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节 动能 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动能; (2) 知道动能公式false,会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 (3) 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小组讨论,讲授推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演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先请学生们看一些现象:扑克穿木板、飞针穿玻璃、穿甲弹。为何它们都能穿透呢?在本章“1.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物体动能的与哪几个物理量有关? 2.新课呈现 (1)动能 同学们先想一想动能应该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小组讨论一下 找学生作答,加以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发现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那具体的关系如何?动能的表达式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动能的表达式 回顾: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是如何求出的?引出我们可以通过合外力做功情况求动能的表达式。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恒力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求这个过程中该力所做的功。 外力做功W = F l 大家把这个功的表达式,用上学期学过的动力学、运动学公式展开、整理、化简………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提示一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所以尽量向其靠拢。 W= 1/2 mv22-1/2mv12 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false就是物体获得的动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 用false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false。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一个物体处于某一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也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总结: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2)动能定理 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 W=Ek2-Ek1=△Ek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上式可写成: W合=Ek2-Ek1 可见,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用false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false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false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false 动能定理是学生新接触的力学中又一条重要规律,应立即通过举例及分析加深对它的认识 课本例题2 一质量为m、速度为v0 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于水平地面滑行了距离l 后停了下来。试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图参见PPT 分别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求解先让学生动手做,再找学生回答。 经过对比发现,动能定理解题比运用牛顿运动学要简单 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比牛顿定律方便 (3)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确定初、末态的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W合=Ek2-Ek1 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小试牛刀:物体沿高H的光滑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求它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若物体沿高H的光滑曲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结果如何? 若由H高处自由下落,结果如何呢? 六、课堂小结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表达式: 3、单位:焦耳(J)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三、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各个力做功 3、确定运动情况(初末状态) 4、列写方程 七、练习:参见PPT 八、作业:全品1-6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