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第2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第二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硫的化合物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框架。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及时练习例子,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方法,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各物质性质的认识理解。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能力。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引入】回顾练习:用双线桥表明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2+H2O=HCl+HClO【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过渡】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哪些守恒?如何配平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1、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等于转移电子总数,即电子守恒。2、化合价降低总数和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一、配平原则:1、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二、配平基本方法:化合价升降法三、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7-1+20KMnO4+HCl→KCl+MnCl2+Cl2↑+H2O2、算升降:算出物质整体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7-1+20KMnO4+HCl→KCl+MnCl2+Cl2↑+H2O↓5↑23、求总数,配系数:将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的最小公倍数定为电子转移总数。依据电子守恒,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7-1+202KMnO4+HCl→KCl+2MnCl2+5Cl2↑+H2O↓52↑254、观察法,最后定: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7-1+20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52↑255、查个数,遵守恒:利用守恒三原则,检查是否配平【练习】配平下列方程式:C+HNO3——NO2↑+CO2↑+H2O【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讲解】四、配平技巧(一)、左边配平1、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以反应物为基准从左边配平。2、归中反应(变价元素只有一种,“高价+低价→中间价”)以反应物为基准从左边配平。【练习】K2Cr2O7+HCl=KCl+CrCl3+H2O+Cl2↑【讲解】(二)、右边配平1、适用对象: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部分变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变价元素只有一种,中间价→高价+低价)。2、方法:从右边生成物着手配平,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质【练习】Cl2+KOH—KCl+KClO3+H2O【讲解】(三)缺项配平:缺项方程式: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子式未写出(缺项),它们一般为水、酸、碱。①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找氧化剂、还原剂及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②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所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或离子),若反应物缺正电荷,一般加H+,生成物加水;若反应物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加水。③最后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系数。【练习】Cr(OH)4-+()+ClO-—CrO42-+Cl-+H2O【过渡】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物质中,哪些能做氧化剂?哪些能做还原剂?【讲解】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守恒规律: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2.价态规律(1)同种元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硫元素化合价有-2、0、+4、+6价,所以H2S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S、SO2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浓H2SO4只有氧化性。归中规律:变价元素只有一种时,化合价转化符合只归中不交叉规律,即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例如,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变价元素只有硫元素,硫元素反应前为-2价和+4价,反应后为0价,根据归中不交叉规律得:H2S做还原剂,SO2做氧化剂。歧化规律: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元素部分化合价升高,另一部分化合价降低,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在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中,变价元素只有氯元素,氯元素反应前为0价,反应后为-1价和+5价,根据歧化规律得:Cl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4)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氧化剂),还原性强(氧化性强)的还原剂优先被氧化(被还原)。如:把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Fe2+先失电子;把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I-先失电子。【过渡】那么,常见物质中,哪些能做氧化剂?哪些能做还原剂?【讲解】1.常见的氧化剂(1)非金属单质:Cl2、O2。(2)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KClO3、K2Cr2O7、HClONaClO等。(3)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金属的高价态离子:Fe3+、Ag+、Cu2+等。(4)过氧化物:Na2O2、H2O2等。2.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金属K、Na、Mg。(2)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S2-、H2S、I-、SO2、H2SO3、Na2SO3(3)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2、C、CO(4)低价阳离子:Fe2+【设疑】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讲解】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氧化性→得电子能力;还原性→失电子能力。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取决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如:还原性强弱依次为Na>Mg>Al。【讲解】(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课堂练习】已知I-、Fe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H2O2<Fe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42-+4H+B、H2O2+H2SO4=SO2+O2+2H2OC、I2+SO2+2H2O=H2SO4+2HID、2Fe3++2I-=2Fe2++I2【讲解】(二)根据金属和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2)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表:F2、Cl2、Br2、I2、S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其简单阴离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三)根据产物价态判断: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2Fe+3Cl2=FeCl3Fe+I2=FeI2氧化性:Cl2>I2依据反应条件判断:与同一种物质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性质越弱如: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不需加热,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加热氧化性:KMnO4>MnO2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方法。需要学生多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4.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氧气还原反应。在前面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实质和表示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守恒思想进行化学方程配平,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本节课是复习加练习,重点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的学习,从而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课件问题引入:问题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问题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分别是什么?问题3: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哪些规律?问题4:怎样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问题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有化合价升降变化或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特征:某些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变化实质:发生电子转移规律:遵循质量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和得失电子守恒练习: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H2+CuO==Cu+H2O3CO+Fe2O3==2Fe+3CO2过度:氧化还原反应中除遵循质量守恒以外,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我们可以利用些规律来配平化学方程式。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以浓硫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为例板书:配平步骤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0+6+4+6C+H2SO4---CO2+SO2+H2O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失去4e-0+6+4+6C+H2SO4---CO2+SO2+H2O得到2e-使用得电子总数相等失去4e-0+6+4+6C+2H2SO4---CO2+2SO2+H2O得到2e-×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其他物质的计量数,并注明气体符号,反应条件,将单线改为双线C+2H2SO4(浓硫酸)CO2↑+2SO2↑+H2O学以致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配平。1.二氧化硫和硫化氢(H2S)气体混合,反应生成成硫和水。2.二氧化硫和氯气同时通入少量水中,反应生成硫成硫酸和盐酸。过度: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那么,氧化剂和还原剂与化合价有什么关系吗?能用化合价的特点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0-101页内容。板书:三、氧化剂和还原剂与化合价的关系1、邻位价态转化规律(1)-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它与氧化剂反应,其价态一般会升至相邻的价态。如H2S+2FeCl3===2HCl+2FeCl2+S↓。(2)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时分别升至和降至与其相邻的价态。如3S+6KOH===2K2S+K2SO3+3H2O。(3)中间价态的0和+4价硫,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4)最高价+6价,只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一般降到相邻价态。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其高价态的化合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作氧化剂;其低价态的化合物可能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作还原齐;其中间价态的化合物,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可能表现出氧化性,也可能表现出还原性。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两部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质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用到不同的反应类型,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占的比重大。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以硫及其化合物为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2021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0-2021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 Word版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