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功和功率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会用这个公式计算恒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代数和。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启动问题,会用汽车启动规律来解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播放汽车爬坡的视频引入功和功率,回顾功和功率的相关知识点。 2、授课过程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知识竞赛。 习题1:水平恒力F两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相同位移,第一次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第二次是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两次F做的功和功率的大小关系是( C ) A、W1>W2 P1P2 C、W1=W2 P1>P2 D、无法判断 习题2.一物体在同一拉力的作用下分别沿倾角为300和370长一样的斜面由静止从底端滑到顶端,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两次拉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 ( D ) A.W1>W2 P1>P2 B. W1=W2 P1C.W1<W2 P1P2 习题做完后,演示实验,验证习题1和习题2中对功率的判断的准确性。 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功和平均功率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功和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实验验证功率的大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false习题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 kg,在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大小为10 N的拉力F作用下移动2 m,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所受的各力做功多少?合力做功多少?这个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功率?物体移动2m时拉力的功率? (g取10 m/s2,sin37°=0.6,cos37°=0.8) 解: 拉力 WF=Flcos37°=10×2×0.8=16J. 重力 WG=0J. 支持力 WN=0J. false 摩擦力 f=μFN=μ(mg-Fsin37 °) = ×(2×10-10×0.6)=6N Wf=-fl=-6×2=-12J. 外力做的总功为 W总=WF+WG+WN+Wf=16+0+0+(-12)=4J.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alse 解得a=1m/s2 falsefalse 由 可得 解得t=2s false 拉力的平均功率: false物体移动2m时的速度: false物体移动2m的功率: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会做功题目的一般解题步骤,总结题目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功和功率公式进行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求总功和平均功率的方法,能应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题。加强对瞬时功率表达式的理解,尤其要关注公式P=Fvcosα中的弱项α。真正领会α对瞬时功率的影响,进而让学生对此公式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习题4、质量为m=5×103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阻力是车重的0.1倍,让车保持额定功率为60kw,从静止开始行驶. (1)若以额定功率启动,求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Vm (2)若以额定功率启动,汽车车速v=2m/s时的加速度. (3)若汽车以v1=6m/s的速度匀变速行驶求汽车实际功率 (4)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且保持以a=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保持多少时间? (3)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力平衡,牵引力等于阻力.所以实际功率 falseP1=Fv=5000×6W=30000W (4) 保持以a=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解得F=7.5×103 false false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汽车启动相关知识解题,加强学生对汽车启动问题的理解。会应用汽车启动的规律来解题。 3、总结 4、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