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功和能是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动能定理”是高中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上节课系统地学习《动能和动能定理》后,为了深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认知和掌握,本节通过补充两道经典例题,强化学生从功能关系的角度规范化解题,形成正确的解题思想,学会从物理规律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并在实例的分析和讲评中体会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复杂运动时的快捷与便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有了初步认知,对于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个力、单一过程已经驾轻就熟,但是涉及到斜面问题、多个力、多阶段的时,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功,如何计算求总功,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还是不小的挑战。为了系统掌握动能定理的解题思路,更好的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本节有针对性的挑选两道习题进行讲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定理的内容和使用条件; (2)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3)理解动能定理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针对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正确应用动能定理; (2)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程序,学会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教师点拨,使学生体会到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认真仔细有序的分析习惯;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思维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动能定理对多过程的应用 2、难点:根据需要确定初、末状态 熟练计算合外力的功 教学过程 例1、如所所示,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 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道上移动了距离s,拉力F跟木箱 前进的方向的夹角为α,木箱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 求:木箱获得的速度. 例2、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如图所示。则拉力F 做的功是: A. mgLcosθ B. mgL(1-cosθ) C. FLsinθ D. FL 例3、某人从距地面25m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质量100g,出手时速度大小为10m/s,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6m/s,取g=10m/s2,试求: (1)人抛球时对小球做多少功? (2)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多少? ? 例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半径为R的半球 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点滑 下,到达最低点B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N.重 力加速度为g,则质点自A滑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 对其所做的功为( ) falsefalsefalsefalse 例5、一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μ=0.1,现用水平外力F=2N拉其运动5m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求其还能滑多远? 例6、如图4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l=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