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力》教学设计执教者:一.教学任务分析物理学科主要研究声、光、热、电、力等问题,其中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点。本节学习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力的测量等五个要点。本节课为力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学生通过学习要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要求学生认识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节课是后继学习重力、摩擦力、平衡力、力的合成,以及简单机械和压强、浮力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实际中处处有力,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例如让学生从生活的推、拉、踢、压、吸等各种活动中对力的体验以及对力所产生现象的观察;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积累对力的存在、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等感性认识,但八年级学生的更多的只是感性上的认识,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应将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应围绕帮助学生突破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中多运用“试一试”“动动手”的随堂小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手操作、学生演示等活动,教师引导学习,完成“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培养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2.教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教学难点归纳力的基本特征,利用力的作用相互性解释日常现象。四.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力的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激励学生分析归纳力的概念,通过教师引导、同桌合作、学生上前体验等随堂小实验,帮助并丰富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本节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分析讨论生活实践、归纳概括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过程。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方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体验,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在教师的引导下实验,探究并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最后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四方面来交流汇总,再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和回顾之前引课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设计中要突破的难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方法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力,以及视频图片等信息从生活中的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八.板书设计力一、认识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有力作用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九.教学用具教师演示用:课件、小车、磁铁、滑板车、气球学生试验用:橡皮泥、气球、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创设情景)教师:掰手腕比赛,请同桌两位同学相互比试。问:掰手腕比的是什么?大家的手臂肌肉有什么感觉?在古代人们描述力认为,人一旦感觉肌肉就紧张了,他们就说用力了,这就是人类最初对力的认识。那么,现代人对力是如何认识的呢?今天让我一起来探究力吧!【板书】:力掰手腕比赛描述用力之后胳膊肌肉的感受(一).力的概念:活动:展示并罗列现象动作1:教师捏气球,问:我的手对谁干了什么,谁来描述一下?【ppt演示】:手捏气球;动作2:请同学们选择桌上的物体,并对它用力,问:此时,你的手对谁干了什么?描述一下。【ppt演示】:手拿书图片1:同学们这幅图上小女孩在干什么?对谁作用了?【ppt演示】:人举杠铃过渡:上面实例都与人有关,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了呢?图片2:同学们说说看,这幅图中谁对谁作用了?【ppt演示】:起重机吊木材图片3:这幅图中谁对谁作用了?【ppt演示】:马拉车学生拿起物体并思考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谁对谁怎么用力了归纳总结:教师提问:同学们,以上我们罗列的每一个情境中都有几个物体参与到用力过程中?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词汇来描绘“用力”的?“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这些动作都被我们用来具体描绘用力,我们将这些动作统称为“作用”,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是力,所以,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板书】:一.认识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观察这些描述归纳总结这些实例的特点,概括出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二).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师:今后我们把“用力”说成“施力”,把手称为“施力物体”。那么谁受到了力?笔。于是,我们就把笔称为“受力物体”。师:现在请同桌两位同学试着相互说一说,你用什么对什么物体施力了,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然后同桌听一听他说的对吗?如果不对,帮助他修正一下。拓展问题:只有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这正如成语“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归纳力的产生条件、力的特点。观察这些描述分析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仔细品味情景归纳力的产生条件、力的特点教师进一步提问:两个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才会有力的存在吗?如果认为不一定,能举出反例吗?实验:磁力小车提问:小车动起来了吗?有力吗?可磁铁和小车接触了吗?师:我们最常见的现象,请同学们拿起桌上任何一样东西,松手后它们都向哪里落?向下掉落,牛顿也发现树上的苹果不往天上飞,总是向地面掉落,大家说说这是谁的作用,地球,对我们手上的物体有力的作用,我们称作万有引力,那么当这个力作用的的时候,地球和你手上的物体接触了吗?没有总结:原来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学生体验:同学们肯定很想亲自感受一下,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上的操作规则完成小实验,并把学案填写完整:用塑料笔摩擦头发后,去靠近桌面上的小纸屑,然后去靠近小纸屑,告诉老师谁对谁作用,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结论。生活中这样的实例还有吗?回忆刚开始上课时的活动思考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举例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力的特点:原来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下来,我们再来感受力。创设情景1:老师手中有一个气球,玻璃水槽中有一个气球,现在老师用上面的气球去压下面的气球,哪一个气球发生形变?下面的气球为何发生形变?为何上面的气球也发生形变了?说明这个“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们是否也能用你们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试一试,说明里是相互的!创设情景2: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平时我们常用的推力是否也是相互的。哪位同学愿意挑战一下站在滑板上的实验。请两位的同桌来保护一下你们的好朋友。现在我们标记一下两位同学的位置,请一位双放在两侧,请另一位同学去推这位同学。被推得同学向力的方向滑行了,再看看推的人和车!他们往相反的方向也滑行了?说明这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学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原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这个规律在生活中不仅运用广泛,还很有趣!创设情景4: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的气球,这个气球里面有气体吗?没有,老师松手后气球会如何?下落到地面。现在请听完我的指示后再拿起你们桌上的气球,注意!手指掐住气球的根部,不要让它漏气了,小心地把系在气球上的丝带解掉。好,听我的口令,我数到三大家一起放手,1、2、3!同学们,这次气球去哪儿了?在气球飞上天的过程中气球把谁用力推了出去?空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于是是谁把气球推动的?空气。我们的火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冲上天空的。课后练习中准备相关示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运用。师:不但在航天事业中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很多体育运动中也利用了力的这一特点,例如游泳,踢球,划船,请同学拿出学案,利用我们学的规律完成学案上的第三题。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小实验学生活动感受力,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根据已学的规律完成学案练习(四).力的作用效果1.教师讲述:至此,我们认识了力,知道了什么是力和力的特点,那么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活动1:回顾捏橡皮泥,你发现了什么?活动2:想老师一样对可堵车用一用力,你发现了什么?活动3:撕纸巾,你发现什么?引导归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板书】: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接着我们先看一段视频,请告诉老师,你观察到视频中的小车是怎么运动的?视频1:汽车从静止到运动。视频2:汽车从运动到静止。教师叙述: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由静止到运动,这是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视频3:汽车不停的改变运动方向。教师叙述:这是运动方向的改变。归纳总结:我们把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由静止到运动,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速度方向的改变这些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活动4:学生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板书】: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接着请同学再次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举例说明上述结论。利用所给出的实验器材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课堂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规律都记住了吗?大家有信心灵活运用这些规律吗?现在请完成学案上的最后一题。观察视频巩固力的特点和作用效果十一.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