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政治高二年级统编版(2019)必修四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02科学精神: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弘扬科学精神0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01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04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核心素养重难点说一说你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发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2020年1月26日(年初二)山东居家隔离2020年5月山东高中陆续复课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0月国庆,青岛疫情爆发,5天之内完成一个千万级检测,并找到了“零号病人”截止到到目前,全球累计确诊4868万人,累计死亡123万人(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动物是人类特有的性质≠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反映一、认识与实践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阅读与思考小区里来了一位卖西红柿的商贩。小明看到西红柿颜色鲜艳、外形完好,他要求尝一个西红柿,感觉有腐烂的味道,于是他觉得这样的西红柿不能再食用了。小明产生一个疑问,这样的西红柿是不是商品呢?他查阅资料得到了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于是他认为这样的西红柿不该被允许向消费者销售,所以不应该是商品。他是打电话向工商部门举报了那位商贩,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禁止所有腐烂变质商品在市场销售的建议。请判断上述材料中两个自然段,各自主要分别反映了小明在认识过程中哪个阶段的认识?它们各自的形式有哪几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在对新冠疫情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同学们在生活中采取了哪些预防新冠肺炎措施?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近距离接触,保持社交距离外出要带口罩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保持学习生活环境干净卫生,多通风讲卫生,勤洗手多喝水,进行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形式及特点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不是实践比如: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新冠疫情认识防控措施阶段性胜利主观客观实践结论: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注意: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3.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②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外出,避免近距离接触,保持社交距离;外出带口罩。目的③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历史性: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2020年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在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的颗粒形态,成功分离首株新冠病毒毒株。8天确定病原体!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等劳动革命、改革、完善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等病毒研究、疫苗研发、科考、技术创新、发明等(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钟南山说:“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思考:这句话说明实践与认识有什么关系?敢医敢言,生命至上-钟南山注意区别: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启示:学习是读书(间接经验)与实践(直接经验)相结合思考:所有的认识都是来自实践吗?同学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据最新报道,目前进入到临床三期的疫苗世界范围内有9个,我国有4个,占全球三期临床试验总数的44%。思考:是什么推动了新冠疫苗的研发?《开学第一课》上陈薇院士分享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过程①人们实践遇到产生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③实践提高新问题新要求认识工具人的认识能力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P45推动认识不断深化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望率先冲过大规模接种“终点线”的4款新冠病毒疫苗,分别是: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目前已在中东、南美多个国家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均良好,有望在年底前上市。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正在南美、东南亚几个国家稳步推进Ⅲ期临床试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也正在有序推进国际Ⅲ期临床试验。思考: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谁说了算?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自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实践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示】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实践,人们把头脑中的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实践,人们把头脑中的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指导实践获得实践结果改造客观世界相符(正确)不相符(错误)思考:我们为什么研究新冠病毒,不断科研攻关?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②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③图式:实践——认识——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网络梳理决定基础反作用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类型认识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课堂练习:A2.在诊疗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我们总结临床经验,不断优化诊疗措施,使诊疗方案能够更科学、更精准、更完善、更全面,更好地为提高新冠肺炎的救治水平提供指南和规范的框架。材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A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标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2、科学精神: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弘扬科学精神。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4、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真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探究式式学习。一、新课导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讲授新课(一)实践与认识探究活动一:说一说你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享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引导出认识的含义和类型。探究活动二:在对新冠疫情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同学们在生活中采取了哪些预防新冠肺炎措施?通过对如何防御新冠肺炎的讨论,引出实践的含义,并进一步分析实践的特点。教师小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主观能动性教师补充: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实的践是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敢医敢言,生命至上-钟南山》通过观看钟南山院士的事迹,理解并阐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进一步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探究活动四:观看《开学第一课》上陈薇院士分享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过程,思考:是什么推动了新冠疫苗的研发?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究活动五:分享当前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成果,思考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谁说了算?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探究活动六:思考我们为什么研究新冠病毒,不断科研攻关?引导学生明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引申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抗疫精神推动抗疫战役的胜利。原理总结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方法论: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三、课堂小结1、认识与实践(1)认识①含义②类型及关系(2)实践①含义②特点③基本形式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四、评测练习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2、2020年8月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在诊疗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我们总结临床经验,不断优化诊疗措施,使诊疗方案能够更科学、更精准、更完善、更全面,更好地为提高新冠肺炎的救治水平提供指南和规范的框架。材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与实践(1)认识①含义②类型(2)实践①含义②特点③形式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明确实践的含义与实践的特点,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识,课堂生成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需要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doc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29张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