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要点梳理】要点1、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某固态物质的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固体物质的溶解性(3)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和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要点2、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溶解度上点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点的含义是P点的含义是。(2)①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5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②将所得溶液升高温度,不变的是:变大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③如果在t3℃时,将5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都溶解,可能的原因是【当堂小测】1.(2020?百色)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C.用降温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溶于水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溶液的质量温度/℃1020304050溶解度S/gKCl31.034.037.040.042.6KNO321.931.645.863.985.52.(2020?镇江)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B.T2应介于30~40℃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b点,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降温到T1℃D.将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3.(2020?赤峰)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4.(2020?绵阳)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5.(2020?兴安盟)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温度/℃9590803010析出M的质量/g00151001166、(2020?南通)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不同温度时析出溶质M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5℃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B.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30℃时析出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D.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7、(2020?日照)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表。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甲20.931.645.863.985.5110乙31.034.037.040.042.645.5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 (填写化学式)。(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 KCl(填写“>”“=”或“<”)。如图2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填写字母标号)。①冰块②生石灰固体③硝酸铵固体④干冰⑤浓硫酸⑥氢氧化钠固体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5)60℃时,将45gKCl固体溶解于10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8、(2020?云南)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①2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30℃时,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③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甲、乙、丙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参考参考】1.(2020?百色)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C.用降温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溶于水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溶液的质量【答案】D【解答】解: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错误,因为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选项错误;C、用降温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不一定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溶于水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溶液的质量正确,因为乙固体需要的水多;故选项正确;故选:D。2.(2020?镇江)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1020304050溶解度S/gKCl31.034.037.040.042.6KNO321.931.645.863.985.5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B.T2应介于30~40℃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b点,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降温到T1℃D.将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答案】C【解答】解:A、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表示的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30~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a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因此将a转化到b,可以先蒸发一定量的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和b相等,再降温至T1℃,变成甲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于不知道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3.(2020?赤峰)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答案】D【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M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所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M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故A错误;B、通过A的分析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t2℃时,N物质的溶解度大于M物质的溶解度,所以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故D正确。故选:D。4.(2020?绵阳)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答案】B【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所以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A正确;B、4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所以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50%,故B错误;C、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故C正确;D、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故D正确。故选:B。5.(2020?兴安盟)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物质是氯化铵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答案】B【解答】解:A、升温到t2℃并且蒸发100g水,烧杯中没有析出固体,说明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由图甲信息可知,t2℃时硝酸钾溶解度是60g,氯化铵溶解度小于60g,所以烧杯内的物质R是硝酸钾,故A错误;B、烧杯①中的质量分数为:×100%=23.1%,烧杯③的质量分数为:×100%=37.5%,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故B正确;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采用加水、升温的方法都可以,故C错误;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烧杯①②③中,烧杯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B。(2020?南通)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不同温度时析出溶质M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9590803010析出M的质量/g0015100116A.95℃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B.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30℃时析出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D.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答案】D【解答】解:A、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90℃,没有晶体析出,说明95℃时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的过程中,逐渐析出晶体,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30℃时析出M后析出100gM,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故选项说法错误。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20?日照)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表。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甲20.931.645.863.985.5110乙31.034.037.040.042.645.5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 (填写化学式)。(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 KCl(填写“>”“=”或“<”)。如图2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填写字母标号)。①冰块②生石灰固体③硝酸铵固体④干冰⑤浓硫酸⑥氢氧化钠固体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5)60℃时,将45gKCl固体溶解于10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答案】(1)KCl;(2)冷却结晶;(3)>;(4)B;(5)11g。(2020?云南)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①2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30℃时,50g水中加入10g固体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③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水中,都恰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甲、乙、丙的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答案】①乙>甲>丙。②55。③丙>乙>甲。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