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课题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物理知识的喜爱之情,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水的反膨胀和4℃水的密度最大。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具学具蜡烛、风车、烧杯、教学过程引入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同学们,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你们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我们能不能在制作出风呢?学生猜想思考并回答进行新课演示:纸风车实验。提出问题:风车问什么会转起来?布置任务【任务一】:探究风的形成1.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2.老师小风车为什么转动起来?3.为什么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任务二】:探究固体、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布置任务日常生活中,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和气体一样吗?请结合所观察到的某一现象来具体解释说明准备资料1.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球2.演示:把一小段蜡烛放到小烧杯里,加热全部熔化后,液面是平的,冷却后,中间部分凹下一个洞。3.录像情景一:李玲将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里,发现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水的反膨胀师:提出不同看法,引出水的反常膨胀录像情景二:夏天,为了解热,自己制作了冰棒,当将制好的冰棒连同冰棒模型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来与冰棒模型口齐平的水结冰后,竟然向外“鼓”了出来。矿泉水冷冻后瓶子变粗总结: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但与及有关;大部分物质遵守“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受热密度变,有的物质遵循“热缩冷胀”的规律,水在时密度最大,水凝固时密度变,水的这一特点,在生活中,既有有利的一面,如,也有有害的一面,如。冬天水管冻裂图片【任务三】:密度与物质鉴别1.阿基米德与皇冠:2.某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cm3它是真金的吗?你能想出多种鉴别方法吗?ρ金=19.3×103Kg/m33.小组讨论:(1)利用公式求密度,若密度与金的密度相等,则为纯金,反之则不是。(2)假如金牌是纯金,利用公式求质量,若与金牌质量相等为纯金,反之则不是。(3)假如金牌是纯金,利用公式求体积,若与金牌体积相等,则为纯金,反之则不是。4.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任务四】:学以致用1.影视中拍摄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泡沫塑料做道具,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任务五】:课后延伸1.用百度搜索中国航空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飞行表演:思考飞机零件用钢制还是铝制?2.若你是科学家,你想将气凝胶这种新型材料应用于哪些领域?【任务六】随堂测试(1)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铜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少?(ρ铜=7.9×103kg/m3,ρ铝=2.7×103kg/m3)(2)密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新材料的选择上,科学家们一般都选择高强度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在我国北方的楼房中都装有暖气,这种用水作为介质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_____________;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在晚上休息前,一般都要将停着的汽车水箱里的水放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不变,体积变大B.密度变小,体积增大C.密度变大,体积变小D.密度不变,体积变小(4)中间空心的铁球、木球、铝球、铅球,若外形完全相同,质量和体积相等,则中间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铁球B.木球C.铝球D.铅球(5)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6)图6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B.D点的密度_______E点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任务七】课堂小结1.密度与温度2.密度与物质鉴别【任务八】课后作业1.观看微课,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思考:日常生活中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和气体一样吗?小组讨论交流得出规律:热胀冷缩分析图像,讨论得出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独立完成,抽生板演全班集体订正,比较几种鉴别方法的优劣,学生自我修正。学生交流、讨论,不断完善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科学空间9、独立解决,小组交流完成测试后提交10.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板书设计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热胀冷缩↘水的反膨胀现象,4℃水的密度最大↗ρ=m/V密度与物质鉴别↘m=ρVV=m/ρ教学反思1、从教学的各环节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神奇现象引入新课,在教学中不断介绍和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各风的形成,水管冻裂,电影中的场景2、大量的学生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3、关注科技发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4.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知识广度,增大学生视野,大大提高课堂效率。5.微课与云课堂结合是一种完美的组合,通过云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出微课的优势。例如:暂停播放,重复播放等,可以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实现课堂上的针对性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