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高一年级 思想政治 一、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一)时代背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一)时代背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二)教材主线 “三统一”原则体现鲜明的政治属性; “三统一”原则体现严谨的科学属性; “三统一”原则体现深刻的教育属性。 本册教材主要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和法治素养。 (二)教材主线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 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三)从学科理论角度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关键。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的根本。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思考:既然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什么还要党的领导?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保障。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二、体会“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依法履行职权。 我国宪法对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作了规定。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出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探究一 我国的国家领导人是如何产生的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提名候选人 国务院总理 提名候选人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 提名候选人 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 国家主席 副主席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中共中央建议 环节一:推荐候选人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各代表团讨论、酝酿协商 环节二: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 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各代表团讨论、酝酿协商 环节二: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 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人大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环节三:投票选举 思考:从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看,怎样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过程: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各代表团讨论、酝酿协商 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人大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中共中央建议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党中央在人大选举前提出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建议名单。 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过程: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各代表团讨论、酝酿协商 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人大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中共中央建议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人大代表参与其中,并依法履行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过程: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各代表团讨论、酝酿协商 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人大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中共中央建议 依法治国,体现在党中央的建议名单是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 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过程: 大会主席团提名候选人 各代表团讨论、酝酿协商 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人大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中共中央建议 探究二 关注“十三五 ”规划的制定 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其法定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主要过程: 思考: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机构或部门参与?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完成下列内容。 中共中央: : : :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主要过程: 1 中共中央发出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依法提出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并在草案稿形成后进行讨论,体现了党的领导。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支持人大、政府工作。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规划纲要草案稿。 国务院依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并就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公开透明,依法行使权力。 3 国务院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就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7 规划纲要草案报送全国人大,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进一步审查。 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力,审査和批准“十三五”规划,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8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 人民群众依法表达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 社会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专家开展论证和咨询。 思考: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说明党是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思考: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说明党是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民主执政:党在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思考: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说明党是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民主执政:党在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法执政:党依照法定程序,支持人大、政府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思考: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说明党是如何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 民主执政:党在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法执政:党依照法定程序,支持人大、政府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科学执政:党注重调查研究,增强执政本领,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按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思考: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看,怎样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主要过程: 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共中央在全国人大会议之前提出了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二是在规划纲要草案稿形成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提出意见。 1 中共中央发出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和建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规划纲要草案稿。 7 规划纲要草案报送全国人大,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进一步审查。 8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审议、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 依法治国,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三、感悟“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活动建议 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 活动建议 以“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议题,探究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活动建议 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探究司法公正的意义,以及体现公正司法的制度和措施。 活动建议 以“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 课堂小结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理解“三统一” 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者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 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我国的国家领导人是如何产生的 关注“十三五 ”规划的制定 时代背景 教材主线 学科理论 体会“三统一” 感悟“三统一” ——活动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结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