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歌谣学地理 位置最南南极洲,三洲三洋绕四周;冰雪高原冷大陆,四周冰山大水库;? 北极圈内北冰洋,三洲环绕分清楚;企鹅磷虾北极熊,独特生物极地驻;? 酷寒干燥烈风吼,有煤有铁有石油;两极考察显身手,长城中山黄昆仑;? 保护极地不容缓,和平利用订条约;世界各地已游遍,问问自己成就否?? 二、新课学习 (一)因纽特人的家 读P97图11.1和图11.2——图11.5,回答:? 1、北极地区纬度位置与范围?? 2、描述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吗?? 3、听说北极地区很冷,年平均温度大概是多少呢?大部分地区平均气候低于—200C;? 4、哪个季节去北极科考最合适??? 5.在考察的过程中看到的当地居民是谁?住什么?吃什么?穿什么? 总结、因纽特人的家: (1)、范围:北极圈以北的陆地和海洋。 (2)、居民: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3)、动物:北极熊、海象、海豹、北极狐、鲸等。 (二)冰雪大陆 1、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3、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4、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5、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6、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三)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3、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常被称为 洲.历史上该地区长期遭受 和 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 语和 语. 2、南极地区泛指 以南地区,北极地区泛指 以北地区,以 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 3、北极地区一般指 以内的地区,其中陆地部分分别属于8个环北极地区的国家,陆地之外是北冰洋,属于国际公共海域. 4、南极洲的气候具有明显三个特征 、 、 . 5、 、 和 ,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6、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 . 7、人类与极地之间的关系已经从 阶段进入了 阶段. 8、为了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1日,由12个国家签订了《 》. 9、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 ”.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因为2月份地处 ,而且处于 (极昼、极夜)时期,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 五、布置作业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是 。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马 D.雅加达 (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江南小镇,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特别是该地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形成的主原因是 (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4)、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原因是 六、板书设计 (一)、北极地区? 1、北极的位置、范围? 2、因纽特人的家乡? 3、代表动物---北极熊、海象、北极狐? (二)、南极地区? 1、北极的位置、范围? 2、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寒极(酷寒)????高纬度?风极(烈风)??高海拔?白色沙漠(干燥)?强反射? 3、代表动物---北极熊、海象、北极狐 4、矿产资源丰富---煤、铁? (三)、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