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7.10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难点名称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章既是亚洲的学习,也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中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从内容结构上看,教材围绕“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分析资料——归纳特点——阐述关系”的思路,设置了能够体现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图文资料。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会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会分析方法是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有上节课学习的亚洲的地理位置及上学期的气候等知识做基础。但学生对于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思路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交流、总结等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读图分析,提高归纳、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活动1:课件展示世界和各大洲的最高最低点 我们从图中得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读图找到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发现两者都位于亚洲,计算两者相对高度。通过数据让学生感受地势起伏大。 教师总结:亚洲地形第一个特点——地势起伏大 活动2:东西南北行 一组同学沿东经80°,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旅行。并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1)北纬30°经过了平原、高原、山脉地区,东西较低,中间高 (2)东经80°经过了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中间高,南北低。 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013460397510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亚洲除了高原和平原,还有多种多样的地形,丘陵,盆地,山地等等,地形复杂多样是亚洲地形的第三个特点。 教师总结:亚洲地形特点①地势起伏大 ②中部高,四周低 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中高四周低的地势必然会影响河流的走向,这里的河流应该是怎样流的? 先来看一组资料:世界排名前十名的河流 其中长江、黄河、额尔齐斯-鄂毕河、叶尼塞河、黑龙江、湄公河都是亚洲的河流,全世界长度超过4000米的河流共有14条,亚洲就有7条。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足以见得,亚洲的河流多且长。 活动3:描图指图 在图中描绘出亚洲的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等。 1651046990 总结河流特点:长江、黄河位于亚洲东部,因此自西向东流;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因此它们自南向北流;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因此它们自北向南流——亚洲河流特点呈放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收获挺多,敢不敢挑战一下呢?课堂练习过关挑战。抢摘胜利果实! 小结 在了解亚洲位置的基础之上,我们深入了解亚洲的基本自然特性,中部海拔较高,四周海拔较低,这种分布同时也影响了河流的分布,使得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