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二、速度教学目标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会速度单位的换算;在实验过程中,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通过对奥运冠军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单位的换算。设计思路本节设计源于三方面认识:1.学生对速度的了解源于小学及初一数学的行程问题;2.速度这一物理量采用比值法定义,这是第一次;3.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速度概念如何从物理角度建立起来,这是本节的重难点,是本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在速度概念建立上,让学生通过相关图片、视频来理解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这样引出“速度”这一物理量时,学生较易接受。在讲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采用实验的方法,步步引导,使学生既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又使学生能认识到速度定义是采用了比值法,为以后的再学习铺垫一个良好的基础。实验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通过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开学生思路。四、教学资源1.锥角不等的两个纸锥、米尺、秒表等;2.多媒体及本节课件。五、教学流程(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观看视频:为什么“豹可以捕捉到鹿”及图片“不紧不慢的蜗牛”,使学生感性认识到豹跑的“快”,蜗牛爬的“慢”。引出: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2、活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从纸锥做法出发,到引导学生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猜想,再到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将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提出问题:我们是怎么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引导学生:下落的高度相同,不同纸锥落地所用时间不同,用时长的运动慢,用时短的运动快从而引出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二者运动快慢的提出问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比较出二者运动快慢呢?引导学生:我们如果让两纸锥都运动4秒,比较他们谁下落的更多,这样能不能得出谁快谁慢呢?经学生讨论,引出是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二者运动快慢的。学生观看视频及图片.思考:观众、裁判分别采用何种方法判断出刘翔跑的快的?展示课件中问题,“想一想”并回答采用什么方法比较的。紧接提问:1.另外一种方法可以比较出爷孙谁快吗?2.哪种方法更适合我们平时的思维习惯?引出“速度”。(二)速度及其测量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上,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学生自学课本P109第4—7段,熟悉相关内容。讲解1m/s与1km/h之间的换算过程,并说明二者转换的方法。练习1、1.4m/s=___________km/h72km/h=_____________m/s2、课件中“算一算”学生阅读图片:“一些物体的速度”人正常行走时的速度约为1.2m/s—1.4m/s之间,请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2、活动: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提问:1.需测哪些物理量?2.需哪些测量工具?3.原理是什么?4.有哪些实验方案?你认为经比较哪些方案更好?5.设计表格,测量记录并计算.学生讨论、交流;师生一起归纳.之后课件展示.(三)速度的应用根据公式v=s/t可以有两个推导公式,即s=vt或t=s/v,每一个公式中都有三个物理量,我们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物理量。讲解例题(通过课件).归纳解题要求学生阅读P110“生活·物理·社会”.(课件展示)(四)课堂练习设计1.关于速度,下列说话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B.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C.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D.以上说法都正确2.足球运动员进行12min体能测试,田径运动员进行万米长跑,同样都是比较快慢,前者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比较()的长短;后者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比较()的长短。3.某同学从家中出发骑自行车去相距1.8km的学校,行驶速度为5m/s,请问他从家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为多少分钟?(五)回顾及课本作业1.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收获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②.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2.课后作业:①.课本第112页:1、2②.【补充习题】第72页:3附板书设计二、速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