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课题 第2节 弹力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学习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学习 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辅 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1.有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有些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看清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指零,所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教师出示橡皮筋,并用力拉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师: 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师: 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完成探究活动1. 学生通过预习认真完成 学生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 学生思考、讨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吗? 师: 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 板书: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 教师讲解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师 请同学们就刚才完成的小实验,结合观察教材P6图7.2-1“撑竿跳高”思考, 撑竿的竿子是用玻璃钢做的,玻璃钢有什么性质?如果用橡皮泥做的竿子会怎么样? 师:请同学们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 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 板书: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教师边演边解说弹力的性质:5点 学生演示 学生观察思考 回忆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手的感受。 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师说明: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 播放视频: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实验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微小的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认识生活中的弹力(PPT展示图片) 可见: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 例题1(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教师演示弹簧受力 弹簧的弹性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___。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微小形变 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生活中的弹力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说明了什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知识点2 弹簧测力计 据此设计一个通过改变弹簧伸长长度来表示出力的大小的仪器——弹簧测力计(如图,展示弹簧测力计).好,下面我们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 板书: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挂钩、刻度板、指针、外壳等。 探究活动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师: 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没有,则需要校零; ②使用前,轻轻拉动它的挂钩几次,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对照实物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名称。 :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③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④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与刻度线相平) 随堂演练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 答案:0~10N 0.4N 6N 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答案:C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进而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随堂演练,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教 学 板 书 设 计 一、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二、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①要相互接触②要发生弹性形变 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三、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方法: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没有,则需要校零; ②使用前,轻轻拉动它的挂钩几次,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③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④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与刻度线相平) 教 后 记 本节课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突破方法两人一个弹簧测力计,去使用它,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本节在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不是很成熟,给与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