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点梳理】要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①定义:在????????,在??????????里,,叫做的?????????;还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②判断:①充分溶解后,和固体共存的溶液,一定是,②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是不饱溶液。【提醒】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下,饱和、不饱和才有意义要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多数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①???????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②??????③???要点3、“饱和”、“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当都相同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要点4、结晶结晶:溶液中的从溶液中以的形式。(1)降温结晶(也称为)适用于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的物质(2)蒸发结晶(恒温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能力受温度变化影响的物质【当堂小测】1、(2020?西藏)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D.NaCl溶液是由NaCl和水组成的2、(2020?怀化)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3、(2020?滨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4、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5、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M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液体N中,充分溶解,此过程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②③④6、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又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饱和溶液 (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是”,下同)是稀溶液, 是浓溶液。(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7、如图所示,一不会吸水的物体通过滑轮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温度不发生变化,不考虑水分的蒸发。(1)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弹簧秤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交化),木块排开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1)小明认为图甲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是 。9、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I: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探究II:探究III:探究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I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 。(2)对探究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 。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3)探究III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答一点即可)。(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 。【参考答案】1、(2020?西藏)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D.NaCl溶液是由NaCl和水组成的【答案】C2、(2020?怀化)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答案】A3、(2020?滨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答案】D4、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5、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M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液体N中,充分溶解,此过程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②③④【答案】C6、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又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饱和溶液 (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是”,下同)是稀溶液, 是浓溶液。(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1)可能;可能;(2)Ⅲ;加入氯化钠固体至不再继续溶解;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7、如图所示,一不会吸水的物体通过滑轮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温度不发生变化,不考虑水分的蒸发。(1)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弹簧秤读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不变;(2)变大。8、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交化),木块排开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1)小明认为图甲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是 。【答案】(1)烧杯中有不溶解的硝酸钾晶体;(2)先变小,后不变9、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I: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探究II:探究III:探究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I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 。(2)对探究II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 。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3)探究III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答一点即可)。(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 。【答案】(1)碳酸钠(2)将①③、②③分别对比;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汽油中强;(3)BDE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20oC时,各取100g水于两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铵/食盐,至不再溶解,称量两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越大,该物质的溶解度越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