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极地地区”是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内容,是所学世界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将完成对整个世界范围的宏观学习。本章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学生由此进一步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验。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我国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导入新课 【师】播放两极地区的景观录像。 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 【师】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就要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讲授新课 【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师】屏幕展示两极地区图,指导学生读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出示问题:(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 (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3)对“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进行对比分析。 (4)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气温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作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生】讨论略。 【师】极地地区位于66.5°~90°的广大地区;通过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我们知道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北极地区低。两极地区的高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影响,造成两极地区气温较低。 【板书】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活动】 (1)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代表北极地区,一个组代表南极地区。 (2)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 (3)各组选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对比,讨论。 (4)列表比较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点。 【师】请小组代表填写下表。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酷寒,干燥,多烈风)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资源状况 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主要为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 代表动物 企鹅(鲸) 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等) 备注 “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 【教师小结】北极中心——北冰洋;南极中心——南极大陆。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即使是在暖季,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被称为地球上的“寒极”,因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另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 【过渡】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感到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异,充满了神秘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活动】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去考察。下面给每组布置一个题目,分组讨论后,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第一组: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第二组: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么形成的?反映了什么样的气候环境? 第三组: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第四组: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活动】步骤如下: (1)猜想。 (2)组内讨论发言。 (3)老师巡视指导。 (4)小组代表发言。 (5)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6)老师参与总结。 【师】课件展示图片: 图片1:我国考察队员手举五星红旗站在南极大陆上。 图片2:我国“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的照片。 图片3:“雪龙号”考察船航行在大海上的照片。 【师】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南极地区图中找出我国四个科考站的位置。 2.为什么科考站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 3.我国南极考察船从我国出发时,应该选择什么季节最好? 【活动】步骤如下: 1.在南极地区图中标出我国四个科考站的位置。 2.(1)(师)南极被称为“寒极”“冰雪大陆”和“风库”,因此在建考察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生)避开大风大雪和南极温度最低的季节。 (3)(师)南半球的季节在月份上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4)(生)与北半球相反。2月份是南半球最温暖的季节,而且2月份南极大陆白昼时间长。 3.(1)(师)我国考察船到南极要行驶1~2个月。 (2)(生)考察船应该在我国冬季(12月或1月)出发最好。 【过渡】北极地区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陆地和岛屿,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考越来越频繁。2004年7月28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北纬78°55',东经11°56'建成。 下面按刚才的分组,每组推举两个同学上台来展示收集的两极地区考察活动的图片并作介绍。 【活动】步骤如下: (1)选最好的图片和一次考察活动介绍。(其中第一组介绍书上的阅读材料“穿越南极”,第二、第三组另选一次南极考察活动介绍,第四组介绍北极考察活动。) (2)每组两人上台介绍,其他人可补充。 (3)要求介绍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承转】两极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比如南极地区的鲸,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海豹、海象、海狮等。近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南极地区的鲸遭到滥捕滥杀,已陷入危机之中。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我们中学生在环保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下面我们举行一场辩论赛,一、二组为正方(绿色和平组织),观点是进行科学研究并不需要每年如此大规模地捕鲸,更何况现代科研手段并不需要通过被杀死的鲸来进行科学研究;三、四组为反方(日本),观点是捕鲸是为了科学研究,而鲸肉食品只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 【活动】步骤如下: (1)每方四名选手,根据收集的资料做好准备。 (2)双方陈述观点。 (3)自由辩论。 (4)陈述结束。 设计意图:实战演练式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对已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 【教师小结】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是签订条约,比如《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签订,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在环保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