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版实验活动 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配合物的认识。 2.了解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用品 试管、胶头滴管。 硫酸铜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K3[Fe(CN)6]溶液、蒸馏水、乙醇。 实验原理 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后性质不同于原来的金属离子,具有新的化学特性。 实验步骤 1.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1)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溶解,变澄清 解释 Ag++Cl-===AgCl↓ AgCl+2NH3===[Ag(NH3)2]++Cl- 2.简单离子与配离子的区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生成红色溶液 解释 Fe3++3SCN-===Fe(SCN)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无明显变化 解释 因为CN-的配位能力强于SCN-,所以配体交换不可能发生 问题和讨论 1.画出[Cu(NH3)4]2+的结构式。 答案 2.K3[Fe(CN)6]在水中可电离出配离子[Fe(CN)6]3-,该配离子的中心离子、配体各是什么?配位数是多少?[Fe(CN)6]3-和Fe3+的性质一样吗? 答案 [Fe(CN)6]3-的中心离子:Fe3+;配体:CN-;配位数:6;[Fe(CN6)]3-与Fe3+的性质不一样。 强化训练 1.向盛有硝酸银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无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离子[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 B.沉淀溶解后,生成物难电离 C.配离子[Ag(NH3)2]+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D.反应前后Ag+的浓度不变 答案 A 解析 配合离子[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A正确;配合物内外界之间为离子键,可以电离,内界难电离,故B错误;配离子[Ag(NH3)2]+中,存在配位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反应后形成[Ag(NH3)2]+络离子,Ag+浓度减小,故D错误。 2.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结构的钴的配合物,已知Co3+的配位数是6,为确定钴的配合物的结构,现对两种配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在第一种配合物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在第二种配合物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配体为________。 答案 SO、NH3 3.将少量CuSO4粉末溶于盛有水的试管中得到一种天蓝色溶液,先向试管中滴加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溶剂,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1)溶液中呈天蓝色微粒的化学式是________,1 mol该天蓝色微粒所含的σ键数目为________。 (2)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蓝色沉淀溶解成深蓝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的深蓝色晶体是[Cu(NH3)4]SO4·H2O,晶体中Cu2+与NH3之间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该晶体中配体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用文字描述) 答案 (1)[Cu(H2O)4]2+ 12NA (2)降低溶剂的极性,减小[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3)Cu(OH)2+4NH3===[Cu(NH3)4]2++2OH- (4)配位键(或共价健) 三角锥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