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实验、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编制导学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 仪器:?试管、单孔塞、导气管、 药品?:鸡蛋壳、白醋、石灰石、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酚酞溶液、盐酸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收集的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氯化钠是盐,盐一定是氯化钠吗? 学生回答:不是。 追问:盐指的是哪类物质? 推进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盐。 学生填写:学案中各种盐的化学式。 阅读:书上72页第二自然段。 学生填写:学案中各种盐的俗名。 过渡:讲到纯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化学家。 学生朗读:屏幕上资料。 总结:候德榜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工艺。但在侯氏制碱法之前,我国主要依赖天然碱,河北张家口一带是纯碱的集散地,所以纯碱又叫口碱。 讲述:大理石也因为生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 展示:各种与碳酸钙有关的图片。 传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颜色和状态。填写表格。 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实验,填写表格。 总结:三种盐的物理性质。 补充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实验。 追问:为什么碳酸钠是盐,却把它叫纯碱呢? 回答:其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实验,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小结: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补充:馒头面包为何会,疏松多孔,松软可口? 实验:碳酸钠与碱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填写书上表格。 讲述:干粉灭火器的原理。 回忆:我们学过碳酸钙的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板书: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以上我们讲述了三种盐的性质,下面我们介绍它们的用途。 阅读:课本73页 总结:三种盐的用途,填写表格。 讨论: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回答:氢氧化铝:长期服用易患老年痴呆症,但作用更持久。 碳酸钙:易患结石,可适当补钙。 碳酸氢钠:反应快,但不能治疗有胃溃疡的病人。 思考:你家里如何除水垢? 回答:倒醋。 设计:你能想办法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吗? 板书: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文字游戏:看图说反应类型。 过渡:我们还会学到一种新的反应类型。这类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追问:你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复分解反应吗? 学生板书:教师指导。 思考:这类反应有什么特点? 讲述:双交换,价不变。 解释原因:学生回答。 诗词欣赏:体会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思考:你能说一下复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关系吗? 回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自学:溶洞的形成。 板书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盐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俗名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 化学性质 用途 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复分解反应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上的教学能手示范课,课前我精心搜集了大量和课堂有关的资源。课的一开始:采用复习导入的办法,循序渐进的拉开同学学习的篇章。学习几种常见的盐,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列举了它们的化学式、俗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这样的做法上同学的学习变得有目标和有针对性。期间,补充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实验。介绍三种盐的用途时,补充了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我在处理教材时加入这一部分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组织学生讨论“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各自有哪些优缺点?”这一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层面还有一定欠缺,所以我的期望有些过高,这意味着在备学生这方面还应下功夫反复锤炼。课的内容中设计:家里如何除水垢?如何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等环节。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回答了出来,并和我共同完成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这不仅我喜悦,也让同学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课中还设计了文字游戏和诗词欣赏,让化学和文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富有韵味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四种基本反应的特点。同时,我也积极渗透:化学来源于生活,学好化学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思想。向大家展示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让大家思考除去水垢的方法。让同学朗读苏打水标签上的营养小贴士,无一不在细微处渗透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 当然: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拍摄时只有一架照相机,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均不能展示。学校的实验室重建,不能进行分组实验,如果能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课堂效果会更好。杜威的“从做中学”在化学课上能够体现该有多好。如果学校有实物投影机,酚酞变红的实验,澄清石灰水变红的实验会更清晰。本堂课中,如果能多训练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会更加完美。关注学生,更多的关注差下生,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努力做到的。 尽管客观因素很多,但我还是积极努力的给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增加实验,让孩子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神奇。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饱满和有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