侧与需求侧分别对应社会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从这个角度上说,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并非完全相同,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优化生产结构使其匹配终端需求,而需求侧改革则反之。现实中,供给侧与需求侧也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呈互促关系,例如疫情期间居民对“无人经济”的需求高涨,直接助推了无人配送、线上影院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发展,同时线上电商平台又反过来为居民释放消费需求提供了途径和方法,进而带动居民线上需求的快速增长。
-05-
需求侧改革 |影响
结合当前需求侧改革的政策思路,预计地产、基建等强刺激政策的退潮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需求扩张对中上游工业品价格的提振效果,而政府对供需动态均衡的强调也可能意味着未来国内产出缺口的波幅也有望收敛,基于此,需求侧改革之下我国通胀或将维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PPI快速上行的概率不高。在依赖地产+基建的传统需求刺激政策框架下,地产、基建投资加码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行业的产成品价格上行,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螺纹钢价格与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历史上地产投资的上行周期往往也对应着PPI的景气阶段。但在以促消费为主的需求侧改革框架下,消费需求向工业品量价的传导更多体现为自下而上的传导链条,这种传导链条要更长一些,同时由于消费的顺周期特征,消费刺激政策力度要更为温和,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也可能不如基建、地产刺激政策那样剧烈,一个佐证在于居民消费与工业品价格的相关性并不算高。另一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供需错配程度或将明显降低,产出缺口波幅收敛的同时,通胀水平也有望维持在相对温和的状态。
-06-
需求侧改革 |措施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深化需求侧改革一方面需要防范企业债务无序扩张以及房市资产泡沫放大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挤出;另一方面也需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因此后续货币政策或将延续当前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
财政政策方面,需求侧改革需要政府适当向企业和居民让利,未来财政政策仍将延续积极态度,但从财政支出结构看,财政政策或将更加注重就业、收入等民生领域,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则可能有所下降,对经济基本面以及通胀的刺激力度预计也将相对温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