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巴西 新课程的教材在知识结构的组织上比较复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较系统的串联知识的能力。教材只突出国家有特色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这是新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它的成功之处,因为学生首先要完成完整的系统性知识的建构,才能把教材学活。 知识与技能 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2.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3.工农业、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难点 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1课时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发展中的工农业 导入新课 【师】课件展示巴西风情:巴西群众踢足球、跳桑巴舞的录像片断(不超过2分钟)。 【提问】这是拉丁美洲哪一个国家?(巴西)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踏着桑巴舞的节奏;粗犷、急促的桑巴舞是巴西人民喜爱的舞蹈。足球、舞蹈均给人以美的享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国家吧!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巴西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 【生】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口诀记忆法: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 由上可知:在世界各国中巴西面积的位次是第五位。 【承转】通过对巴西面积、人口的分析,同学们想一想,巴西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学生总结】目前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巴西在世界各国中面积的位次的比较,让学生感知巴西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地位。 【承转】巴西同整个拉丁美洲一样,其开发历史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其开发历史的特点对巴西的人种构成、文化特色有直接的影响。 【板书】1.开发历史 【师生】描述巴西的发展历程。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82页图9.16)“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师】由于欧洲殖民者的侵入,大量黑人奴隶的到来,早期的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互相通婚,他们的后代很多人成为了混血种人。按照人口比例由大到小,人种构成状况是:白种人、黑白混血种人、黑种人、印第安人等。 【板书】2.人种构成 【师生总结】巴西是一个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教师引申】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西文化。 【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图文资料,完成“活动”第1题。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巴西的开发历史和人种构成。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工农业又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师】指导学生读教材第82页图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教材第85页图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分析:1.巴西的地理位置特点。2.巴西的地形特点。3.巴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生】读图分析回答略。 【师】略。 【板书】1.位置 (1)所属大洲:拉丁美洲。 (2)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热带面积广大;热带气候:纬度位置决定了巴西主要为热带气候,亚马孙平原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海陆位置:位于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 【板书】2.主要地形区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教师】引导学生读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问题: (1)总结以上内容,说明巴西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巴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3)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热带农产品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生小结】 (1)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热带作物。 (2)主要的农作物有:咖啡、甘蔗、柑橘、天然橡胶、玉米、棉花等。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3)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板书】3.农业生产 【延伸】列表比较巴西、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特点: 国家和地区 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主要气候类型 巴西 咖啡、甘蔗、柑橘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东南亚 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撒哈拉以 南非洲 可可 热带草原气候 设计意图:在此总结以前学过的热带经济作物种类、分布地区,对比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既可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区的物产,又可巩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知识。 【提问】我们学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特征还记得吗? 【生】单一商品经济。 【师】同样,欧洲殖民者侵入巴西后,会怎么样发展巴西的经济呢?巴西早期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4.经济特征 (1)二战前 【师】引导学生读教材第84页图9.19,了解20世纪前巴西的经济状况。 【生】20世纪前,巴西经济长期依赖生产单一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师】巴西这一时期生产、出口的农矿产品有哪些? 【生】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 【师生总结】二战前的经济特征:比较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殖民统治是形成这一经济特征的根本原因。 (2)二战后 【教师讲述】二战后,巴西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师】引导学生读“巴西的矿产和工业”图,结合教材第86页文字内容,回答: (1)巴西跃居世界重要工业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是什么? (2)巴西的工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3)完成教材第86页活动1、2题。 【生】思考回答略。 【师生总结】 (1)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化学等。 (2)巴西的工农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海运便利;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3)总结:巴西的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这样可就地取材,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教师总结】总之,巴西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第二节 巴西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开发历史 2.人种构成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位置 2.主要地形区 3.农业生产 4.经济特征二战前二战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