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准备:气球、水槽、杯子、弹簧秤、溢水杯、固体物块、水、盐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今天我们来观看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师: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是相等的,受到这一启发阿基米德通过实验和计算鉴证了皇冠不是纯金做的,而且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叫阿基米德原理,这个事件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引出课题《阿基米德原理》。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大家面前有水槽里面装满水,气球用力向下压,越向下压浮力越大,排开的水越多.那么浮力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有没有关系呢?生:浮力可能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师:现在大家桌子上都有一套实验器材大家思考下怎么利用老师给你的器材做实验呢?器材:弹簧测力计、小物块、溢水杯、清水、盐水、杯子、量筒、塑料袋。师:我们来认识认识这些器材,这是溢水杯,这是小杯子,这是物块。对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大家思考: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浮力大小如何测量?3.怎样使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量排开的水重?4.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生:我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是否能得出F浮=G排。师: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生:方法一:按照教材所示使用溢水杯。注意:向溢水杯中加水时要加至水从溢水口处流出为止,但要等到水不向外流时,再用小桶开始收集物体排开的水。方法二:使用量筒。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出量筒中水面上升的刻度,即可得到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m=ρv和G=mg计算出物体所排开水的重。方法三:直接用塑料袋接物体排开的液体,测出塑料袋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测出塑料袋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所受的总重力,其值约等于G排。学生讨论后,用实验方法一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力G1,小空杯子的重力G杯;2.把溢水杯装的满满的,直到有水流出。小空杯子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下面,再将物块缓慢地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记下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2,根据F浮=G1-G2.求出F浮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空烧杯和排出水的总重G总,G排=G总-G杯;4.比较F浮和G排,得出其关系。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溢水杯一定要装满,有水流出来。3.实验表格研究对象物重G1/N空杯重G2/N杯液总重G/N浮力大小F浮/N排开液体的重G排/N物块4.实验结论:F浮=G排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实验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生:交流讨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师:总结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G排=m排g→ρ液v排g→F浮=ρ液gv排公式:F浮=ρ液gv排F浮=ρ液gV排ρ液——液体的密度;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F浮=ρ液gV排——决定式(1)表明浮力大小只和ρ液、V排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2).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相同。部分浸入在液体里排开水的体积和物体体积不相等,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入液体的那部分体积。对于同一物体而言,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部分浸入时受到的浮力小,而且浸入的体积越小,所受的浮力也越小。(3)当物体跟盛液体的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则于物体下部没有液体,因而就不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也就是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4)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活动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橡皮泥做成大小不同的船,学生讨论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小船载的货物更多呢?理解万吨巨轮载重的原因。生:把船作的更大,底部平一些.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收获?作业查找有关阿基米德的故事,向家人讲一讲阿基米德是怎么判断金匠欺骗国王的。五、板书设计9.2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公式: F浮=G排 G排=m排g→ρ液v排g→F浮=ρ液gv排计算式:F浮=ρ液gv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