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力一、执教者、时间、班级1.执教者:2.执教时间:3.执教班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理解力的概念;(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感受“推、拉、提、压”等动词带来的力的作用;(2)通过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解释有关的现象,感受力的作用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物理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2)通过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难点:力的概念的形成四、教学媒体海绵、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钢珠、磁铁、玻璃瓶装置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1、学生拿铅球,感受铅球的质量。2、展示学生搬水的照片,提问搬水学生:搬水时,手臂上的肌肉有什么感觉?(教师提示有力的作用)学生回答:很重,手臂上有肌肉紧张的感觉。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感受,引出力。力的概念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活动,能够产生力?2、提出所举的例子都是人对物体用力,物体可以对物体用力吗?请举例。3、教师引出物理学中力的概念。4、观察图片,找出共同点:(1)即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物体间相互接触可以有力的作用,提问:那么不接触的物体间可以有力的作用吗?请举例。5、教师提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的概念,并做相关练习。6、观看视频,提问:为什么穿溜冰鞋的小孩碰墙会往后退?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回答:人推车;人拉弹簧;人提袋子;运动员举重等等学生回答:起重机提货物;压路机压马路;推土机推土等。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学生在图片中寻找共同点。学生举例。知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做练习。回答问题,并体验用手压笔尖的感觉感受物理学科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多举生活中力的事例,体验力的存在,将力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感性的认识。在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逐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存在方式。知道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间都可以有力的作用。能够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实验小结:力的作用效果设问如何得知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运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对其施加各种力的作用,观察实验中,当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后,物体发生了哪些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演示实验:用力挤压玻璃瓶,观察液柱液面的变化。提问:这一实验表明了什么结论?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学生回答该实验的结论。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练习展示视频及练习学生回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一、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1)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2)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七、教学反思12月12日,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根据专家对我这节课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我做了如下教学反思。一、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力的定义和力的作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设计了相对的方法,学生可以较直观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关注于通过设计的教学方法,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好。比如,学习力的定义时,虽然通过大量举例,实现了学生将较抽象的力转化为对力的定义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力的定义中的重点“作用”2字,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还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力的作用效果的结论中,对于学生有创意或者突破难点的实验方法要大力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演示实验的全局观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讲清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还有实验步骤等,学生简单易懂。同时,也要争取把演示实验的现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到,并且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上台检验一下。而对于某些实验现象较微弱的实验,可以有学生演示实验代替教师演示实验,保证实验的真实性,也让学生实时的感受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三、关注全体学生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验,回归于实验。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都要通过做实验来引出实验结论,但学生往往在实验时会因为比较兴奋,显得课堂纪律较乱,而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本次教学比赛,让我意识到,今后所要关注的重点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将重、难点掌握的更好。而每一次的观课、评课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检查,一次改进,它们都让我认识到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争取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