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用“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电学中的一项重要物理实验,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供学生初中阶段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实验、合作完成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学情分析】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间接测量某一物理量的经验,熟知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学会了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并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这都为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进行实验操作打下了基础。大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个别学生在连接电路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深化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3.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分工合作实验和教师点评指导等教学手段,测量出未知电阻和小灯泡的阻值。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学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培养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2、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线,排除接线中的故障。【教学难点】实验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问题引领,组织活动、集体讨论,实验操作【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滑动变阻器(1个)、待测电阻(1个)、待测小灯泡(1个)、开关(1个)、干电池(附电池座2只)、电压表(1只)、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每组,共8组。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复习引入1.提问欧姆定律内容及公式2.出示一个电阻值模糊不清的电阻,问:谁有办法测出它的阻值?指定学生回答思考,指定学生回答通过设疑激发兴趣,引起学生对测量电阻阻值方法的思考,引入新课。二、新授播放课件,出示课题(一)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二)准备实验提出问题:实验电路中各元件有什么作用?在连接这些元件时要注意什么?2、给每个小组发实验记录单(三)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四)评价与交流教师用实物展台把各小组实验单投放到电脑上引导学生点评各小组实验数据教师做总结、评价(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大小?教师播放课件:(1)使用多媒体展示伏安法测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的电路图,实物连接图;(2)使用动画演示实验:测两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提问:灯丝的电阻为什么相差较大?是不是因为误差?能不能取平均值?教师讲解: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取平均值没有意义。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实物投影)——小组再讨论改进——全班再交流——形成共识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定六位学生分别介绍元件的作用及连接过程中的注意点对照设计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交流指定汇报小组,其他小组评价。思考——讨论——交流。指定小组回答,其他小组评价。观察、思考观察演示实验并记录数据。计算小灯泡灯丝的电阻。思考、小组讨论(可能会想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巩固欧姆定律并能发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精神,增强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加深对各器件在实验中所起作用的理解,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巩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学生小组互助,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周密性。三、小结整理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2、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指定学生回答。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四、巩固练习P103第1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学生回答,评价。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五、布置作业1、各小组完成一份实验报告。2、利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如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写出实验歩骤和未知电阻的表达式。学生课后完成。【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一)U=IR欧姆定律公式:I=U/RR=U/I(应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实验原理:R=U/I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开关等。电路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