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7.2.1欧姆电路电阻授课教师:学科:物理课程形式:新课课时:第__1_课时(本章总课时:4)教学任务分析:欧姆定律是直流电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表达了前阶段所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且是后续学习内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有关计算的依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学习本节内容前,需准备的知识有:电路、电流、电压。本节课的教学,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着重体验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得出电阻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在观察、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本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研究物理学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及U/I图线的分析、比较、讨论、交流,学会归纳物理规律和运用函数图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同时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本设计的教学中还可适当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著名的欧姆定律的历程和对物理学的贡献,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一次良好的机会。本设计还应重视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教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实验的科学态度。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和单位(3)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过程,初步学会控制变量法来分析问题(2)经历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探究实验的数据分析,初步学会运用图像法来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小组内同学分工完成实验,懂的团队合作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难点: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的理解四、教学器材PPT、不同的电阻、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导线等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说明一、导入二、新课三、小结引入:黑板上出示电路,电路图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小灯亮了。小灯亮表明小灯中有什么?小灯中有电流,那说明小灯两端有什么?如果我想让灯更亮一些,也就是流过小灯的电流更大一点,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增加小灯两端的电压后,通过小灯的电流变大了,也就是通过小灯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关,我们把能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小灯、用电器都是导体。今天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的关系。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请同学们翻开学习活动卡P30页。并讨论问题: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连接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电键应怎样连接?1、请同学们设计实验电路,并描述如何进行实验。2、因为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所以要记录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只拿一个导体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吗?那么应该怎么做?3、进行实验很好,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组做一个导体。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实验。提醒,连接电路时,按照电流的流向连接电路,电键必须断开。电压表最后连接,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极。教师来回走动,进行巡视。最后在黑板上给出每组的实验数据,并画出U-I图。4、结论分析比较不同导体的U=I图,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是了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二、电阻倾斜程度在数学里就是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也就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那么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怎么样?不同导体呢?当电压相同时,倾斜程度大的直线,电流怎么样?倾斜程度小的呢?直线的倾斜程度就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电流越小,那么说明这个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还是小?物理学中,就把通过导体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叫做电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电阻的符号、公式和单位电阻的定义:公式:单位:1欧的含义:电路符号三、欧姆定律由U-I图线特点得到:对于某导体来说,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定义式: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1)三个量的同体性:I、U和R这三个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2)三个量的同时性:I、U和R是同一时间的值。四、欧姆的人物简介和常见的电阻五、巩固练习电流电压加干电池思考讨论改变干电池的个数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电键应断开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实验电路,并描述用多个导体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学生在学习活动卡上填好实验数据,并画好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同一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相同不同小大大回答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分析U-I图像,培养分析能力通过巩固练习,强化U、I的同时性和同体性六、回家作业练习册七、教学反思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