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土地资源说课稿

资源简介

土地资源(2)》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并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教材详细介绍了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关系密切的土地资源,意在让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状况及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土地国情和国策教育,使学生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说学法:
1、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
2、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1、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小组合作讨论式
2、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通过知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形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根据新课成教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性学力。
(3)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讲了一个故事《水底的学校》,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会发生山崩?(2)你认为要解决这个地方贫穷落后的面貌,最根本的办法是什么?这样导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新课讲授:分六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提问: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你能举出一个事例吗?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在你的身边、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哪些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的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三张图片,然后补充大量的资料使学生深刻地认识我国土地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步:学生阅读课本72页—73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保护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
我国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全国土地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土地日?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人士提出了哪些不同的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
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土地做些什么?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主要措施。
第五步:教师带着学生分析课本上的三幅漫画,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幅漫画或者一篇公益广告。学生设计好后,教师选择几个小组代表给大家说明漫画和公益公告的设计意图。
第六步:学生畅谈收获,教师指板书总结。然后教学生英语:
土地:land 沙漠:desert 耕地:tillable field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力图拓展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和兴趣。
3、课后拓展: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写一篇调查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