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题目学科年级教材内容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1.教材分析本节“世界是运动的”是在学生学完“速度及直线运动”后对“运动”再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本章为运动学的启蒙教育,初中学生刚涉及到物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初步学会对运动的描述方法,这为将来在高中运动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知识在初中物理中虽不是重点章节,但这是高中运动学的基础,切勿掉以轻心。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论还是比较陌生的,甚至一点都没有。在兴趣方面,学生对“运动”是惊奇的,令他们惊奇的是运动的各种现象,他们只满足被新奇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但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现象发生原因的动机,有部分学生开始表现操作方面的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实验现象施加影响,但又往往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了,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4.教学内容:1、世界是运动的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教学重点:1、运动与静止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6.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你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吗?2.多媒体展示:布朗运动动画、烟花视频、八大行星运动动画等3.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处在一个运动变化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世界是运动的(板书)想一想:既然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上真的就没有静止的物体了吗?【讲授新课】㈠运动与静止1、学生观察与分析活动: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P23图1—33,请学生讨论:⑴图中小明和小华谁说得对?为什么?⑵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3、引导学生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注意: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4、学生活动:⑴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⑵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P24图1-34,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墙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㈡运动的相对性:1、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用课件出示的课本P24图1-35,并回答下列问题: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3、学生活动:分析下面描述运动的诗句中所选的参照物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无名氏《浪淘沙》【生活·物理·社会】⑴用课件展示:风洞中的飞机,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小鸟撞飞机,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的应用。⑵学生活动:请学生分析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讨论,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保持相对静止?【课堂小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运动的相对性【课堂巩固】讨论课本P26WWW,1、2、3、4【布置作业】5.板书设计四、世界是运动的 一、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2、用参照物来定义运动和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判别方法:(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位置变化————运动位置不变————静止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引入新课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设计:你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吗?2.多媒体展示设计:布朗运动动画、烟花视频、八大行星运动动画等3.师生对话设计: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处在一个运动变化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世界是运动的(板书)想一想:既然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上真的就没有静止的物体了吗?【讲授新课】㈠运动与静止主题目标达成设计:1、学生观察与分析活动: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P23图1—33,请学生讨论:⑴图中小明和小华谁说得对?为什么?⑵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3、引导学生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注意: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4、学生活动:⑴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⑵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P24图1-34,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墙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㈡运动的相对性:1、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用课件出示的课本P24图1-35,并回答下列问题: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3、学生活动:分析下面描述运动的诗句中所选的参照物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无名氏《浪淘沙》【生活·物理·社会】知识巩固性设计⑴用课件展示:风洞中的飞机,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小鸟撞飞机,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的应用。⑵学生活动:请学生分析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讨论,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保持相对静止?【课堂小结】本课知识参照的定义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运动的相对性7.教学反思本节知识中“参照物”的确定是一个难点,尽管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出多媒体视频等手段,但仍有不少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原因为该概念有一定抽象性。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能用具体实物、亲身参与的就最好,固应多列举学生亲身经历的,如学生自己站在行驶的电梯中看外面的房屋等事例,这样就更能为学生所理解。同时,结合中考题多涉及诗词中有许多相对运动的诗句,教师也应注意到,对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意义。另外,在分析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