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区域得力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同时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本节内容包括“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重点在于归纳亚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及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内容较多所以用两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半年地理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总结、归纳亚洲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之间关系。 教学目标 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地形与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地图,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及分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树立自然地理要素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导入:配合《亚洲雄风》的音乐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图片(亚洲地理集锦中的世界之最图片) 教师:这首《亚洲雄风》,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欣赏图片,我们更体会到亚洲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入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展示亚洲的世界(亚洲)之最图片,直观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亚洲人的自豪感。 教师: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就从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板书:地形 河流 教师:展示“亚洲地形图” 地形图有很多种,这种地图地形图的全称是什么?怎样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呢? 学生: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图例中颜色来判断海拔高度,进一步判断出地形。 设计意图:复习七年上册中所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读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地形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阅读、分析亚洲地形特征。 活动一:合作学习----亚洲之旅 读教材图“亚洲的地形”和“亚洲地理集锦”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要求: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地形区的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有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黑板前指图描述所经国家、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 3.两组同学将手里的卡片依次粘贴在黑板上。(红色表示3000海拔米以上,橙色表示海拔1000-3000米,黄色表示海拔200-1000米,绿色表示海拔0-200米,合作学习过程中写好地形区名称)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我们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 学生: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教师:板书:起伏大 中间高 四周低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教师:我们学过地形图除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外,还有地形剖面图,在剖面图上更能直观的看出哪高哪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设计意图:进一步复习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方法,用地形剖面图分析验证亚洲地势特征。 教师: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地形特点,知道了亚洲的的山确实像歌中唱到“高昂着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那么亚洲的河流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图6.8 活动二:自主学习 1.在图上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2.说出它们的流经国家、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3.亚洲河流具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地势的高低影响了河流的流向,使得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教师: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用所学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来分析其它大洲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活动题,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知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师生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思路,归纳知识点。 堂清测试: 1.对亚洲地形、地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起伏小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 2.小明向他的朋友介绍亚洲的“世界之最”,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B.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C.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D.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3.亚洲河流的流向是( ) 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呈放射转从四周流向内陆 C.呈环状围绕青藏高原 D.由东向西流 4.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地势 C.聚落分布 D.纬度 374332513335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横线上: A____________半岛, B____________半岛, C____________半岛, D____________高原, G____________山脉, E____________湖, I____________平原, K____________岛, L____________群岛。 ①___________洋, ②___________洋, ③___________洋, 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横线上: A____________半岛, B____________半岛, C____________半岛, D____________高原, G____________山脉, E____________湖, I____________平原, K____________岛, L____________群岛。 ①___________洋, ②___________洋, ③___________洋, 二、读图题 课堂结束: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地形: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2.河流:呈放射状入海,多长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